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首古诗诉尽人间疾苦,有些人仅仅是活着,已经是筋疲力尽

荔枝姑娘诗词赋 2024-08-23 11:07:13

唐代诗人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白居易在童年时期颠沛流离,多年之后他回忆起这段生活,仍然惊魂未定,他曾经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孤舟三适楚,羸马四经秦。 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他少年过着的痛苦不堪的生活已经深深烙在他的脑海里,他体会到下层百姓的困苦,所以,他做官之后,爱民心很强。

白居易小时候漂泊生活

安史之乱之后,人口锐减,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物价波动,税赋加重,劳动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物价由原来25文钱一斗米一直飙升至10000文钱一斗米,什么概念呢,就是我们现在的从1.7元一斤米涨到700多元一斤米,一只死老鼠卖到4000文钱,按现在的价位是8000元一只死老鼠。百姓易子而食,杜甫的儿子被活活饿死。为了保护天子护卫禁军神策军,征税赋税极为严重,白居易看到这样的现像心如刀割,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什么“明月来相照”什么“复照青苔上”了,再他看来,什么风花雪月,什么田园美好都显得极为讽刺了。

白居易小时候漂泊生活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 观刈麦》

白居易下田干农活

对于农家百姓来说,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百姓更加繁忙了。夜里刮起了南风,田垄里的片片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大大小小跟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那一边。赤脚站在热辣辣的地面上,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大家仿佛都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希望日落不要这么早到来。突然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怀抱着婴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边拾着零零散散的麦穗,一边放进左臂的破筐。主家看见她抱着婴儿可怜巴巴的,也任由她捡了,一边捡一边唠唠叨叨,听她说话的人们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白居易心里想,我何德何能谈功劳,我从来不曾从事过农业生产。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白居易下田干农活

白居易通过观看百姓劳动生产的过程中,写出了农民的坚韧与辛酸,大家都已经累的筋疲力尽了,还珍惜着夏日里的长长的天光,眼前的风景变得忧郁,诗人恨不得将目光化成清风拂过这些汗流夹背的农民。白居易不单单写了农民的辛苦,写了赋税的重压,还把自己融入了故事里,“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心里十分悲痛与自责愧疚,(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作为分管司户的县尉,不去征收赋税,反而是去田里看农夫,动了恻稳之心写了这首诗,传入到京城,这个时候的上级也就是县令不开心了,强令白居易去捉人,殴打交不出税的农民,白居易痛苦啊,从小读饱读四书五经的他,实是做不出来,只能假装生病了,县令知道他心里的小九九却忌惮他进士的身份也没有拆穿他。殴打农夫的事只能交给其他人,白居易以一个病人的口吻写下了:欹枕不视事,两日门掩关。 始知吏役身,不病不得闲。——节选《病假中南亭闲望》

白居易写的自责书

真正经历过世事,参与过基层的人官员,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父母官。如今社会的我们多少官员,下乡下田去做所谓的科研,还要铺地煎,穿鞋套,可能摆拍完之后,情景切换之后可能就是另一个风花雪月,大吃大喝的场景了。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片段

一个位衣裳单薄的老人家,辛辛苦苦在山中伐木,烧成炭,好不容易拉到集市上,想要卖掉。大雪纷飞之时,老人家却是“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一些,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却希望天更冷一些,好让炭更好卖出去,或者卖个好价钱,怎知,突然间来了两位黄衣使者白衫儿,整整一车炭却被宫中的强硬夺去了,他们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简直就是强盗啊。要知道这是千几斤炭啊,而烧炭的工序有多复杂,你们知道吗?先要伐木,要把截成段的木材周围铺上杂草,干柴要连续烧四昼夜,湿柴要连续烧七昼夜,烧到一定程度后封闭炭窑,只留一个排气孔。为了保持稳定的火温还得日夜不停地添火、巡视,一大堆柴也只能烧制成一点点木炭。而这些工作都是由一位已经上了年纪的老人来完成。老人的生活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他凌霜冒雪,不分昼夜伐薪烧炭的目的就是吃得饱穿得暖如此简单。在狂风呼啸声中,老人家呆站着看着远去的官员,他绝望,他哀叹自己的命运,哀叹当时的统治阶级的专横跋扈。

卖炭翁片段

元曲作家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里写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如果天下安定,统治阶级定要大兴建设,劳民伤财,百姓不好过,如果国家灭亡,百姓依旧受苦,朝廷一纸文书就将老人家的所有的辛苦都抹去了,这不是简直是要人命吗?原来,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仅仅只是活着,就已经用尽了所有力气。

卖炭翁片段

想想当初我们的雄心壮志,早已成了年少轻狂的回忆,现在有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都成为了梦想,面对一月寥寥无几的工资,也担心有一天会失去这份工作,即使工作很辛苦,但为了生计不得不希望感谢工作,不禁潸然泪下。再次读起《卖炭翁》更多的是理解他的不易与无奈,这大概便是感同身受吧。

白居居笔下的《观刈麦》《卖炭翁》像极了长大之后的我们,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心里向着的琴棋书画诗酒花,可是眼里生活净是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还得继续。公司外派出差,你要离开家里老少,纵然心有不愿,但是为了生计,只能硬着头皮去了。生活哪里有这么多诗情画意,它总充满了矛盾与无奈,读到白居易这样的诗歌,当初的雄心壮志早已成了年少轻狂的回忆,有一份高薪的工作都成为了梦想,面对一月寥寥无几的工资,也担心有一天会失去这份工作。

生活在快节奏,高压力下的生活里,大家卸下面具,静静去感受一下白居易的这两首诗吧,成年人的世界根本没有容易二字!

0 阅读:1

荔枝姑娘诗词赋

简介:浮生偷得半日闲,诗酒趁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