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赔款”为人所熟知,除了它是近代金额最大的对外赔款,还因它带来的压迫感、屈辱感即便百年之后也让国人难以释怀。
众所周知庚子赔款出自《辛丑条约》,但是不少人并不知道这个条约的正式名称叫《奥匈帝国、比利时、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荷兰、俄罗斯、西班牙、美国与中国关于赔偿1900年动乱的最后协定》。
名字很长,重点是“动乱”和“协定”。虽然清廷之前主动发布了《对万国宣战诏书》,但是临末又不承认这是战争了。清廷认为是自己受到了部分王公大臣、义和团的“欺骗和裹挟”,而列强则是在协助清廷平定动乱。
怎么说呢,类似“什么都可以做,唯独认错不能做;什么都可以输,唯独嘴上不能输”吧。
对于庚子赔款的金额,本金4.5亿两海关白银(年息4%、39年偿清,本息总计9.8亿两),一些人产生了三个方面的误解。
其一,认为这是罕见的高额赔款。进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自豪感”,满清虽然不堪,但是经济实力还是不错的。并用“庚子赔款”为主的一系列赔款,养肥、养壮了列强(如日本)。
庚子赔款是巨额赔款,只是远没有这些人想象得那么“巨额”。
海关白银(关平银)不是“足银”,一两关平银为实重37.75克的纹银(含银93.54%)。换算成当时的硬通货黄金和英镑,相当于1.164克黄金或0.159英镑。这样“庚子赔款”的本金4.5亿两,大约等于6000万英镑。
六千万英镑是个什么概念呢?
同时期英国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就有10英镑,6000万英镑相当于50万人的年收入。如果这个不直观的话,可以对比另外两个事例。
差不多同一时期,英国正在非洲与荷兰移民进行着“布尔战争”。英国在前后三年的战争中军费支出为2.2亿英镑,而扔出这么多钱后,英国还是那个“日不落帝国”。
1871年,法国因普法战争的失败,需向德国支付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折算成英镑为1.982亿英镑,相当于12.5亿关平银,这比清朝近百年内所有赔款的总额还高。而法国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偿清赔款,并且自身国力并未受到什么影响,仍然是列强。
至于日本是靠清朝养肥一说,更是自欺欺人了。日本的财政收入在甲午战争时就已经快追上清朝了(当时日本的土地面积、人口、资源等等都跟清朝没得比),日本是靠吃清朝的赔款崛起的么?
注:清末所有不平等条约赔款总计未超过1亿英镑。1893年(甲午战争前一年)日本财政收入折白银为7585万两,同年清廷岁入为白银8867万两。
细究赔款更能清楚得看出清朝这个古代皇朝的孱弱,以及它和近现代国家之间的巨大鸿沟。
其二,认为列强以保障赔款为由,强行控制了清朝海关并截留关税。
1902年清廷正式开始支付“庚子赔款”,但具体的赔款(前十年每年1882.95万两关平银)并不是使用关税而是由各省分摊后按月上缴给朝廷,再由朝廷汇总后支付。
朝廷这么做,除了要保证自己的收支外,还有个原因是不愿意“便宜”了地方。因为当时朝廷和地方分化已经日益明显,而且朝廷认为“庚子之乱”的锅不是自己的。所以朝廷也不认为自己有责任“替”地方赔付。
其实核心原因还是,古代皇朝以国养家,而不是视国家为责任。
清廷最初是以海关关税(还有盐税)为赔偿担保。关税收取后是先存入外资银行,再由清廷提取使用,诸强并不直接扣取。
辛亥革命爆发后,由于很多省份宣布独立并不再上缴赔款,清廷也就无法再向各国支付庚子赔款了。后经外务部与各国公使协商,将赔款支付方式改为由银行从海关存入的关税中直接提取并向各国支付。以讹传讹下,就成了庚子赔款导致清朝失去了海关关税。
其三,认为4.5亿两的赔款数额是列强对大清国民的羞辱。因为当时中国人口4.5亿,所以赔款被故意设定为“一人一两”。
赔款确实是羞辱,算下来也大致“一人一两”。但并不是因为有4.5亿人,才设定的4.5亿两的额度,只能说这是一种巧合。
最初谈判时列强要求的赔款本金为4.62亿两,后经谈判降至4.5亿两,而且4.5亿两也不是赔款本金的最终金额。
庚子赔款虽然是以关平银结算,但赔款的实际计价基准是黄金(条约中也约定了关平银与各国货币的兑换比)。20世纪初各国金融市场普遍是黄金大涨、白银大跌,因此列强认为清廷以关平银结算让自己吃亏了,要求清廷改用黄金结算 – 即“镑亏问题”。
后经谈判,清廷从1905年开始额外支付当年的“镑亏”(1905年另付120万英镑折800万两关平银),换句话说庚子赔款的本息均上涨了。
除了赔款金额,庚子赔款另一个被热议的话题是“退款”。虽然美国最先发起了“庚子退款”,但是退款的真正发起方和推动方并不是美国政府,而且也不是全部退还。
1904年驻美公使梁诚在与美国政府官员就“镑亏问题”谈判时,意外获知美方在最初计算赔款时“算多了”。梁诚当即向美国国务卿约翰提出了核减赔款的要求,约翰并不热心此事,只是回复政府将研究这个问题。
注:庚子赔款除了英国,其余各国均存在狮子大开口的情况(尤其是俄)。只是当时清廷在谈判时并未组织财会人员进行核算。
庚子赔款中针对美国的赔款折合美元为2444万,梁诚在其美国友人的帮助下获取了当年美方出兵的详细记录,经计算发现美方应得赔款实为1165万美元。
为了推动退款,梁诚先通过报纸公布了自己的计算和相关证据,痛斥美国政府的无耻。然后梁诚又通过媒体向美国社会宣讲,“庚子之乱”是因为民智未开,而退回之款将应用于教育,使清朝民众了解世界,同文明接轨。以此争取美国社会团体(主要是教育界)的支持。
后在梁诚的运作和社会团体的压力下,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于1907年12月3日向国会提交咨文,要求国会授权退回相关赔款,用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并以派遣中国学生来美国留学为主。
第二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将赔款由2444.08万美元减至 1365.5492万美元,多索取的1078.5308万美元退还给中国并用于教育。同年12月8日罗斯福签署法令从1909年1月1日起退还对应的庚子赔款。
最后退还部分也不是直接退还,而是“先赔后退”。即1909年开始中国仍按原定额度向美国支付赔款,美国政府收到赔款后会将多出的部分退还给中国(需承诺该款项只用于教育事业)。
1924年美国国会针对庚子赔款通过了新的法案,该法案要求美国政府将1909年至1940年(庚子赔款原定截止年限),中国应付的庚子赔款全部退还(每年539588美元)。仍采用先赔后退的方式,而且款项只能用于教育事业。
在美国的带动下,其它各国也陆续开始了自己的“庚子退款”。
1926年英国正式通过了退还庚子赔款的法案,退还模式与美国大致相同。但是款项除了用于教育外,英国还允许应用于实业。法国在1925年与国民政府就退款达成一致,后总计退回款项504万美元。
比利时、荷兰分别在1926年和1928年宣布退还此后应付的赔款,以支持中国的教育和公共建设。意大利则在1933年宣布,民国政府不需要再支付1933年以后的赔款。西班牙、瑞典、挪威等国因赔款金额不高,中国早已付清赔款故未涉及退款事宜。
德国、奥匈、沙俄、日本并未退款(德、俄两国占了整个庚子赔款的一半),但民国政府都因不同的原因取消了相关赔款。
1917年民国政府宣布加入协约国,在对德、奥匈宣战的同时,民国政府也废止与两国之间的相关条约,对应的庚子赔款也就此终止。同年俄宣布允许民国政府暂停支付庚子赔款五年。
注:一战后巴黎和会期间,德国、匈牙利、奥地利在与民国政府议约时均同意放弃相关赔款要求。
不久后俄爆发十月革命,民国政府加入了协约国的干涉军,在出兵西伯利亚的同时也取消了对俄庚子赔款,1924年苏联正式宣布放弃俄的庚子赔款。
1923年3月,日本国会效仿英美诸国通过法案决定退还之后的庚子赔款。但当时中日之间冲突和矛盾已经非常尖锐,国内舆论大多认为日本是想借退款对中国进行文化入侵和奴化教育,因此社会普遍不接受日本的退款要求。
当年日本放弃了退款计划,此后民国政府一直支付着对日赔款,九一八、乃至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后仍未停止(主要原因是当时中日均未宣战)。不过七七事变后,民国政府将对日赔款划入伦敦的特别银行账户,日本已无法再实际获取了。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对日宣战并废止和日本之间的一切条约,庚子赔款也正式终止。至此,中国针对庚子赔款累计支付本息6.52亿两关平银,扣除各国退还赔款0.76亿,最终实际支付5.76亿关平银,约占原定赔款总额的58%。
难得的好文章,让我了解了真实的历史!
说的比较详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官媒没报道过?
后来段祺瑞还从鬼子手里骗回来一亿多赔款,著名的西原借款[呲牙笑]
写的很清楚,是需要多看真实的历史事件
呢妈,1949以后,再说。甲午以后日本飞天,中国坠落。但1949以后,不管再穷,战起来了。
啊
我震惊了,还有这么多点赞的!还有夸列强文明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吗?!把中国打了,要中国赔款,我们还要感恩戴德?!间谍到底有多少?
以英国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推导出赔偿金额不高没有意义,同期中国一个普通家庭年收入多少?是中国赔偿不是英国赔偿。
日欧留学,新学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