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冷空气从何而来?北方冷空气又是如何生成的?答案显而易见: 西伯利亚降温冷空气团是由西伯利亚一系列冷高压运转形成的,冷空气团在冷高压上被不断地推动,大量冷空气团就被源源不断地输送过来。
有着“冰城”之称的雅库茨克到底有多冷?冬日雅库茨克生活着的俄罗斯人其实早已习惯了这种极寒的冬季, 在当地人看来,冬季日常生活只不过是和零下的温度斗智斗勇而已。
不过,这座城市的严寒依然会让不熟悉它的人感到震惊: 年均寒冷月份达到8个月,冬季气温长期徘徊在零下30摄氏度,与其说雅库茨克是一座城市,不如说它是人类的冰雪王国,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冰雪王国!
一、砖混建筑都要建得更深,不能让冻土融化
面对严寒,雅库茨克的建筑也早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砖混建筑和住宅建筑需深入活动土层,以防止因冻土融化而导致的损坏。
雅库茨克冬季气温会低达零下60摄氏度, 当这种气温下降到零下50摄氏度以下时,建筑物需要至少深入活动土层1.5米至1.8米,这样才能有效抵御寒冷,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二、汽车几个月不敢熄火,西伯利亚人太较真
>>>在雅库茨克度过一个冬天需要多少钱?
西伯利亚的冬天是一个考验意志的季节, 在这里度过一个冬天,至少要将自己的一切开销提前安排好,必要时还得提前为取暖和供电做准备,就连工作也得提前安排好,避免因天气原因耽误工作。
由于西伯利亚冬季气温极低,汽车发动机在这样的环境下极易出现冻住、磨损等问题,再加上汽油和柴油的价格在西伯利亚地区普遍较高, 因此,西伯利亚人更倾向于选择在冬季尽量不熄火节省油费。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因熄火而难以再次启动汽车的麻烦,还可以减少油耗。
>>>为何不选择更低价的公共交通?因其不方便
当然,除了节省油费,西伯利亚人之所以选择在冬季尽量不熄火, 还在于当地的公共交通系统并不发达,公共交通工具的班次和路线安排往往不够灵活和便捷,这就导致了很多西伯利亚人更愿意使用私家车出行。
可以看到,西伯利亚的公共交通系统虽然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出行需求, 但由于班次和路线的限制,很多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其他出行方式,这也是为什么西伯利亚人不选择公共交通的原因之一。
>>>西伯利亚供暖的“阴差阳错”,但也不敢随便熄火
一来是因为传统的供暖系统并未能有效解决寒冷问题,以至于西伯利亚人不得不探索其他的取暖方式,最终发展了地下供暖系统。
由于长期居住在极寒地区,西伯利亚这里的居民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文化和习惯, 他们会有一些特殊的方式来适应和应对极寒天气,比如穿戴适合的衣物、使用保暖的器具等。
即使生活在这样一个极艰苦的地方,西伯利亚人的生活也并不乏乐趣和快乐, 他们有自己的节日庆祝活动,喜欢在雪地上进行各种运动,在冰雪中寻找快乐。
尽管雅库茨克的房价并不高, 一套100平米的旧房平均也不过30万人民币,且当地人工工资较高,城市平均工资在4000元人民币左右,但即便如此,雅库茨克依然是一个人口流失的城市,这里并不适合长期居住,也没有吸引外来人口的必要。
因此, 曾经的50万,现在的30万,也就是雅库茨克的常住人口。大部分人可能一旦来到这里就再也不想离开,但也不代表雅库茨克这里适合每个人长期居住。
三、冷酷的环境让人磨砺出坚韧灵魂,俄罗斯人真不愧为“俄罗斯人”
<1>尽管生活艰苦,但人们依然愿意留下
在雅库茨克生活着的人们或许会觉得生活有些艰辛, 但更多的人还是愿意留在这个地方,他们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并且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在这个城市里,人们习惯了面对寒冷和孤独 ,也学会了在寒冷的冬季中去寻找内心的宁静和温暖。
<2>冷酷的环境能带来文学的魅力,冷酷的人生能磨砺出坚韧的灵魂
在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上,冷酷的环境孕育出了丰富的文学创作和艺术表现, 西伯利亚的作者们通过文字描绘着冰雪融化之后的世间万象,也用文学诠释着西伯利亚的特色。
冷酷的环境之所以能磨砺出人们坚韧的灵魂,是因为这片土地所经历的严酷考验让人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执着,在这里,人们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和奋斗,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成为了西伯利亚人独特的文化象征。
结尾:西伯利亚的冷酷环境是它的特色,西伯利亚的文学作品更是它的精髓,冷酷的环境和严酷的生活磨砺着西伯利亚人的灵魂,他们在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