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分析:解决民间藏品出手难问题?你有没有做到这些?

天凉说文化 2024-05-26 02:38:03

在收藏领域,很多收藏爱好者都误以为,收藏品的价值随着年代的增长而增值,这种观念实际上是错误的。

藏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其历史文化内涵、罕见程度以及工艺水平。

有些古老的陶器,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数量庞大、制作粗糙,其价值远远低于后世稀有的收藏品。

有一种说法在收藏界流传,当初价值不菲的物品,现在依然价值连城;而当初不值钱的东西,今天也没有什么增值空间。

在明清时期,皇帝聚集了全国顶尖的制瓷工匠前往景德镇,专门为皇室烧造瓷器。这些官窑瓷器制作精良,无论耗费成本,因此在当时就价值连城。

近年来一些拍卖会上,明清官窑瓷器的精品常常以数千万元的惊人价格成交。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相比之下,一些民用陶器和瓷器由于制作粗糙,缺乏工艺价值,至今几百年过去了,其收藏价值仍然有限,价格基本维持在百元到万元之间。

收藏品的价格波动较大,即使是同一件收藏品,其价值也会因人、地点和时机而异。

曲折离奇的是,有些物品可能并不具备高收藏价值,然而出于某种特殊兴趣,有人情愿付出不菲代价。有人以藏品寄托特殊感情,一心想要配齐系列中的缺失之物,甚至视其为珍宝,不吝投资重金购得。

由于各地的收藏背景和购买力不同,一样的物品在不同的环境下可能有着天差地别的价值。“地域价差”因此成为精明商人致富的捷径。

比如说,某位国画宗师的一幅作品,多年前在一般小城市的拍卖会上只以1万元成交,在大城市则飙升至6万元,再进入北京市场后,成交价更是高达数十万元。

收藏的魅力在于,被誉为花钱的“无底洞”,无论投入多少资金都不为过。然而,也有人认为,就算资金有限,依旧可以从事收藏之道。

其实关键在于懂得“藏养藏”,即用有限的资金投入有潜力升值的物品中,及时享受回报,再进行下一次投资。长期坚持积累下来,资金投入会逐渐减少,而藏品却会逐渐增加。

为何普通藏家很难变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艺术品市场的活跃程度持续增强,大批收藏爱好者纷纷加入这一行列。

捡漏的心思怎能无人?大江南北跑个遍,腰缠万贯也好,小有积蓄也罢,只要听说哪里有好货,仿佛蚂蚁搬家般蜂拥而至,直奔目的地去淘宝。

好了,收到的东西不在少数,真真假假、优劣参半,形形色色。我曾见过许多收藏家,家里堆满了珍品,有的甚至舍不得老伴,每晚拥抱着心爱的古瓷入眠。

随着各方传来的良好消息不断增多,大家都感觉时机成熟,是时候拿出手段了,就算再舍不得那些心爱之物。

如今,依然实打实地钱途无量,有些人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奔波兜售货物,但要想成功卖出物品并不易如反掌。

归根结底,问题还在于个人期望值与藏品实际情况间的巨大差异,高攀低就导致了行情与实际价值的背道而驰。

一些藏家在售出自家藏品时,往往不按照常规市场行情进行评估价值,动辄要价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

买家自然心生退避之念,毕竟金钱如粪土,谁又愿意当冤大头呢?要真正具备收藏价值,端正心态,正确把握市场定向,这三者缺一不可。

过低估价,是拥有艺术品却难以变现的普遍原因。众多种类的文化艺术品,无论是价格亲民的一般收藏品还是身价过亿的私人收藏品,都存在着相当程度的高估低值的现象。

整个收藏市场价值评定缺乏一个权威可靠的严格秩序,这一点远比“惜售”还要影响深远,源于藏家对收藏品的过度心理期望。

尤其是高古陶瓷,在近些年价格飙升,明显与其真正艺术价值不相符,这主要是因为拍卖市场上身价过亿的同类瓷器的诱惑以及一些鉴定专家的误导。

藏家们需要牢记的是,即使是同种类的器物,也会存在着优质和普通品质的区别,尤其是在古董艺术品领域,更需要注重精品和稀缺性。

因此,将拍卖图录上的价格作为自身收藏的参考是绝对不可取的,甚至是“高估低值”现象的温床。赝品满天飞也是古董艺术品难以变现的原因之一。

赝品泛滥直接影响到艺术品的正常流通,一些个别收藏家和鉴定师存在业务不精、唯利是图等问题,不仅破坏了艺术品鉴赏的整体环境,更严重地影响了艺术品的正常流通。

古人曾经说过:“粮食与油脂利润微薄,百货之中利润可观,珠宝高额利润,古董利润甚巨”,这种趋利主义的思想造成了收藏市场中“伪造”和“辨认真伪”所耗费的心血与金钱过多的现象。



0 阅读:0

天凉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