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川军算是一支奇葩的军队,因为他们在军阀刘湘的领导下,和蒋介石一直没有多大关系,自成一派。
又因为川军身处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四川算是抗战时期的世外桃园,如果按军阀观念处理的话,川军完全可以不用去抗日,蒋介石也拿川军没办法。
还因为在民国时期,四川军阀众多,混战频繁,导致抗战初期川军整训后其他国军部队都不愿接收的情况。
因为一旦接收了川军,就意味着还要为其提供粮食、被服、武器弹药等物资,而各战区自身的物资也并不充裕。
刘湘
民国时期的四川遍地是军阀,他们横征暴敛、各自为政,为争夺地盘和势力争斗不休,导致四川局势混乱。
而川军作为军阀争夺权势的工具,军纪涣散,常出现偷鸡摸狗、公然抢劫甚至调戏妇女的现象,因此被当地民众怒骂为“活土匪”,口碑和地位都极差。
当时川军被其他军队称为烟枪和步枪并有的“双枪兵”,战斗力较差,这使得其他部队对其作战能力缺乏信心。
在战斗中,部分川军在前线因得不到物资补给而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如在山西连砸带抢,这使得他们的恶名传遍各大战区,导致其他战区更不愿意接收。
连蒋介石都瞧不上川军,最后还是白崇禧劝李宗仁将这一支万人嫌的杂牌军给收编了。
然而,川军后来在抗战中经历了一系列战斗和磨练后,其表现逐渐得到认可,而且他们在抗日战争中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后来“无川不成军”的说法也广为流传,算是为自己洗雪了耻辱。
特别是在全面抗战爆发后,面对民族危亡,以刘湘为代表的川军将领深感愧疚并决定整军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前后有350余万川军纷纷出川抗战,他们的经历英勇而悲壮。
1937年,刘湘召集邓锡侯、刘文辉等川军军阀商议后,将第一批出川抗日的川军定为15个师。
此后,留在四川的川军部队几乎全部开赴抗日前线,8年抗战期间,四川军队一共被编为了6个集团军、两个军、一个独立旅。
川军出川后,面临着诸多困难,他们装备简陋,很多士兵穿着草鞋,拿着“汉阳造”等老式武器,但却有着无畏的牺牲精神。
特别在山西娘子关一战,更是打出了川军的威名。
1937年10月,日军攻占石家庄后,沿正太线西进,直扑山西娘子关,局势十分危急。
当时,担任娘子关正面防守任务的有中央军曾万钟部、孙连仲部,陕军冯钦哉、赵寿山师和晋绥军等,统一由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指挥。
为支持第二战区,蒋介石电令由平汉撤退下来的第1战区孙连仲、冯钦哉的第26路军(下辖第30军、第42军)、第27路军和曾万钟的第3军等约7个师的部队,沿正太路井陉至娘子关一线布防,以扼守晋东要隘娘子关。
邓锡侯
10月中旬,日军向娘子关正面发起进攻,同时川岸文三郎第20师团(甲种精锐)及第108、109师团各一部和伪满军1师由正太路进犯,企图直攻娘子关以西地区,威胁太原。
这时,以邓锡侯为司令的二十二集团军,是清一色的四川男儿。
他们装备简陋,连步枪都还不能装配刺刀,只能每人另配一把大刀。
他们除少数部队是乘坐闷罐火车开赴太原以外,大多数川军将士都是用双脚从四川出发,行军千多公里,走了五十多天,只为赶赴太原保国抗日。
到达山西时,正直冬天,可川军却还是身穿单衣,脚穿草鞋,但他们的抗日热情却一点没减。
刚一到达太原,第二战区副司令黄绍竑就急令川军先头部队第三六四旅开赴阳泉和娘子关阵地对敌,他们甚至还不知道归谁指挥,敌人的番号和基本兵力都不清楚。
10月24日,黄绍竑甚至越过军长孙震,直接命令三六四旅从岩会出发奔赴马山,迎击娘子关侧翼日军,以阻敌前进。
川军第三六四旅从岩会于夜间行军到东回,于25日清晨在由东回向马山行军途中,在东回村东岭南河与经测鱼、七亘西进之敌先头部队遭遇。
川军迅速占领东回村南山山头阵地及东回村东高地和北山山头阵地,以阻击日军。
此后,川军与其他中国军队一起,与日军展开了激烈而顽强的战斗。
尽管中国军队奋勇抵抗,但由于日军兵力优势、装备精良,以及在指挥、协同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最终娘子关于11月2日失守。
滑稽的是,当娘子关战斗结束时,川军各级将领才知道其他部队早已撤退,而川军一直都是在孤军奋战。
娘子关一战,邓锡侯的二十二集团军就被打掉了一半有余。
在这场战役中,川军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他们以低劣的装备和劣势的兵力,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为保卫太原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娘子关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虽然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代价,但也阻滞了日军的进攻,粉碎了日军“一个月拿下山西”的计划。
在淞沪会战中,川军也表现出了英勇气慨,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绩。
1937 年 9 月第一批出川抗战的川军 20 军和 43 军 26 师,于 10 月上旬到达淞沪战场后,就参与了激烈的战斗。
10 月 9 日,20 军被编入第 19 集团军序列,负责防御大场以北蕰藻浜沿岸,这里是日军的主攻方向。
10 日,当 20 军接替友军防务时,蕰藻浜北面的屏障陈家行已被日军攻占,主阵地直接暴露在日军的炮火之下。
20 军军长杨森立即下令反击,誓要夺回陈家行。
从 10 日到 16 日,20 军围绕陈家行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134 师师长杨汉忠都负了重伤。
15 日友军防守的顿悟寺阵地失守,20 军奉命组织反击。
134 师 402 旅 408 团承担了这个任务,该团实际只有 2 个营。
团长向文彬深知川军装备低劣,只能与日军进行近战来抵消装备上的劣势。
夜幕降临后,他率部冒雨发起勇猛冲锋,最前面的尖刀排冲到日军阵地前时只剩下 1 个人了,但后续官兵依然紧跟着冲入阵地,与日军展开白刃战,一举夺回阵地。
之后日军用炮火轰击并发起攻击,川军一直等日军步兵逼近才用手榴弹和刺刀将其击退。
反复苦战后,408 团于 17 日凌晨仍然牢牢掌握着顿悟寺,撤出阵地时,全团只剩下 120 人,连长全部阵亡,排长也只剩 4 人。
43 军 26 师的表现也极为出色,该师在大场前线血战固守阵地七昼夜,伤亡惨重,但阵地岿然不动。
全师 5000 人最后只有 600 人生还,4 名团长中阵亡 2 人,14 名营长伤亡 13 人。
26 师的英勇作战得到了认可,在 1938 年 3 月军事委员会武汉军事会议检讨第一期作战得失时,被评为淞沪会战战绩最佳的五个师之一。
川军在淞沪会战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决心,为保卫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改变了人们对川军的看法。
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
1938年3月,徐州会战爆发,王铭章所部奉命在山东滕县北布防,多次阻击日军攻破滕县外围阵地。
日军改变策略后,滕县外围阵地被攻陷,王铭章奉命防守滕县县城。
1938年3月14日滕县保卫战打响,王铭章率3000余兵力与约3万日军展开激战。
由于日军依靠优势火力,对滕县县城进行狂轰滥炸,滕县县城逐渐被攻破,于是双方展开巷战。
王铭章与其参谋长赵渭滨等十余人在指挥作战时被日军发现,遭到日军密集扫射,最终壮烈殉国。
王铭章所指挥的滕县保卫战打击了日军矶谷师团的嚣张气焰,阻滞了日军南犯徐州的计划,为中国随后围歼日军坂垣、矶谷两师团的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
他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上将,并为其举行国葬。
1984年9月14日,国家民政部正式追认王铭章将军为革命烈士。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川军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有64万余人血洒疆场,他们用无畏的牺牲换来了“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的历史美名,为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立下了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