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亲手斩断恩情,屠尽宗室血脉,却在深夜抱着亡妻的旧衣痛哭——这个被史书称为‘南朝第一屠夫’的皇帝,为何让后人既恨又叹?

从寄人篱下到权倾朝野
公元452年,萧鸾生于兰陵萧氏,本是南齐皇族旁支,却因父母早亡沦为孤儿。叔父萧道成见他聪慧隐忍,收为养子,不仅亲自教他兵法权谋,更在称帝后封其为西昌侯,视若己出。萧道成临终前对儿子萧赜说:“此子若驯,可守江山;若反,必成大患。”

萧鸾深知自己身份尴尬,行事低调谨慎。他历任吴兴太守、豫州刺史,以严苛治军闻名,甚至因部下烧毁牛的鼻子而主动请罪,深得齐武帝萧赜信任。永明十一年(493年),武帝临终托孤,命萧鸾辅佐皇太孙萧昭业,赋予他“镇军将军”之权,朝政尽握其手。
血洗宫廷的野心之路
萧昭业继位后荒淫无度,史载其“斋阁通夜洞开,内外淆杂”,皇后何婧英更与侍卫杨珉之私通,甚至当着萧昭业的面称杨珉为“心上人”。萧鸾联合萧衍等人密谋废帝,先以“清君侧”之名诛杀杨珉之,又设计诱杀萧昭业心腹周奉叔——这位猛将曾持刀威胁萧鸾,最终被乱锤砸死于尚书省。

隆昌元年(494年)七月,萧鸾率兵攻入云龙门,萧昭业仓皇逃至徐姬房中自刎未遂,被追兵勒毙,年仅22岁。萧鸾改立萧昭文为傀儡皇帝,仅四个月后便逼其退位,自立为帝,史称齐明帝。
宗室凋零的血色风暴
萧鸾的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他效仿宋明帝刘彧,开启南朝最血腥的宗室清洗。齐高帝萧道成19子、武帝萧赜23子,几乎全遭屠戮:
江夏王萧锋:文武双全,写信痛斥萧鸾篡位,被诱至太庙徒手搏杀,力竭而亡。巴陵王萧子伦:年仅16岁,饮下毒酒前淡然道:“此乃天数,非你之罪。”在场官员无不落泪。建安王萧子真:躲入床底求饶,仍被典签拖出斩首。
史载萧鸾每杀一王,必夜遣兵围府,破门抄家,甚至将尸体弃于闹市。胡三省评:“王莽、司马师、萧鸾,同是心也!”
暴君背后的痴情之谜
屠刀之下,唯有一人让萧鸾展露温情——发妻刘惠瑞。她出身名门,与萧鸾相伴二十载,诞下四子(包括后来的东昏侯萧宝卷)。489年刘惠瑞病逝,萧鸾追封其为敬皇后,终身未立新后,甚至将她的旧衣置于枕边,夜夜难眠。

朝臣曾劝其纳妃,萧鸾怒斥:“世间再无如她者!”这份深情与他屠杀宗室的冷血形成骇人对比。学者分析,刘惠瑞之死可能加剧了他的猜忌,最终将屠刀挥向血脉至亲。
节俭面具下的奢靡与迷信
萧鸾晚年崇信道教,为求长生下令全国进献银鱼炼丹,甚至将龙袍改为红色,称“赤衣可避邪”。他表面提倡节俭,废止地方进贡,私底下却耗费巨资修建陵墓,命三千工匠凿山为陵,陪葬品中还有刘惠瑞的贴身玉簪。

永泰元年(498年),萧鸾病重,临终前叮嘱太子萧宝卷:“遇事须先发制人!”这句话成为萧宝卷滥杀大臣的“遗训”,最终导致南齐灭亡。
历史的轮回与讽刺
萧鸾死后仅三年,其子萧宝卷便被萧衍推翻,南齐终结。而萧衍建立的梁朝,又重演了宗室相残的悲剧。史家叹息:“萧鸾屠尽高武脉,却为他人作嫁衣。”
萧鸾的一生,是权力与人性撕裂的极端样本。他既是被命运裹挟的孤儿,也是主动选择血腥的暴君;既是痴情丈夫,又是灭族凶手。这种矛盾性,正是历史最吊诡的笔触——嗜血者未必无心,深情者未必不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