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相处舒服,才是最高级的关系。”
深以为然。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像两只刺猬,靠得太近,容易互相伤害;离得太远,又会感到孤单。
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让彼此都感到舒适。
所谓体面的人生,并非拥有多少财富,而是懂得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边界感,给自己和他人留有空间。
如此,才能活得自在,活得舒心。
1
关系,始于尊重
在一段关系里,保持边界感,是尊重彼此的开始,也是维系长久友谊的秘诀。
记得小时候,长辈们常说:“亲兄弟,明算账。”
当时不太理解,觉得亲人之间何必如此计较?
长大后才明白,即使是再亲密的关系,也要分清彼此的界限,避免越界行为。
否则,很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关系破裂。
我有一个朋友,就曾因为不懂得在关系中保持边界感,而吃了不少苦头。
她和她的闺蜜,从小一起长大,情同姐妹。
后来,她闺蜜做生意,资金周转困难,向她借了一笔钱。
朋友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的积蓄借给了闺蜜。
然而,闺蜜的生意一直没有起色,借的钱也迟迟没有归还。
朋友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催债,心里却越来越不舒服。
时间久了,这件事成为了她们之间的一个疙瘩,导致她们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甚至形同陌路。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即使是再亲密的关系,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因为金钱或其他利益而产生纠纷。
只有尊重彼此的界限,才能让关系更加长久。
就像作家刘震云说的那样:“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使友谊永存。”
2
生活,在于自律
人活着,也要跟生活保持边界感。
很多人之所以感到焦虑和疲惫,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生活,被工作和琐事占据了全部的时间。
他们不懂得拒绝,不懂得放松,总是把自己逼得很紧,仿佛上了发条的机器,一刻也不敢停歇。
时间久了,身心俱疲,生活质量也直线下降,甚至患上各种疾病。
我的一个同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工作非常努力,每天加班到很晚,周末也经常在工作,甚至节假日也在忙碌。
她总是说自己很忙,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更没有时间好好休息。
然而,她的工作效率并不高,而且经常出错,甚至影响了项目的进度。
更糟糕的是,她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经常生病,不得不请假休息。
后来,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学会跟生活保持边界感。
她开始学会拒绝不必要的工作,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周末也会抽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看看书、听听音乐、或者和家人一起出去游玩。
渐渐地,她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身体也变得更好了。
她也变得更加快乐和自信,整个人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这个故事告诉我,只有跟生活保持边界感,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活得更加健康和快乐。
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你需要远离人群,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学会与生活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3
人生,贵在清醒
《月亮与六便士》里有这样一句触动人心的话:“我必须咬紧牙关,全力以赴。”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出真实的自己,不被外界所裹挟,不被他人所定义。
毫无疑问,要想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需要保持足够的清醒,认识自己,探索世界。
然后提高自己的认知,去不断地改造自己,提升自己,最终成就自己。
如此,我们才会变得愈发成熟,也愈发有边界感,拥有更加独立和自由的人生。
一个成熟的人,懂得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不会盲目追求世俗的成功,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
他们不会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也不会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内心。
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会轻易妥协,更不会为了迎合别人而委屈自己。
他们知道自己的人生应该由自己掌控,而不是被别人所操控,活出真正的自我。
就像作家张爱玲所说:“要做一个有智慧的女子,要懂得保护自己,要懂得爱自己,更要懂得活出自己的精彩。”
愿你在生活之中,在朋友之间,在爱人面前,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做到保留边界感,保持距离,不逾矩,不强求,不越界。
如此,掌控自己,掌握生活,主宰自己的人生,活出最体面、最精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