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大明灭亡,都以为是努尔哈赤干的。
努尔哈赤谦虚地说:捡漏而已。
李自成最冤:老子忙活了半天,啥子都没得,最后让哈赤兄捡了个大便宜!
一、努尔哈赤虽强,却灭不了明
努尔哈赤刚起兵那会,后金跟明朝比,各方面都差得远呢。
明朝国力雄厚,人口众多,家底厚得很,就像个大富豪,有花不完的钱、用不完的资源。
那时候,明朝国内还没闹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内部虽说官场腐败,军队训练也不咋上心,可整体实力还是不容小看的。
外面呢,蒙古的林丹汗,也没和努尔哈赤站到一块儿,后金周边环境压力不小。
从打仗这块儿讲,萨尔浒之战,明朝是输得挺惨,可后金也没轻松到哪儿去。
当时明军兵分四路,来攻打后金,努尔哈赤耍了个巧招,“不管你们几路来,我就盯着一路揍”,这才把明军各个击破了。
不过这也暴露了,后金兵力少的短板呀,要是明军集中力量出击,后金就算赢,也得死伤一大片人。
辽东那一片,明朝额定的兵员也就 6 万,还分散在各地,真碰到急事能拉出来打野战的,顶多 2 万,这里面有战斗力的,也就几千人,还大多是将领们的私人武装呢。
而后金呢,骑兵厉害,机动性超强,专挑明军防守薄弱的地方下手,所以在战场上还挺主动。
再看两边将帅水平,也有差距。
明朝像袁崇焕这样厉害的将帅,一下狱之后,剩下拔尖的,像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这些人,都是靠镇压农民起义冒出头的,跟后金那边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一比,能力高低立马就看出来了。
战略上,明朝和后金对峙时,也犯了不少错。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在辽东的地盘,被努尔哈赤一点点蚕食,最后都快被打到山海关了。
为了防守,明朝修了宁锦防线,可这玩意儿太费钱,把国家财政都拖垮了。
而且明朝还放弃了和蒙古的联合,结果后金把漠南蒙古拿下后,明朝再想彻底打败后金,基本没希望了。
虽说明朝和后金打仗一堆毛病,但后金人口少、经济弱,根本经不住,和明朝长时间大规模打仗,所以努尔哈赤再厉害,也没能灭掉明朝。
二、李自成是怎么灭掉明朝的
(一)边兵倒戈,起义军变强
后金大军把北京围起来的时候,崇祯皇帝慌了神,干了不少糊涂事儿。
他抓人,大臣们人人自危,加上财政紧张,军饷发不出来,守边的士兵们气坏了。
这些边兵大多是从陕西、山西等地来的,回了老家,不少人就投奔了农民起义军。
以前那些农民起义军,没咋受过正规训练,战斗力不咋地,可边兵一来,带来了正儿八经的军事训练方法和实战经验,起义军一下子就鸟枪换炮,战斗力蹭蹭往上涨,为李自成后来灭明埋下了伏笔。
(二)李自成势力一路壮大
李自成打出“均田免赋”的旗号,这可太对老百姓胃口了。
那时候,社会矛盾尖锐得很,贵族、地主使劲剥削压榨老百姓,大家日子苦不堪言。
“均田免赋”一喊出来,老百姓奔走相告,到处传唱“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都盼着李自成来解救自己呢。
就这么着,李自成的队伍像滚雪球一样,发展到了百万人,成了农民起义里的头号力量。
李自成还挺会招揽人,对投降的明朝官员,都给安排官职,好多在明朝不得志的读书人,一看明朝要完蛋了,就投靠了李自成,指望跟着他能改变命运。
而且,李自成搞科举,把中下层的知识分子也吸引过来,给自个儿的政权出谋划策,队伍建设得越来越像样。 #(三)李自成打进北京,明朝灭亡
1644 年,李自成带着大军往北京打,一路上势如破竹,攻下好多城池。
二月初二,在沙涡口造了三千艘船,渡过黄河,拿下汾州、阳城、蒲州这些地方,紧接着又打下怀庆,把卢江王载堙都给杀了。
初五占了太原,歇了八天,十六日又攻克忻州。
代州守关总兵周遇吉死守,两边打了十多天,周遇吉因为兵少粮尽,退到宁武关接着守。
虽说打宁武关损失惨重,可李自成还是一路打到了北京城下。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太监进城,跟崇祯秘密谈判。
据说李自成提的条件是:“我的人马厉害得很,想在西北那一片割块地当王,再给我一百万军饷,我就退守河南…… 我要是受封了,还能帮朝廷对付其他贼寇,也能出兵帮着打辽东的满清。不过我可不奉诏进京朝拜。”
可惜,这谈判没谈拢。
三月十九日,兵部尚书张缙彦把正阳门打开,李自成进了北京,崇祯皇帝走投无路,上吊自杀了,明朝也就此灭亡。
三、清军为啥能进山海关
(一)吴三桂引狼入室
李自成进了北京后,搞“追缴助饷”,把当官的、有钱的都得罪光了。
吴三桂怕自己也遭殃,这时候又听说“心头好”陈圆圆被李自成抢走了,一怒之下,就投靠了满清。
不过,吴三桂投降满清,到底为啥,说法可多了。
有人说,跟陈圆圆没啥关系,纯粹是政治考虑。
明朝快完蛋的时候,吴三桂守的地方压力山大,他面临两难选择。
一方面对明朝还有感情、有忠心,可另一方面也清楚,明朝垮台是迟早的事儿。
思来想去,为了保住自家和地盘的利益,他觉得投降满清更靠谱。
李自成还拿吴三桂他爹吴襄,威胁他投降,可吴三桂根本不吃这一套。
权衡再三后,他还是选了满清。
陈圆圆被抢这事儿,顶多算是个导火索,吴三桂主要还是为自家着想。
李自成一看吴三桂不投降,就带着大顺军追到山海关。
5 月 26 日,开始攻打山海关。
5 月 27 日,清军在吴三桂带领下突然杀出来,大顺军被打得稀里哗啦。
吴三桂为啥要引清军入关呢?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朝,接着就带着大军奔北京来了,一路上顺风顺水。
崇祯皇帝急了,想调吴三桂入关救驾,可内阁首辅陈演拖拖拉拉,一直拖到三月初才行动。
三月初四,大顺军快到京城了,崇祯封吴三桂为平西伯,让他赶紧带兵来保卫京城。
结果吴三桂还没到,崇祯就在北京上吊了,这“勤王”计划彻底泡汤。
三月上旬,吴三桂奉崇祯诏书,带着辽东明军和差不多十万关外老百姓入关,到了山海关,和山海关总兵高第的一万多人合兵一处。
三月二十四日,本来已经接受李自成招降的,吴三桂和高第,要去北京见新主子,山海关防务,就交给唐通,代表大顺政权接管了。
可没几天,吴三桂觉得,李自成没保证他的利益,怕投降后吃亏,就反水了,夺回山海关,拿这儿当对抗李自成的据点。
回到山海关,吴三桂给多尔衮写信,名义上是借兵,实际啥心思大家都明白。
虽说他号称有五十万人马,可他心里清楚,里面大多是没啥战斗力的,真能打仗的没几个。
他把自己逼到这份儿上,宁愿把地盘让给满清,也不想便宜了李自成,就这么把清军引进了关。
四、明朝灭亡前,为啥清军被堵在山海关外
(一)山海关太险要了
山海关在辽西走廊最南端,这地儿太关键了。
辽西走廊,是东北和中原往来的必经之路,两边都是山,只有中间一条狭长平原,大概 185 千米长,最窄的地方才几千米。
山海关,一边靠着燕山,一边挨着渤海,地形得天独厚。
这山海关不光位置好,防御工事也厉害得很。
1381 年魏国公徐达建起来后,随着明朝和女真冲突越来越多,军事设施不断加固。
除了山海关城,周边还有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威远城、宁海城这些城堡,互相配合,组成“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超强防御体系。
城墙周长 4 公里,高 12 米,厚 7 米,东墙顶宽 15 米多,能并行十个人、五匹马。
城墙里面是土,外面包着砖,四个城门都有重重机关,还有三个水门排水。
城外挖了护城河,平时存着水,打仗的时候防敌人。
城墙上四座城门都有箭楼,东边城墙上还有临闾楼、威远堂、牧营楼、靖边楼这些防卫建筑,和“天下第一关”城楼相互呼应,号称“五虎镇东”。
山海关里还驻扎着明朝最精锐的关宁铁骑,有步兵、骑兵、炮兵,五万多精兵,战斗力超强,能跟后金骑兵正面刚,多次挡住后金南下,守护明朝边关。
这支部队可牛了,蒙古王爷被他们砍过脑袋,还想过刺杀多尔衮,李自成也在他们手上吃过亏,从来没打过败仗。
(二)清军绕道入关太难了
清军虽说好几次从长城其他关口,像喜峰口这些防守薄弱的地方绕进来过,可这些路太折腾人了。
路远不说,地形复杂,走路都费劲,后勤补给更是大难题。
当时只有居庸关能运粮饷,其他像卢龙道、古北口道,只能过人过马,车都走不了,粮食、攻城器械、火炮啥的根本运不进去。
所以清军每次绕道进来,规模都不大,抢点东西就跑,不敢打京城主意。
要是大规模进来,山海关明军切断他们后路可咋整?
各地勤王军队再围过来,那不就成“关门打狗”了嘛。
皇太极那时候,清军四次绕过山海关入关劫掠,占了 88 座城,抢了金银财宝、物资,掳走几十万人口,可就是不敢久留,为啥?
辽西走廊防线,特别是山海关,没打下来,后路不稳呀。
明朝这边也清楚,清军抢完就跑和占城不走,性质完全不一样,要是占城不走,明军肯定得先对付外敌,全力反击后金。
而且皇太极也知道,后金当时实力,还不够吞掉明朝,就是想通过劫掠,消耗明朝国力。
五、总结一下
明朝是被李自成灭掉的,不是努尔哈赤,也不是清军。
在明朝完蛋前,清军一直被山海关挡在外面。
李自成靠“均田免赋”拉拢老百姓,队伍壮大到百万,一路打到北京,逼死崇祯,让明朝玩完了。
清军呢,一直到吴三桂引他们入关,之前都被山海关拦住,过不来。
山海关地势险要、防御坚固,还有关宁铁骑守着,清军绕道走又困难重重,还怕被“关门打狗”。
所以说,历史的真相就是:李自成灭了明朝,清军是后来才进的中原。#爆料#
东厂厂长爱团结
老朱家但凡做点人 也不会让满清捡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