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清朝妃子被临幸的全过程,别再被电视剧骗了,真实是如何?

大白话解说 2024-11-16 15:28:29

声明:本文内容是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参考信息来源,请知悉。

宫廷剧在我国一直是一个有着广大受众群体,经久不衰的题材。剧中的贵妃们各个表面上娇艳动人,但是暗地里却总少不了各种勾心斗角。

在现代影视剧的教化中,清朝的后宫给人一种暗流涌动的感觉,而皇帝想要宠幸妃子,也似乎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

不过,现实中的后宫真的和影视剧描绘的一般吗?在古代归为九五至尊的皇帝,想要宠幸妃子,又真的如电视剧那般随意吗?

后宫制度的诞生与发展

说到各种贵妃,后宫制度是如何在我国创立起来的,便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了。早在商朝,统治者就能拥有诸多配偶了,不过我们熟悉的诸多嫔妃称号还未诞生。在商朝,王后被称为“妣”,而其他的嫔妃更是没有属于自己的称呼。

而随着时间推移,商朝灭亡,周朝替代商,成为中原地区的一个统一王国,后宫制度正式诞生。

在周朝,统治者被称为天子,也即天命所归之人,上天所认定的统治者。这个称呼意味着天子不仅有最高的统治权,在祭祀上也有着最高的话事权,毫无疑问是当时政治结构的最高点。

而为了彰显周天子崇高地位,周朝开国元勋周公,在《周礼》中将天子的待遇写进了礼法中,成为了一种社会规训。

《周礼》中明确规定,天子可以拥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等不同等级的后妃。这标志着后宫制度在我国初步成立。

当然,有着如此多的伴侣,并非表示天子是一个荒淫无度的人。要知道哪怕是现代社会的医疗条件,有这么多伴侣身体也是吃不消的。而这一规定除了凸显出天子地位高贵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贵妃将权利分化到各个王侯家,维持周朝王室的稳定。

可以说,后宫除了是统治者伴侣的集中营,更是一个权利交易中心。王侯世家通过将女儿进献给后宫,获得帝王垂青,进而使得自己的政治地位再上一个台阶。

而帝王则通过迎娶贵族女儿,达到笼络贵族,强化统治地位的目的。以周朝设立下的大框架,后宫制度在后续的朝代更迭中不断地完善。

隋朝时期,为了让嫔妃和宫女们更好的侍奉皇帝,还诞生了女官制度。女官制度即为后宫制度的一个旁支,其主要是服务后宫嫔妃的起居生活,并为嫔妃宫女教授礼仪。

到了唐朝时期,唐玄宗喜好美色,因而也对后宫制度进行了进一步改善。我们在后世电视剧中耳熟能详的一些称谓,如“贵妃”、“淑妃”等,就是诞生于此。这些称谓一直被后世朝代所沿用。

而到了清朝,后宫制度进一步完善。女官制度被集权度更高的内务府所取代。在宫斗剧里许多嫔妃对得罪内务府颇为忌惮,就是因为内务府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后宫的权利。

而也是在清朝时期,后宫内的嫔妃数量进一步提升,为后世文艺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不幸的“临幸”

在中国古代,礼仪制约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贵为一国皇帝也不能脱离礼数行事。当帝王决定宠幸一位嫔妃时,往往需要一系列复杂的官方流程。像影视剧那样,晚上直接出现在嫔妃的寝宫,毫无准备的宠幸一位贵妃,自然是不可能的了。

要让皇帝屈尊亲自前往嫔妃寝宫已经是大不敬了,嫔妃回宫时候发现皇帝已经在等她了,想必不是惊喜,一定是惊吓了。搞不好还会被安排个欺君之罪的名头,丢了自己的小命。

如果皇帝想要宠幸某位妃子,那么他先必须向内务部声明,再由内务府通知那位嫔妃。所谓的翻牌就是如此,皇帝将写有嫔妃名字的玉牌交给内务府,再由内务府上报给即将被临幸的嫔妃。这位嫔妃会被告知在哪个地点、哪个时间段需要自己来服侍帝王。

而这并不是人到位了就行,毕竟皇帝是一国至尊,任何事情都不能违背了礼数。因而在得到通知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嫔妃要在内务府的辅助之下完成沐浴净身、妆容打扮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甚至根据临幸时间的黄历节气,还需要准备特定的服装。

宫廷中“失礼”可不是小事,轻则被打入冷宫,重则丢了身家性命。可以说,每一次帝王宠幸嫔妃,嫔妃都是在生死线上走了趟来回。

而就算嫔妃没有出现分毫差错的完成了准备,后续侍奉过程也如在刀尖上行走。嫔妃侍奉皇帝的过程,必须严格遵守内务府所教导的宫廷礼仪,不得有丝毫自己的想法。

当然,帝王行巫山云雨之事,是不容许旁人围观的,礼仪是否出错内务府的人也无从得知。但是这也意味着,嫔妃表现的好坏完全成了皇帝一人所定夺的事情。得到赏赐或者受到惩罚,全看皇帝一念之间的选择。

在服侍结束后,嫔妃也不能完全松一口气。她们需要协助内务府的人完成这次行宫的记录,就像工作结束后写总结报告一样。这些记录将会称为日后后宫或者内务府获取赏赐的重要凭依。而这报告涉及君威,嫔妃的描述必须是百分百准确的。

而就算做到了完全准确描述也是不行的,毕竟圣上君威不可动摇,如果嫔妃的描述中有一点在皇帝眼中看来有辱自己的内容,很有可能就会为嫔妃惹来无妄之灾。

可以说,对于被临幸的嫔妃来说,皇帝之爱可能并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相反,这是一件危险而麻烦的工作。

不自由的皇帝

与嫔妃的情况相比,清朝皇帝临幸妃子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作为封建统治金字塔塔尖的皇帝,毫不夸张的说那可是真正的日理万机。

清朝帝皇的一天,得先从请安开始。作为重视宗族的中国古代,每天对于太皇和太后的问候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请完安,皇帝就需要在帝师的监督下进行“日讲”了,背诵各种前朝皇帝的《圣训》和儒学经典。

而在结束了早晨的规定流程后,皇上就要开始对各种全国卷宗的审批了。明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许多本来能由大臣宰相决议的政策都交由了帝王审批,全国的各种决策,哪怕只是写一个“阅”字,往往也会耗费一天的时间了。

即便是一个慵懒的皇帝,一天也会被各种既定流程填充,很少有自由时间。而换做勤政一点的皇帝,比如说雍正,每天更是只能睡到四个小时。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被朝政填满了,那么花费在嫔妃身上的精力自然就少了。或许有人会觉得,累就不去宠幸嫔妃就好了,但是皇帝并没有这样的自由。

原因无他,正如前文所说,后宫也是一种权利交换的机构。贵族为了权利将女儿送往后宫,而皇帝不宠幸,无疑是让这些贵族世家挂不住脸面。对于皇帝来说,决定宠幸哪位贵妃,其实也是在宫廷各种世家势力中端水,必须力求做到平衡各方势力。

试想一下,当你忙完了一天的工作,累到只想倒头就睡。但是为了不让宫中某个世家挂不住脸面,只能强撑着自己去宠幸某位贵妃。如果恰巧那位贵妃还容貌欠佳,那就不是享受了,还是一种折磨。

而当皇帝真正开始宠幸某位贵妃的时候,也很难称得上是快乐。依照宫廷礼仪,皇帝不得直呼嫔妃其名。

前文提到了,我们在电视剧中耳熟能详的“淑妃”、“贤妃”这些,其实并非帝皇对嫔妃的爱称,而是妃子们的等级。而在行临幸之事的时候,帝皇也得依据等级来称呼嫔妃,大有一种在工作场上只能称对方职务的疏离感。

同样的,礼仪要求帝皇不能荒淫无度,因而帝王的行房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也就意味着,有可能皇上还意犹未尽,门外内务府的小太监就在咳嗽或者敲门暗示皇帝,该结束了。

而皇上还对这种行为毫无办法,毕竟你要是惩罚了他,对面可就坐实了冒死劝谏皇帝不要沉迷美色的美名,而自己则要捞上一个沉迷美色、惩戒忠臣的骂名了。

可见,真实的历史中,在临幸妃子这件事上,不论是被临幸嫔妃还是皇帝,他们做的事情还真不一定能让人感到羡慕。

结语

影视作品之所以能让人心驰神往,是因为其浪漫化了许多我们所不了解的事情。对于影视剧过于上纲上线,显然是不利于文艺创作的,不过这也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了解影视作品背后的历史原型和他们的真相。

在了解了皇上宠幸贵妃的真相后,大家还会羡慕宫廷剧中皇帝的后宫生活吗?

参考资料:

这才是清朝妃子被临幸的全过程,别再被电视剧骗了,真相更残酷 来源: 回京历史梦

这才是清朝妃子被临幸的全过程,别再被电视剧骗了,真实是如何?来源: Ido历史

清朝后妃制度——百度百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3 阅读:2186
评论列表
  • 2024-11-17 21:36

    这哪是皇帝,明明就是奴隶麽

大白话解说

简介:每天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