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第十一届东盟防长扩大会即将在老挝举行。按理说,这本是一个难得的中美防长会晤机会。然而,一名美国高级国防官员向媒体透露,五角大楼提出的会晤请求被中方断然回绝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答案很简单:美国最近又在台海问题上搞事情了。
一方面,美方对台军售可以说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在今年10月,美国国务院批准了总额高达19.88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案,其中包括"国家先进地空导弹系统"和雷达系统。这种行为,在中方看来无异于赤裸裸的挑衅。你一边说支持"一中政策",一边却在不断向对台输送武器,这不是典型的两面派做法吗?
这名美方高级国防官员还质疑中方给出的理由不够"真诚",还特意翻出了老账:制裁、"间谍气球"危机和佩洛西窜台。说实话,这种说法着实让人啼笑皆非。且不说这些事件本身就是美方一手造成的,单说对台军售这一条,难道不足以成为拒绝会晤的充分理由吗?
另一方面,时机选择也很有讲究。距离拜登政府下台已不足两月,奥斯汀作为即将卸任的防长,与他会面的意义何在?特朗普已经提名了新的防长人选,在这个节骨眼上,与一个"即将成为历史"的防长会面,说白了就是浪费时间。毕竟,未来四年我们要打交道的是特朗普时期的五角大楼,而不是现在这一班人马。
回顾过去两年的中美关系,可以说是跌宕起伏。2022年佩洛西窜台后,双方军事通讯中断。直到去年11月中美元首在旧金山会晤,双方关系才出现转圜。今年5月,奥斯汀还在新加坡与董军防长进行了首次会面。但美方似乎并未从中吸取教训,仍在台海问题上玩弄"战略模糊"的把戏。
在这种情况下,中方选择拒绝会晤,其实是在向美方传达一个明确信号: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不容妥协的。美方不能指望一边损害中国核心利益,一边还想着"维持沟通"。这种做法,在中国这里是行不通的。
有意思的是,在美方希望与中方举行防长会晤的前两天,中美元首在秘鲁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进行了一次面对面会晤,讨论了包括台海在内的安全议题。这种反差恰恰说明,中国在处理对美关系时的精准性和灵活性。该见的见,不该见的坚决不见。这不是对抗,而是原则;不是关门,而是底线。
展望未来,随着特朗普的上台,台海问题自然会成为中美之间的重要议题。相较于拜登政府,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在对华政策上可能会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因此,中方现在的坚定立场,也是在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复杂局面做铺垫。
正所谓“外交无小事”,此次中方拒绝中美防长会晤,看似是一个小动作,实则传递出明确的战略态度:在涉及核心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因为一时的外交需要而做出让步。这种态度,美方必须认真对待。
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保持沟通固然重要,但这种沟通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如果美方始终无视中方的核心关切,动辄挑战中国的底线,那么别说防长会晤了,就是更高层级的对话也将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