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晋朝覆灭非简单王朝更迭,刘裕灭司马氏因积怨深重。追溯155年晋史,权斗纷乱,外患频仍,可见其灭亡并非冤枉。
【从盛世到统一,这个王朝起步顺利】
265年,司马炎夺魏政权,登基为帝,创立晋朝。身为司马懿之孙,他继承了家族的深厚基业。
废黜魏帝时,局势平稳。立国初,他满怀热忱,实施安抚政策,减轻赋税,倡导农耕,以促进民生恢复。
280年,司马炎见孙皓这位昏君日日酗酒、行为放荡,遂把握时机,立即发兵攻打吴国,最终成功灭吴。
晋军分王濬水路、杜预陆路进攻,策略出奇。王濬船队顺流攻陷吴都建业,杜预陆地策应。孙皓投降,司马炎实现三国统一,成就非凡。
成就愈大,麻烦愈多。统一后,管理难度倍增。灭吴后,司马炎性格尽显。
他追求享乐,广建奢华宫殿,史载其后宫人数逾万,更有“一日七幸”之称。
朝中大臣劝谏,他仅笑而不语,仍旧挥霍无度。他未察觉,此举正一点点消磨百姓对晋朝的期盼。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继承人选。司马炎众多子嗣中,却选定了司马衷为太子。他不仅愚笨,还缺乏判断力,连基本事务都无法处理。
史书记载,面对“民间饥荒如何应对”之问,他答以“食肉”。司马炎周遭几无人赞同立其为太子,然他执意为之,言:“此乃吾子,吾甚爱之。”父爱终致国家陷深渊。
为纠正错误决定,司马炎为司马衷择聪明能干的贾南风为妻。贾南风虽才智出众,却心机深沉,野心勃勃。
西晋后期的权斗,她成最大幕后推手。司马炎虽统一国家,却也埋下败亡祸根。
【八王之乱,亲兄弟反目成仇】
290年,司马炎逝世后,司马衷继位,被尊称为晋惠帝。
司马衷即位后,皇权旁落至其母杨太后处。然杨太后缺乏政治谋略,不久便被贾南风篡夺了权力。
她策动宫变,囚禁杨太后,全面掌控皇权。作为果决之人,为巩固地位,她甚至对司马家族内的亲兄弟姐妹也不手下留情。
最著名的手段为毒杀司马衷之弟司马炽,因司马炽被认为远比司马衷聪慧,故获得众人支持。
贾南风视其为威胁,伺机下毒除之。其专横招致宗室强烈反感,司马家族其他亲王开始有所行动。
291年,“八王之乱”爆发,本质是司马家族内部亲王间的权力争夺。
司马伦、司马颖、司马乂等司马亲王,本应携手共治国事,却因争夺权力,导致争斗激烈,国家陷入混乱。
最荒谬之举,乃他们勾结外族,引入匈奴、鲜卑等势力参与纷争。西晋国力在这场混乱中被彻底耗尽。
八王之乱非仅宫廷斗争,亦殃及百姓。亲王为筹军费,加重赋税,甚至掠夺民财。
军队所过之处,田地废弃,人口大幅下降。百姓深受战争之苦,不惜逃至异族。十几年间,西晋由盛转衰,沦为空有其名的国家。
乱斗之后,外族趁势入侵。304年,匈奴刘渊在山西建汉国,即前赵。随后数年,鲜卑、羯、氐族纷纷崛起,造成“五胡乱华”局面。
外族势力抢占北方土地,对汉族百姓实施屠杀与掠夺,导致整个北方陷入混乱。
316年,匈奴军队俘晋愍帝司马邺,长安沦陷,标志西晋灭亡。彼时,司马家族势力已大幅衰弱。
家族内部的权力争斗,致使他们实力尽失。
【偏安江南,东晋的苟且与无奈】
西晋虽亡,司马家族未尽。皇族司马睿得宗室旧部支持,于南方创立东晋。
317年,建康被定为都城,即现今南京。东晋因此成为占据一隅之地的“小朝廷”。
整个时期均处困境。北方中原已被“五胡”控制,东晋实际统治范围,仅局限于江南地区。
北方南迁士族与江南土著相互轻视,士族鄙夷土著粗俗,土著则怨恨士族侵占。此矛盾贯穿东晋整个历史。
皇帝无用,司马睿性格软弱,国家治理全凭依赖门阀士族。
王导、谢安等士族成为实际掌权者。东晋皇帝虽在位,仅是士族门面。当时最强势力非皇帝,而是军阀。
此局面需对抗北方胡族,同时处理内部权臣篡权。桓温为例,身为东晋大将军,三次北伐虽未果,却展现其真才实学。
他多次谋划篡位,均受朝中士族制约而未果。尽管如此,他的势力仍使东晋皇权趋于名存实亡。
383年淝水之战中,前秦君主苻坚亲率百万雄师南征,意图借此一战消灭东晋。
东晋军队凭借智谋以寡敌众,大败前秦。此战胜利使得偏安局势得以暂时维持。
这只是短暂现象,根本问题依旧未解:皇权不振,内部持续纷争。
随着时间推移,东晋内部分裂加剧。4世纪末期,桓玄叛乱,成功推翻东晋皇帝,自立为帝。
很快,军阀刘裕以更强大的力量平定了叛乱。此时,东晋已被各路军阀严重分割,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
【刘裕登场,司马家覆灭】
406年,刘裕崭露头角,他本是贫寒出身的军阀,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逐渐掌控了东晋的实际统治权。
平定桓玄之乱,清除其余割据者,此人遂成为东晋最具实权的领袖。
刘裕志不在忠臣,其每一步皆旨在篡位。417年,他率军北伐后秦,成功收复长安,此役为东晋以来最大胜利。
他成为举国英雄,声望绝顶,却对东晋皇帝司马德文无忠。归江南后,他径直废黜这位傀儡帝,掌控大局。
420年,刘裕迫使司马德文退位,自立为帝,创立刘宋王朝,标志着东晋的终结。司马家族至此步入历史的尽头。
为巩固新政权,他采取严厉手段,废黜东晋皇室,并对司马宗室实施大屠杀。
司马德文遭毒毙,其余宗室或被流放,或被灭尽。刘裕断司马家复辟之路,此非权力之争,实为一场无情清算。
他选择灭司马家是无奈且必然之举,因留司马家血脉将危及刘宋政权稳定。对他而言,政治本就残酷无情。
对司马家而言,晋朝155年历史确实不堪。内斗频仍,外患连连,终至毫无翻盘之机。
他们灭族非冤。此皇族既无能,又不团结,更乏智慧。
曾有转机可改命运,却屡因争权致内耗,终将王朝拽入深渊。其败局既定,亦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