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以后,廉颇蔺相如的结局如何?一人客死他乡,一人悲愤而终

海叔说 2022-01-10 22:17:31

战国步入到了后期,秦国可谓无敌于天下,但东方的赵国却也能与之抗衡,因此秦赵之间经常发生争斗。公元前283年,秦昭王突然主动对赵国抛出了“橄榄枝”:提出了以15座城换对方的和氏璧的想法。一石激起千层浪,秦国的这一招“太极”打得很有水平,它一下子就把赵国给“将了一军”。因为赵若送玉去,秦肯定不会献上15城;但赵不去的话,别人秦就会以“赵无理”为由而攻赵。

赵惠文王自然明白秦的用意,可他也没了主意,毕竟去就等同于往坑里跳;不去的话就会引起战争。整个朝廷经过商议以后,缪贤手下的门客蔺相如决定亲自去秦国与敌人周旋。结果他凭借机智成功保住了和氏璧,还从秦平安回到了赵国。之后,秦赵展开了大战,双方互相损伤,于是秦约赵到渑池会盟。秦王这家伙平时欺负人惯了,因此他也想在宴会上故意整下赵王,但因蔺相如的缘故而没能找到便宜。

会盟期间,他强迫赵王奏瑟,还让秦国使官记录了下来。随后,蔺相如又逼着秦昭王击缶,于是赵国使官也把这个记载了下来。由于蔺相如的活跃表现,使得秦完全占不了便宜。后来赵王回去龙颜大悦,他一下子就把蔺相如给封到了上卿高位,而且比廉颇老板的官职还要高。这么一来老廉颇可不干了,他心想:要知道俺在刀林箭雨里混了多少年才有了现在的地位,可你蔺相如耍几下嘴功就混得比我还强,这没道理吧!

于是乎老廉颇经常故意找茬,就是想教训一下蔺相如。可人家蔺相如为了大局而处处忍让,最后他的良苦用心被老廉知道了,于是乎“将相和”的感人情节上演,最后他们团结一心一起捍卫赵国的土地。廉、蔺2人“风云合璧”后,赵一口气连齐、魏,甚至打得秦都不敢正视他们。那么廉、蔺2人的结局如何呢?说起来非常遗憾:一人客死他乡,一人悲愤而终。就在赵蒸蒸日上之际,惠文王突然死去,其子赵孝成王上位,他没有其父王的聪明睿智,相反还有些不会善于用人。在这种情况下,廉、蔺2人得不到信任与重用,而赵也遭到了毁灭的打击。

公元前260年,由于孝成王把廉颇换了下来,结果赵括输掉了长平大战,赵的40多万精兵全被人活埋了。蔺相如亲眼看到了赵的惨败,而且还是因为大王不会用人所致。由于担忧赵国的前景,老蔺相如又气又急,最后在悲愤中而终。公元前245年,廉颇与乐乘发生战斗,前者被迫逃到了魏国,但没能得到重用。再后来,老廉颇又去了楚国为将,不过也没什么建树。最后,这个赵国战神客死在了他乡:病死于楚寿春。

假如赵孝成王给力点,能重用廉、蔺2人,那么赵也不会输得那么惨,说不定还可续命多年。但历史没有如果,公元前236年,秦灭了赵。

0 阅读:209
海叔说

海叔说

出版作品《轻松读三国》、《戒定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