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说了一件挺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一位90后的姑娘,在领证一周后,跑去离婚了。
我当时的第一想法就是,结婚是闹玩的吗?到底发生了多大的事情,能让一对年轻的夫妻,在领证一周后迅速离婚。
细问原因才知道,领证之后,新房还没有下来,姑娘就跟老公一起住在婆婆家。婆婆是那种典型“朱雨辰妈妈”的类型。
就是那种用自己的生命去爱儿子的。早上起来,在儿子起床之前,就为他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熨好了上班要穿的衣服,切好了白天要带到单位吃的水果。
儿媳妇也是被家里照顾惯的独生子女,自己早上都睡不够,怎么可能起来给老公准备早餐。
可是,跟婆婆住在一起,一天不给老公准备,婆婆不说什么,两天不为老公准备,婆婆也没说什么。最后,婆婆终于在过了一周后的一天早上发作了,破口大骂儿媳妇,问她为什么不为儿子准备早餐,这样怎么能照顾好她儿子。
儿媳妇也不是服软的性格,丝毫没觉得那是婆婆,那是长辈,不能跟她一样。反而直接质问婆婆,同样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宠大,为什么是她照顾老公,不是老公照顾她?又问婆婆是娶儿媳妇还是找保姆?
两个人吵到不可开交,谁也不肯让一步,最后就决定离婚了。我听到这,就问,那她老公呢?就同意离婚?
结果我听到一个让我更惊讶的后半段故事,说这个女孩的老公没有任何反驳,眼泪含眼圈的跟这个姑娘去办了离婚。
之后女孩的父母,又去男方家大闹了一通。质问对方凭什么让自己的女儿去他们家做保姆。对方则说,女人就应该在家做贤妻良母。
其实,谁来做饭,谁来洗衣,是很多年轻家庭的主要矛盾。独生子女谁也不愿意承担起这份责任。
早些年,我们听到过“大男子主义”这个词,无非就是形容一个男人在家武断、专行,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并且认为女人就应该在家承担起一切家务,男人就应该在家完全休息。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女人拥有了越来越高的社会地位,从而出现了一个词,叫做“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刚产生的时候,就是为了挣脱多年封建思想对女人的束缚,让女人可以更多的从家务中解脱出来,在职场拥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可是随着女权主义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人打着“女权主义”的大旗,把家庭中的责任外推,不仅不愿意承担一部分家务,反而觉得家务应该由男人全部来承担。
而且,这种风气还越来越重。只要谁有一点点的反对意见,很多所谓的“女权主义”就会用“大清早就灭亡了”、“直男癌”来狠狠回击。现在,很多人都对偏激的“女权主义”敢怒不敢言。
只要男人让自己干一点家务,有些女人就会呼天喊地的觉得老公不爱自己, 老公不是娶媳妇而是找保姆。
其实,就像韩雪说的,你想组建一个家庭,你是一定要做出牺牲的。组建一个家庭,不可能你只有权利,没有责任和义务。
家务,从来就不应该是一个家庭成员的。以前,不应该是女人的;现在,也不应该是男人的。
家务,永远应该是两个人协商着,来分担的,无论是洗衣做饭,还是照顾孩子。
过去,不应该用封建思想给女人戴上枷锁;现在,也不应该用女权主义对男人道德绑架。
既然选择组成家庭,那么沟通、商量就是放在首位的。如果有些家庭可以过着男主外、女主内的日子,而恰巧两个人也都愿意接受这种模式,那就皆大欢喜。
可是,在这种前提下,男人一定要注意,一定不要有“我养你”的思想。男人为家庭承担经济压力,女人负担家里的生活重担,对家庭的付出是一样的,只是分工不同,所以不存在谁养谁的问题。
如果,女人坚持一定要工作,那就双方协商,你愿意承担哪些家务,我来承担哪些家务,或者共同协作一件事,而不是一人累到不行,另一个人在客厅看电视的状态。
既然双方选择了走进婚姻,那么适当的放弃一些自己的权利,同时又相应的承担一些责任,都是必须的。
范玮琪有首歌的歌词写的很好:爱情没有捷径,只有经营。还是之前那句话,爱情,不是一方的妥协,而是双方的成全。
——END——
文:晨涵
图:网络
春沨尽量每天更新
福建万客数码
婚姻就是柴米油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