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玫瑰的故事》大结局,除了对演员演技的点评,对感情的分析,对生活中磕磕绊绊后的励志共鸣还有很多网友都称全剧黄亦玫的女儿小初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在我这个旁观者眼里,小初的确是幸运儿,她有一个这样强大,富足,知性又温暖的家庭和亲人陪伴自己成长。相比那些伪装“完整”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要幸福太多了。
都说女儿要富养,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什么是富养?然而作为父母,如果真正看懂了玫瑰的故事,我们就拿到了真正养好一个女儿的偏方秘籍。

虽然和方协文关系不好,但是玫瑰却从来没有当着孩子的面去宣泄情绪,更不会像大多数母亲那样,对孩子说“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和他离了”,对孩子进行情感绑架。
对于玫瑰来说,小初从来不是自己的附属品,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会在工作之余叫女儿过来一起帮忙,那种陪伴远比牺牲自己的事业,纯粹的陪孩子玩玩具要更有价值。玫瑰会给女儿写信,告诉他女儿的存在,就足以让自己感到幸福。
哪怕在自己离婚的时候,也会对女儿坦诚相告,在信中为女儿解释,离婚只是一段关系的结束,并不是人生的失败,也不代表着没有人去爱她了,只是换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大家继续共处。
“我们的一生只是在这世间的匆匆一瞥,一切都有终点,才会格外珍惜眼前。”
是啊,我们成年人如果不首先读懂人生,又怎么可能成为孩子的引领者。
如果说女儿是家人的小棉袄,那么玫瑰就是那个最优秀的设计师,若女儿真是一朵花,那么玫瑰就是一个最好的花匠。她把女儿养的乐观、阳光,不扭捏造作。和外婆家人一样,宽容、善良、开明。
这一点在她问爸爸“小雨阿姨追求你这么多年,你为什么还不让他做你女朋友”,就可以看出这个女孩子的潇洒与友善。因此有女儿的父母,此刻真的应该学习下这种育儿方式,来更好的成为孩子的花匠,而不是不近人情在孩子眼里有些冷酷,自己还辛苦的“监护人”

给女儿足够的情绪价值
生活中很多被渣男轻易哄骗的女孩,以及那些一生都在寻找安全感而却最终伤痕更多的女孩,都源于情绪价值的缺失,内心的空洞导致这蓄水池再多的爱也无法被填满,然而通常情况下都源于原生家庭。
中国父母的爱是无私且义无反顾的,他们从来不怕牺牲自己,却从来不懂得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尤其会将自以为的爱强加于孩子身上,完全忽略孩子的感受。
甚至有些妈妈认为养女儿就是要养成大家闺秀,其标准就是远离异性,封闭自己,投入到琴棋书画中才算温文尔雅。
曾经有一位咨询的女孩说,拿到自己第1个月的薪水后,恰巧赶上母亲节,于是给妈妈买了一束鲜花,结果被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因为妈妈说她乱挥霍,并细算着这一束鲜花的钱可以买多少青菜鸡蛋!
当然还有前段时间,网上热议的新闻,江西一个14岁的女孩,为了犒劳辛苦工作的妈妈,自己下厨做了四菜一汤。
结果当女孩兴冲冲叫妈妈来吃饭时,却换来妈妈冷冷的责备:“我是要表扬你吗?你整这么多菜,我们两个人吃得完吗?”

可以想象女孩心中当时有多失落,多么难受,多么不知所措。
相比男性,女性是感性思维,尤其在童年时期,女孩更容易受到情感和情绪的影响。
父母给女儿的情绪价值,就决定着这个孩子未来内心强大以及自信的程度,和能攀上的高度,小小的点评和相处时的态度,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玫瑰的故事》中小初看到玫瑰在创作艺术作品,非常羡慕的问:“妈,你说我咋就没遗传到你的艺术细胞呢?
“每个人的天赋不一样啊,你不随你爸吗?你看你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多强,你看你做的模型,多棒啊!”
玫瑰不仅让女儿接纳真实的自己,更通过赞美让她去发掘自己真正的优势和实力。
玫瑰这个妈是优秀的,她会刻意找机会让女儿参与到自己的工作,并在女儿帮自己一个小忙时表示感谢,会在接女儿放学时,看到女儿不开心的样子,就立刻像朋友一样关心询问并努力开解女儿的情绪,尤其会用她的方式,既不让女儿大手大脚,又能满足他去四架飞机的心愿。
儿子需要给予爱的同时让他有担当,女儿则一定要给足她情绪价值,给予她足够的倾听、积极的关注、情感的共鸣,让她接纳自己的不足,但也看到自己的优势。

把松弛的生存理念,种进她心底
一次黄亦玫让父亲点评自己的画,结果黄父的回答值得每个人反思学习
他没有盲目的夸自己的孩子,也没有用自己的眼光角度胡乱做出判断分析,而是说自己不懂,就不能瞎评价。
玫瑰说从自己记事起,爸爸就没有说过自己一句不好,问父亲是不是自己做什么都不会被批评。
“你要是干了违法乱纪的事,法律就会来制裁你;
你要是干了违背道德的事,舆论和良心就会来谴责你;
还有些事呢,它没有对错,也没有标准,就像感情。”
并且不论女儿求学,工作,还是感情上从没有过逼迫行为,相比如今很多“我为你好”为挡箭牌的父母,催婚的,逼迫学习的,玫瑰这样成长起来的女儿会优秀更健康。
而且哪怕未来偶陷逆境,也能更快恢复凭借自己走出泥潭。
在家人这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的滋养下,玫瑰成了一个特别洒脱自信的人。事业上,她从不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论,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做,永远活力四射从容又自信;感情上,她敢爱敢恨,不怕全身心投入,果断割舍的勇气,独立,清醒又自由。
所以家庭氛围和素养理念才是家族最好的传世之宝,正因为玫瑰自己生在一个这样的家庭,才能很好的把小初培养的松弛且自信的去经营自己的生活。

尽己所能扩展孩子的眼界和见识
小初的宠物兔子桃桃死了,玫瑰开始和女儿谈及死亡话题,也因此和前夫方协文产生了分歧,方协文只想女儿无忧无虑的长大,并质问前妻懂不懂女儿要富养,而玫瑰则告诉他那叫“娇生惯养”
死亡是每个人都会惧怕的,成年人也不例外,却也是不可逆的,因此玫瑰在孩子有疑问恐惧时,给了女儿一个更好应对现实的思维。
小初从小就飞机来飞机去,根据剧情,除了离婚后分割两地的父母,也因为随时陪伴妈妈各地出差。小初因同学的炫耀模拟飞行器而气愤,玫瑰就很爽快答应满足她也想尝试的同时,也给出方案让孩子以做家务的方式来赚钱,以此做体验的费用。
在这样环境下,玫瑰的女儿虽然艺术天赋不高,但不仅成绩优异更懂得有人沟通相处,任何时候都表现的自信大方,不胆怯表达自己的观点,且同时懂得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把独立和判断力刻在她骨子里
不夸张的说,几乎大多数母亲在有了孩子后,很容易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孩子、家庭上面。那句经典的对白就是“过日子,不就是过孩子嘛!”
中国女性多少女人一旦成为了妈妈,她就不再是自己,形象,追求,业余时间完全都被彻底清除。
之前来做咨询的一位母亲这样的,她每天要逼迫女儿必须写指定字数的文章,并持续绘画,然而无数人当看到女孩漫画时,都直呼才女,但看到本人后却十分差异,完全没有灵气,且根本无法与人常态交流,更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抗拒和异性单独相处,通过和女孩单独接触,发现她已然成为了自己妈妈的傀儡,不敢也完全没有有任何自己的意识去做判断,甚至哪怕日常生活,洗衣做早餐这样的事情都没办法独立完成,然而这位母亲并不觉得有任何问题。因为她为更多陪伴照顾孩子辞去了工作,奉献自己的一切,只为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女儿。

可再来看看玫瑰,不管是在怀孕期间还是在产后陪伴婴儿时期小初的时候,都会继续学习作画,研究儿童心理。他利用带娃时间,三年考了三本资格证书,挺着大肚子也经常持续在公园看书学习。
离婚之后则更加的洒脱,状态形象相比年轻时的自己,不仅不逊色反而更多了几分成熟女性的魅力。
离婚后的黄玫瑰,开始全新人生,继续投身于热爱的艺术领域,与合伙人经营了一家画廊,并且办的非常有自己的特色。
在感情上她也从来没因为自己是一个离异,带娃的女人就自卑,而是说如果自己能活到90岁,自己现在40岁不过是个孩子而已,他积极主动不拒绝任何关系的接近,随时准备拥抱新的爱情,只要值得,她随时都可以。
玫瑰在人生任何阶段,都保持着学习,女儿也深受影响,称未来要成为妈妈那样的女人,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生女儿,千万别教育成傻白甜,便宜了未来的凤凰男或者拆白党。从小就要把独立,自信以及判断力深深刻在她骨子里,才是最好的爱护和教育。

文/感情中转站
(作者:小雨,心理咨询师,专注情感领域)。
站长擅长恋爱关系挽回修复,婚姻矛盾分歧,以及原生态家庭导致的心灵创伤疗愈。孤独的人生旅程,倾听你的委屈和压力,帮来访者提升两性相处的技巧,挽回自己的爱人,经营好自己的感情,努力找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