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后再次重温这部剧,才发现嬛嬛和四郎两人的感情转折点不是故衣事件,而是华妃的死。
正是因为华妃的死,不仅为甄嬛之后的落败出宫埋下了伏笔,也是她和皇上之间心生嫌隙的开始。记得甄嬛在入宫之前,甄父说了四个字:“韬光养晦。”开始,甄嬛一直隐忍,并没有参与后宫的争斗中,可是随着好朋友沈眉庄被陷害,她自己流产,她对华妃的恨意逐步加深。由此被皇后利用,一举扳倒了华妃。最后她还亲自和华妃说了一番话,华妃听后,顿时万念俱灰,撞墙而死。甄嬛本以为从此后可以在宫中享受岁月静好,却发现一切才刚刚开始。
01、皇上对华妃的情分一直以来,皇后为什么总是被华妃压制得死死的?毕竟她是皇上亲封的皇后。后宫女人唯有皇帝的宠爱才是最大的仰仗和依靠,无它。甄嬛入宫之前,皇上最宠爱的是华妃,不仅仅是年羹尧的关系。因为华妃敢爱敢恨,她对皇上的感情也是最真实的,这也是皇上喜欢她的缘故。所以,每次她无论犯下了如何大罪,皇上对她都是小惩大戒。可见,他对华妃还是有感情。此外,他对华妃还心有愧疚的。毕竟这么多年来华妃虽然骄横跋扈,但是她对皇上的心却是最真的,而皇上却欺骗了她。他要端妃给华妃下打胎药,还专门给她的房间里用上了不能怀孕的欢宜香。所以,皇上对华妃总是格外开恩。这当中有爱也有怜惜,即便是年羹尧倒了,哪怕她做了许多错事,皇上都不忍心处死她,他对太后说:“世兰和儿子到底是多年的夫妻,只要她不再生事,给她一个贵人的位份,让她好好养在宫里就行。”可见,华妃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
02、太后的制衡术华妃在皇上心目中的不可撼动的地位,所以皇后每次都会败下阵来。当初我有一个小小的疑问:为何太后不帮着皇后,反而是对华妃恩威并施?记得有那么一段剧情,皇上为甄嬛做了一双蜀锦玉鞋。这双鞋子不仅鞋面采用织金镂花的蜀锦,鞋底则是用蓝田玉制成,鞋内还装有各种香料,走起路来“步步生香”,鞋尖上还缀有合浦明珠,显得非常奢华和珍贵。这双鞋子不仅仅是珍贵,更是代表了独一无二的荣宠。华妃很生气,假借着给太后送墨狐皮大氅,其实是借机告甄嬛的黑状,太后立马送了一支金步摇给她,还说这是自己被分封德妃时,先帝送的。看得出来,这支步摇不仅华贵,而且还象征着一定的地位。太后对华妃即便是不喜欢,但还是采取笼络和安抚的手段。
还有一个小疑问,不难看出,太后从一开始就不喜欢甄嬛,为何呢?太后和皇上一起选秀时,太后一开始还劝皇上,哪里有什么十全十美的,都是为了皇嗣。可是看到皇上中意甄嬛时,她却两次为难甄嬛。先是责难:“秀女姓甄,犯了皇帝名讳。”甄嬛说“甄”乃是先帝所赐,太后又让宫女和太监放猫和泼水,甄嬛依然保持大家闺秀的仪态,没有殿前失仪。后来甄嬛被封为贵人,皇上想让她来觐见太后,太后却一句话敷衍过去了,说以后再见。其实,原因很简单,甄嬛长得太像纯元了,日后她必然会受到独宠。这都是太后心中最担心,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她希望后宫能够维持着一种平衡的状态,而不是一方独霸的形势。之前皇后和华妃斗法,是她乐意看到的场景。因为这样一来,太后才有了更大的作为,她借着调停两方势力,而得到后宫的尊崇。另一方面,她肯定是希望乌拉那拉氏的人牢牢坐在皇后的位置上。而华妃因为是年羹尧的妹妹,所以无论她如何得宠,都不可能坐上后位,但是甄嬛却有可能坐上后位。所以,一直以来,太后都不喜欢甄嬛,却能够容忍嚣张的华妃。华妃一死,太后对甄嬛就更加不满和忌惮了。
03、皇后的心结本来如果甄嬛不除掉华妃,那么三个人还可以相互制约,皇上还不会那么快对甄嬛动手,毕竟她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盟友。可是华妃一死,后宫中只有甄嬛才是皇后最大的威胁,她们必然会站在了彼此的对立面。另一个方面,甄嬛并没有看透皇后。一直以来,皇后最恨的人不是华妃,而是她的嫡姐纯元。因为嫡姐的到来,不仅夺去了嫡福晋的位置,更是代替了她在皇上心中的位置,最后连她唯一的儿子死也和纯元有着脱不了的干系(下次文章详细再说)。所以,她恨透了纯元。如今又来了一个和纯元很相似的女子甄嬛,再次激起了她内心的仇恨。所以她把对纯元的恨全部移情到了甄嬛身上。
04、华妃的死,令皇上和甄嬛都看到真实的对方记得皇上曾经对甄嬛说过这么一句话:“朕就是要找一个知心人。”看得出来,皇上不仅仅是把她当作替身,更是把她当作了妻子,当作了可以说心里话的人。那年的杏花微雨,甄嬛坐在秋千吹箫。皇上循声前来。他看到的是那个“淡然悠远、与世无争”的小女孩,在他的心目中,甄嬛就是一个不谙世事,心性恬淡的小女子。他心中激起了想要保护眼前这个弱小女子的英雄气概。其实,他错了,甄嬛可不是那种天真浪漫纯真无辜的小白,她心思缜密富有心机。而华妃的死,也让皇上明白了这一点。更令皇上感到恼怒的是,原来甄嬛早就知道了欢宜香的秘密,也就是说甄嬛也见识到了皇上自私凉薄的一面。华妃的死,让两人都见识到对方最隐秘又最残忍的一面。尤其是皇上,心中对甄嬛生出了嫌隙。一直以来,他都觉得甄嬛和纯元一样都是这世上最纯良的女子。原来甄嬛不是,当然纯元也不是。
结语: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岂能事事如意,事事美好呢?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按下了葫芦又起了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