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1 日,长沙恩馨综合门诊部发生一起医美手术事故。32 岁的王女士在接受价值 123999 元的 “私密修复套餐” 后突发过敏性休克,经抢救仍深度昏迷 90 小时未醒。家属在调取监控时发现,手术过程存在多处违规操作,而涉事机构至今未给出合理解释。

17:29,王女士被推进手术室接受三项私密处操作。监控显示,护士在未进行皮试的情况下,直接注射 “脱细胞真皮基质” 生物材料。注射后仅 2 分钟,患者突然全身抽搐、口唇发紫。值班医生直到 17:35 才进入手术室,此时患者已出现呼吸骤停。
抢救过程更显混乱:护士多次误将肾上腺素注入肌肉而非静脉,导致药效延迟;除颤仪电极片因导电凝胶不足无法正常工作。120 急救人员到场时,患者瞳孔已扩散至边缘,经心肺复苏 25 分钟后仍无自主心率。湖南航天医院诊断显示,王女士因 “严重过敏反应导致多器官衰竭”,需持续 ECMO 维持生命。

家属发现,涉事机构存在三重违规:
虚假宣传:术前承诺的 “三甲医院专家主刀” 实为某民营医院助理医师,手术团队无一人具备整形外科资质。过度医疗:单次手术包含 “阴唇漂红 + 阴道紧缩 + 处女膜修复” 三项操作,远超《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规定的单日手术上限。用药违规:注射的 “脱细胞真皮基质” 未在国家药监局备案,疑似三无产品。更令人震惊的是,术前签署的知情同意书仅有 “手术风险告知” 条款,未提及生物材料可能引发的过敏反应。王父向记者展示的缴费凭证显示,123999 元费用中包含 “专家会诊费” 5 万元,但涉事医生并无会诊资质。

截至发稿,王女士仍处于深度昏迷, Glasgow 昏迷指数仅 3 分(最低为 3 分)。家属要求封存的手术耗材中,部分包装已出现霉斑。然而,涉事机构以 “保护商业机密” 为由,拒绝提供药品进货凭证及医生资质证明。
长沙市卫健委工作人员回应称,该门诊部虽取得医疗美容资质,但具体诊疗行为是否违规需专业机构鉴定。目前,家属已委托司法鉴定中心对患者损伤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将于 5 个工作日内公布。

这起事故暴露出医美行业三大顽疾:
资质挂靠成风:全国约 40% 的医美机构存在 “医师挂证” 现象,手术安全难以保障。材料监管缺失:2024 年国家药监局抽检显示,15% 的医美生物材料未通过相容性测试。维权成本高昂:医美纠纷平均诉讼周期长达 14 个月,患者需承担 80% 以上举证责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专家指出,私密整形手术因涉及敏感部位,对无菌环境和操作规范要求极高。“此类手术感染率是常规手术的 3 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 18%。”

当 “美丽经济” 沦为 “要命生意”,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如何保障?王女士的遭遇绝非孤例。从深圳 “超声刀致死案” 到杭州 “抽脂感染事件”,医美行业的监管漏洞已酿成多起悲剧。我们期待相关部门彻查此案,更呼吁建立医美手术强制保险制度,让每一场 “变美之旅” 都能安全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