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不了解一个品牌的时候,对其认知往往是充满偏见的,是消极的。
在HIFI耳机圈,尤其是对国产品牌,此种偏见非常常见。
不过对于虎记音频的“偏见”,我却是积极的。感觉越是了解的多,越觉得这品牌有意思。
最近在听虎记音频的地兔,一款单动圈,是我接触的第四款虎记音频作品,前面有平板耳塞向阳花、动圈大圣和虎圈。
尽管如此,我对其品牌了解甚少,只知道是海鲜市场二手起家的,只知道他的推广渠道就是展会试听,其余的仅限产品。
至于创始人有没有行业背景啊海龟背书什么海外市场等等,一概不知。
而且最要命的是,虎记音频的产品详情页简陋的一塌糊涂,甚至连基本文案都没有。
对它的了解纯粹建立在产品本身的体验上,触感、听感、观感……

▲饶是如此,这款地兔的包装还是有些讲究,有两层,一层抽屉式的类似书皮,一层是天地盖的硬盒。上图中间则是皮质收纳盒,耳机以及配件都在里面。
这还是虎记音频产品里包装还算不错的,之前还有很简单的包装。对, 可能你也想到了,有点作坊的感觉。
其实要我来操作,包装得正规化、统一化,可以不那么华而不实,但不能太随意。其次是型号,虎记音频现在的产品除了上文我说的虎圈、向阳花、大圣,还有什么斑马、蜻蜓、钛阳花、我杯茶等奇葩名字。
从传播度上确实可以记住,但是无法让人对其产品形成系统的认知。我想表达的是,消费者从产品型号可以看出该产品在其品牌中的地位啊或者风格啊等等。
虎记音频只要需要额外给每个产品一个编号就行,编号加中文名不冲突。

▲再给这扎实又有大容量的皮质收纳盒来一个特写,应该是人造革,档次和质感还可以。

▲地兔的亮点来了,上图为全家福,注意有两根线,其中一根线是自带Type-C插头的,里面有迷你解码耳放的,接驳手机即可直接使用。

▲这根带解码的线材质本身也不简单,竟然是一根镀银线,售价399元,主线是标准的发烧级,四股编织,有一定粗,但柔软得当,无弹性,收纳指数较好,听诊器效应控制也挺好。

▲再说地兔的另一支发烧线,大概是因为表层有浮金装饰物的原因吧,型号名为星光。这是一根同轴结构的高纯铜+单晶铜的结合线,可以有助于低频声场的开阔与宽松感,不过这根线表层是PCU材质,略硬,还有点点弹性,主线也不细,对听诊器抑制效果略差,我个人不是很喜欢。

▲回到地兔的腔体上来,单动圈,全金属腔体,个头很小,腔体形状有点特别,扁平的像一颗豆子。佩戴是相当的友好,因为说到底还是类公模的设计,只是从后盖上看着较为特别。

▲腔体后盖细节展示,金属材质不详,像钛,但绝对不是,应该也不是黄铜,官方没有文案介绍,总之光滑、精致。后盖上的图案和英文字貌似还是激光雕刻的,工艺略普通,没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倒是有几分手工制造的既视感。

▲换线方案为0.78双针方案,母座没特别设计,插针这头黑色底座是裸露在外面的,虽然没安全隐患,但差点严丝合缝那意思。

▲再来一张图展示一下就知道我说的啥意思了,有一说一这一搭配还是很和谐的。而且如果多看几款虎记音频的作品,你会发现它的耳机腔体几乎没有单纯的套定制公模,而且多数为金属材质,仅凭这一点就算是国产HiFi耳机中的清流了。

▲个人主观听感部分
这不是第一次有耳机在标配里放Type-C插头的耳放线,不过到目前为止,地兔是最良心的。它的耳放线用料实在,DSP插头体积也做到了小巧、精致,和某些耳机插头体积差不多,缺点则是散热有待考验。
不过因为如此,它的听感应该分两部分来说。
在官方标配的Type-C插头上,虎记音频的地兔的表现没什么惊艳之处,就是均衡、通透,偏中正,音色较饱满,声场不错,低频下得去,高频也上得去,解析也可圈可点。
细节上,其低频声场挺好,开阔、规整,低频下潜较深,弹性和凝聚感不弱,充沛的量感听起来也有几分强劲。瑕疵是器乐解析还有可提升的空间,但并不妨碍聆听其细节,哪怕是邦乔维这样的硬摇滚也有非常通透且强劲的听感体验。
人声方面,地兔目前表现有高解析的既视感,但没那么锐利的颗粒感。其音色还是柔和舒展占比更重,其次是饱满通透,大体中正,轻微的暖声,圈味较明显,且有点点厚度,和背景乐融入的较好,平淡而有力。地兔的女声解析更好,柔和舒展明亮,齿音较少,有线条感,没男声那种有偏厚的迹象,但有轻微的暖声,入耳还是很舒服的。
地兔在手机上的高频表现的很扎实,音色比中低频更亮更饱满,解析亦不生硬,相反乐感还有几分鲜活,弦乐表现从容而优雅,再加上出色的器乐分离度,其高频通透、稳健不失鲜活感。
除此之外,得益于其高频大声场,其高频在古典交响乐以及古典钢琴方面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如果动态再强一点就是另一档次了。

▲换上4.4平衡线后,前端个人试过山灵M5 Ultra和乾龙盛MC01,第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其音色妥妥的饱满、亮丽,动态近乎凌厉。换句话说,地兔还是很好驱动的,对前端不怎么挑剔。
正儿八经说其低频,咱以乾龙盛的MC01为例,地兔低频表现出来的下潜深度不错,动态凌厉,下潜速度有些快,弹性还行,加上量感较足,其低频整体澎湃强劲之余,声场规模与轮廓皆为上等;缺点是器乐分离度还不算出色,对于编曲复杂的一些摇滚乐会觉得有些拥挤。
但你若是听一些偏流行的偏民谣的打击乐,它强劲但不轰头的整体又容易令人激情澎湃血脉喷张。
地兔的人声在加大推力后,除了音色更为饱满,同时也更为细腻,结像扎实、完整。音色冷暖对于前端略敏感,其它还好,大体中正,略淡,解析细腻,并无推力过大造成的解析过于锐利或失真的迹象。
地兔的女声表现要更好一点,除了音色有些甜美,也更宽松,虽没有高解析的口型感,但细腻之处是可以轻易听见歌手的换气、颤音等细节,而且齿音较自然,可以驾驭各种风格的女声。
地兔高频对前端的敏感度明显下降,和手机端风格较为一致,声场开阔,器乐分离度高,音色明亮通透,解析不错,弦乐无明显毛刺,有不错延伸,且顺滑,整体也有一定的宽松,乐感相对手机端反而要淡一些。
其高频在单纯的弦乐等高频器乐上相对较普通,不过在大编制古典乐里是可圈可点的。声场大、动态凌厉,器乐分离度高,氛围自然,整体通透,细节又不弱,我个人觉得是很耐听的。

▲整体总结部分
尽管在听过该耳机后我也不明白为何叫做地兔,我也不愿主动的去把其音质和兔子的形象联系起来。
但从耳机本身而言,不管是耳机的佩戴还是全金属的质量,又或者是两根线的标配配置,以及最重要的音质而言,它代表着一个有追求的小厂展现出来的潜力和态度。
这款地兔的最大卖点应该是其玩法,线材、前端以及导管都对其声音有着明显的影响,从这点来说它是很适合进阶阶段的耳机发烧友。
这种对前端较敏感的耳塞现在已经较少了,个人认为烧耳机的应该要遇见一次它,见证下影响耳机音质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