农民收入增加,浮夸动力何来?农副产品价贱伤农,老人尤其艰难

大风文字 2023-12-20 09:42:52

官媒报道,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民有话说:今年橘子收购价3毛一斤,超市直接卖10元7斤。地里的萝卜收购价3分钱一斤,超市2毛钱一斤。猪肉便宜得都不想说了,能保本就不错了。请问农民收入是怎么持续增加的?难不成水稻收购价100块一斤了?农民网友直言:持续增加的不是收入,是每年的新农合!

这些浮夸风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浮夸?经过专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农民是个暴利行业,一粒种子能长出成千上万粒,想都不敢想,一年投入一千元能有上千万元的收获,所以说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官媒是从哪里得来的统计数字?农产品供大于求,养殖供大于求,玉米供大于求。还大量进口。凡是农民做的事都赔钱,哪里来的持续增加?专家真应该沉下基层走走看看了。

农业产生来源于农民一整年的辛苦耕作,这是长期支撑国家的社会基础,当前却强行把农民做成是单一的农业生产主体,然后来衡量农民在某个单一产品上的生产量,然后来计算他们的生产力,从而得出农民的收入持续增加。片面的夸耀只会令农民有苦难言,因为这个群体从来就不是社会的主导。

农事作为文明的历史已经超过了一万年,它不应该被我们当代人打破,否则就是不负责任,不符合万年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历史规律。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这则报道,就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起了公众的热烈讨论。报道中提到,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但众多农民网友的反映是,事情并不是报道中描述的那么美好。

事实上,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的餐桌,中间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包括收购、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成本,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所以,即使农产品的收购价较低,但到了消费者手中,价格却往往并不便宜。

农产品的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如果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跌,他们的实际收入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河北保定一位70 多岁的村民驾驶电动三轮车,冒雪到30里外的县城赶集卖大枣,返回途中猝死,歪倒在拖斗里。

陕西汉中, 92岁老人还在自家田里务农,因焚烧了秸秆,政府工作人员跟进制止,给予100元惩罚,再让老人写一份检讨书,双手拿着检讨书放在胸前,拍照留念通报批评。

安徽网友发监控视频,记录了自己的母亲因为患有长期病,不愿花钱医治,也无法承受病痛和生活压力,喝农药自杀。母亲出门离世之前,还做好饭菜,洗好衣服,为儿女们使出最后一点力。

一位农民网友说,农民能挣到钱就不是农民了,农村老人尤其艰难,哪怕他们有城里人一半的退休金也不至于在大雪天为几十块钱拼命奔波。

0 阅读:1
大风文字

大风文字

我以我笔写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