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秋童年全家福,右起:张文秋、父张楠、母孔庆兰、怀抱弟弟张振甲、孪生妹妹、后排哥哥张振鳌
张文秋(1903~2002)出身湖北京山一官宦家庭,在湖北一师上学时,结识了董必武、陈潭秋、恽代英等老师,参加了革命,1926年加入了共产党。
1927年初,张文秋因为胆大心细受京山县委指派去武昌买100条枪。
在等枪期间,经恽代英介绍去听一场演讲,演讲者正是高大帅气、滔滔不绝、激情澎湃的年轻军官陈谦初,他时任北伐军第11军政治部宣传科社会股长,是宣传队总教官。
陈谦初的演讲赢得了张文秋的芳心,他们相恋了。
此时,另一个重要人物也来到了武昌,他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是1927年2月中旬来的,10天后,杨开慧、杨开慧的母亲杨老太太、岸英、岸青和保姆陈玉英,也一同到了武昌,住在都府堤四十一号靠左边的房里。
1927年,毛主席杨开慧在武昌的住所
这里出门的右边就是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
当时的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7年4月4日,毛泽东创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开学典礼。刘谦初邀请张文秋一起去听“农运王”毛泽东的演讲,这是她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遗憾的是,那天的人太多,他们根本无法接近毛泽东,刘谦初不甘心,他们又专程到都府堤41号毛泽东的家中去拜访。
在他们谈话中间,杨开慧从房里走出来,倒了茶,端来了花生和瓜子。岸英和岸青紧紧跟在她的身后,一个大约四五岁,一个大约两三岁,很讨人喜欢。
张文秋给他们一人抓了一把花生。岸英很有礼貌地说:“谢谢!”岸青也跟着哥哥说:“谢谢!”
为了不影响大人谈话,保姆把两个孩子领了出去。张文秋怎么也没想到,这两个孩子以后会成为她的女婿。当时,刚出生不久的毛岸龙还睡在摇篮里。
令张文秋更没想到的是,杨开慧1930年10月被敌人杀害,撇下了3个幼子,她的丈夫刘谦初1931年4月5日牺牲,撇下了没有见过面的女儿刘思齐。
34岁的张文秋在西安办事处,偶遇了赌气离开延安的贺子珍,还遇到了第二次爱情陈振亚、张文秋和女儿刘思齐在延安,思齐有了新爸爸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文秋奉命从上海经西安去延安。
她带着女儿在西安办事处停留期间,张文秋见到了邓颖超,认识了贺子珍、贺炳炎等同志,还认识了她的第二任丈夫陈振亚,他也来到西安准备去延安。
贺子珍因为长征时负过重伤,又和毛主席因误会吵了架,赌气离开延安准备去上海做手术。
张文秋看她们没有便服,就送给邓大姐一件绿绸丝棉旗袍和一条茄色的毛裤,送给贺子珍一件紫红色绒衣和一条淡青色的毛裤,还拿出一条灰色毛围巾,送给在长征战斗中失去了一条胳膊的贺炳炎师长。
因为张文秋在上海一直做的地下工作,经常变换身份,这些衣服都是工作需要。
贺子珍还约张文秋到西安城内去理发,在理发馆贺子珍问张文秋:“你在白区呆过那么长时间,白区的妇女留什么样的发型?你看我理什么发才合适呀?”
张文秋建议贺子珍烫发,她自己因为要去延安,就剪了短发。
没想到,贺子珍因为上海沦陷去了苏联,张文秋到了延安,和敬佩的残疾红军陈振亚结了婚,生下了次女张少华(后改名邵华)。
1939年,张文秋带着2个女儿随丈夫陈振亚去苏联治病,被盛世才扣留新疆8年,1941年,陈振亚被谋杀,死于新疆。
张文秋又失去了丈夫,刚刚享受了几年慈父之爱的孩子,转眼又成了无父的孤儿。
张文秋在狱中生下了第3个女儿张少林,3个女儿和妈妈一起度过了4年的牢狱生活。经组织营救,于1946年7月回到延安。
1946年刚回延安时,张文秋(右二)和战友合影,前排右起:少林、少华、思齐
邵华曾说:在姐妹三人中,我是最幸运的,姐姐和妹妹都是在还没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就饱尝了牢狱之苦,最残忍的是,她们都从未见过自己的生身父亲!
可幸福的日子总不长久,磨难又接踵而至。
张文秋永远忘不了那个晚上,女婿毛岸英来向她深情告别毛岸英和刘思齐结婚照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10月14日晚上11点多钟,毛岸英匆匆忙忙地来到岳母家里,说:“妈妈,我明天清早要出国,要离开北京。我是来向您告别的,并且有一件事情要拜托您,希望您答应我的要求。”
张妈妈急忙问:“你到什么地方去?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你有什么事?尽管说!”
岸英说:“爸爸让我到苏联去。事情是保密的,我不能多讲。我多则半年,少则三个月,就可以回来了。我要走了,就是对我弟弟岸青很不放心。我爸爸工作忙,无法照顾他。您是知道的,江妈妈连我爸爸都不管,她是不会照顾岸青的。因此,我特意来拜托您,请您看在我母亲和我的份上,帮我照顾他。如果他在经济上有困难,请您帮他解决。花了多少钱,请您记下账,我回来再还。我已经告诉过岸青,叫他仍和以前一样,同思齐一道去看望爸爸后,就到您这里来过星期天。希望妈妈接受我这个要求,我走就放心了。”
毛岸英一边说,一边流下了眼泪。
他对弟弟极有情义。他们流落上海的四年里,他自己不吃要让给弟弟吃,自己不穿要让给弟弟穿。他要走了,就担心弟弟没人管。
哥哥看弟弟宠腻的眼神
张妈妈对岸英说:“既是你爸爸叫你去国外办事,你就放心去好了。照顾岸青的事,我负责。岸青是供给制,钱很少。我现在是薪金制,钱比较多。今后,他的衣服鞋袜和零用钱,都由我管,他的生活,都由我照顾。你放心去工作好了,不必担心。”
张妈妈答应了岸英的委托。
令张妈妈没想到的是,这个承诺要用一生去完成。
岸英又说:“妈妈,我还有一件心事,希望妈妈对岸青的婚事多操操心。”
张妈妈说:“你放心吧!我会留意的。”岸英把思齐和弟弟托咐给妈妈,他非常高兴。
他停了停,又说:“现在北京有好多机关干部,都在报名参加志愿军。我想从苏联回国以后,将来也去报名参加志愿军、去抗美援朝、你赞不赞成?”
妈妈表示不赞同,岸英就停住了,他在试探要不要告诉疼他爱他的张妈妈。
毛岸青、邵华、张妈妈
当岸英走时,又说:“妈妈,我以前看到您有一块手表,是带有日历的自动夜光表。因为工作需要,我想向您借用一下,回国后还您,好吗?”
妈妈说:“这块表就送给你了,拿去用,不要还了!”
做梦也没想到,这块手表和斯大林送给他的那支小手枪,以后会成为烈士遗体的辨认标志。
更没想到,在特殊年代,又因此遭到江等人的陷害又入了共产党的监狱。这是她一生第3次坐牢。
1960年,在毛主席的摄合下,邵华和毛岸青结婚了。
邵华陪姐姐来到朝鲜,在岸英哥墓前,她哭着告诉了岸英哥这个好消息:“岸英哥,岸青现在很好,你不要太牵挂了。你当年最喜欢的小妹妹和你最放心不下的弟弟结婚了,这回你应该放心了吧。岸青身体很好,喜欢读书、学习,兴趣广泛,多才多艺。我和岸青互敬互爱,互助互谅,生活非常幸福。”
毛岸英、毛岸青兄弟是不幸的,不幸中的万幸,他们又遇见了2个好妈妈。
苏联8年,贺子珍妈妈以博大的胸怀给予兄弟俩超乎母爱的关心,张文秋当了岳母后,直到99岁逝世,张妈妈更是给予岸青无微不致的照顾,让岸青品尝到了久违的“家”的温暖。
这是对伟人的回报,对杨开慧烈士的致敬,对女婿毛岸英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