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
新华社发布讣告,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乔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溘然长逝,享年91岁。
他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官至正国级,他的一生,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一部缩影。
乔石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如今,他的几位子女都已是国家栋梁。
6月19日,乔石同志火化,天安门、人民大会堂、政府所在地等多地下降半旗致哀。
人民大会堂前送别乔石的长队绵延数里,人们自发前来,向这位人民的好儿子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缅怀。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为民情怀,才能赢得亿万人民群众如此衷心的爱戴?
少年立志投身革命乔石,原名蒋志彤,1924年12月生于上海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小职员,母亲是一位纺织女工。
家境虽然贫寒,但母亲却是一位进步的女性,曾参加过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当中。
在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能参加工人运动的女性实属罕见,正是在母亲的影响下,乔石从小就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志向。
少年时期的乔石,勤奋好学品学兼优,193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著名的南洋中学。
在校期间,他广泛阅读进步书籍传播革命思想,组织同学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他慢慢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很渺小,但如果团结起来就能创造奇迹。
1935年12月,北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抗日救国运动,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年仅16岁的乔石毅然走上街头,和广大爱国学生一起高呼“还我河山、抗战到底”的口号,向日寇展示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力量。
这次革命活动让乔石感受到了群众力量的伟大,也坚定了他投身革命的决心。
1940年,乔石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期间,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深知,在国民党统治下,共产党员的身份意味着随时面临牺牲的危险。
但乔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因为他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的未来。
加入我党赤诚为民加入我党后,乔石积极参加学校的地下党组织,担任学生会主席,领导同学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乔石的推动下,交大学子同仇敌忾,誓与日寇血战到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也是乔石青年时代的真实写照。
面对国家危亡,他挺身而出投身革命;面对困难挫折,他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这个阶段的经历,塑造了乔石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正是一批批像乔石这样的有志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革命赞歌。
作为一名地下党员,乔石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多次转移住所,化名换姓,与敌人斗智斗勇。
白天他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夜晚他化身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秘密传递情报,组织群众为党的事业而不懈奋斗。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了,乔石也迎来了人生的新篇章,他被党组织派往杭州,担任市委青委宣传部部长。
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乔石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建设家乡的工作中去,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所思所盼,用心用情为人民服务。
在杭州工作期间,乔石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吸引了众多青年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他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活动,如农业劳动竞赛、工人技能大赛等,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乔石的带领下,杭州的面貌日新月异,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乔石在杭州的工作,充分展现了他“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还是在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乔石都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一颗赤诚之心对待人民群众。
正是凭借着这份执着的为民情怀,乔石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杭州只是乔石人生征程的一个起点,此后他又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那么,当乔石步入国家领导岗位时,他又是如何践行自己的为民情怀的呢?
高层建设者1986年4月,乔石出任国务院副总理,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乔石深感责任重大。
他明白,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就需要大力推进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就这样,乔石开始了他在法制建设领域的不懈探索。
在他的推动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立法工作,先后制定和修改了许多重要法律,如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
这些法律的出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不仅如此,乔石还高度重视人大的监督职能。
他指出人大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通过监督推动法律的实施,促进廉政建设。
在他的倡导下,人大加大了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力度,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乔石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深邃的思考。
乔石在国务院工作期间,还多次出访,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先后访问了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推动中外友好合作,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国务院工作的多年间,乔石殚精竭虑为党和国家事业鞠躬尽瘁,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更是一位忠诚的共产党员。
无论是推进法制建设,还是开展外交活动,乔石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1992年,乔石离开了国务院副总理的岗位,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此他成为了一名正国级领导。
面对新的工作岗位,69岁的乔石依然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投入到人大工作中去。
离休后仍关心国家大事乔石离休后,虽然退出了领导岗位,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却从未停止。
每当遇到重大问题和事件,乔石总是主动了解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乔石为人谦逊,从不摆领导架子,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离休以后,他都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乔石正是这句话的践行者,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他依然坚持学习,从未停止对知识的渴求。
他博览群书涉猎广泛,从哲学、历史到文学、艺术,无不有所涉猎,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年轻干部也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乔石十分重视调查研究,离休后乔石仍然坚持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
他走遍了全国各地,访贫问苦倾听群众心声,通过调查研究,乔石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是乔石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追求。
从参加革命到担任领导,从推进改革到离休后,乔石始终秉持着这样一种情怀,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乔石不仅自己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他的子女们也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斐然成就,这与乔石的家风是密不可分的。
家风优良子女皆成才在乔石家里,严格要求、身体力行是一以贯之的原则,乔石对子女的要求非常严厉,因此他们都有自食其力能力。
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乔石的子女们从小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乔石的大儿子乔蒋小明,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并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
如今,他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同时还是一位知名的公益人士。
多年来,他致力于扶贫助困、救灾援助等公益事业,为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做出了重要贡献。
乔石的小女儿乔晓溪,曾留学海外多年,学成归来后,去了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担任一名ICU住院医生,她用自己的双手拯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回顾乔石的一生,是一部永不停歇的奋斗史诗。
从地下党员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从解放区的青年宣传员到改革开放的开拓者,乔石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他对理想的坚定追求,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对事业的无私奉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