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一个冬夜,犹他州盐湖城的一家汽车旅馆内传出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警方赶到现场时,发现了两具昏迷不醒的身体,其中一名19岁的中国女留学生董芷帆已经失去生命,而另一人,王浩宇,则因药物过量奄奄一息。
董芷帆,一个来自河南郑州的聪明女孩,201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犹他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她对未来充满憧憬,社交媒体上的每一张笑脸都展现着她对异国生活的热爱。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她的命运会被一个名叫王浩宇的男人彻底改写。王浩宇,来自北京,比董芷帆大7岁,同样是犹他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留学生。他表面温文尔雅,实则性格阴鸷。
两人于2020年初相识并开始交往,但这段感情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样美好。“他控制欲极强,经常打她。”董芷帆的好友回忆起这段关系时满是愤怒。她说,有一次董芷帆为了多陪朋友吃晚饭,回去晚了一个小时,王浩宇竟在门口等着她,二话不说就掀翻了桌子,把她逼到角落里
厉声质问:“是不是背着我跟别的男人出去鬼混?”随后,他抓住她的手腕,用力将她拖进卧室,把门锁上,不顾她的哭喊与解释。而在平日里,他更会用言语折磨她,常冷冷地威胁:“如果你离开我,我就让你和你的家人不得安生。”董芷帆不是没有挣扎过。她曾向校方举报王浩宇持有非法枪支、贩卖毒品以及威胁她的生命,但校方的回应却令人失望。“
我们会调查。”这句冷冰冰的承诺最终石沉大海。董芷帆的求助就像一块被抛进湖中的石头,只激起短暂的涟漪后,归于平静。从举报到谋杀之间的两年里,校方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措施。董芷帆曾申请住所保护令,希望校方为她安排一个安全的住宿环境,却被告知:“目前资源紧张,请耐心等待。”尽管她多次发邮件和拨打求助电话,得到的回复始终是千篇一律的模板式答复:“您的情况已记录,我们会尽快处理。”这种敷衍的态度,无疑加深了她的绝望。她寻求心理咨询服务,想从校园心理健康中心寻求帮助,但她得到的却是一份预约单,排在三周之后。这些延迟与冷漠,最终成为压垮她的稻草。
2022年2月11日晚,王浩宇邀请董芷帆到旅馆见面,声称要“好好谈谈”。董芷帆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答应了。但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她生命的最后一天。根据警方记录,王浩宇用注射器将大量海洛因注入董芷帆体内,随后用枕头将她闷死。而在杀人后,他试图通过同样的方式自杀,却未能成功。他拨打了报警电话,在电话中冷静地说:“我杀了她。
”他的声音平稳得可怕,甚至带着一丝解脱的意味。“她太累了,我也太累了,这样就都结束了吧。”这一刻,他的情绪显得矛盾而复杂,既有一种扭曲的胜利感,又带着对自身的深深厌弃。王浩宇被控谋杀罪,但庭审中的一名精神科医生出具了报告,声称王浩宇患有精神分裂症,无法理解自己所做的行为,也无法参与自己的辩护。法官据此裁定他无能力接受审判,送往精神病院治疗。这样的结果如同一记重拳,砸向董芷帆的父母。他们愤怒地质问:“一个清醒到知道报警的人,怎么可能是精神病?这是在羞辱我们女儿的生命!”
这一裁决也揭示了法律体系中深刻的缺陷:对精神健康的评估标准是否被滥用?一个能够清晰表达、计划犯罪甚至拨打报警电话的人,是否真的可以被定义为完全失去行为能力?这种模糊的判定,让施害者得以逃脱应有的惩罚,而受害者的权益却在冷冰冰的规则中被无情碾压。在舆论和法律的双重压力下,犹他大学终于低头。2023年3月2日,校方与董芷帆的家属达成和解协议,支付500万美元的赔偿金,并在校园内为她建立纪念碑。此外,校方承诺加强对留学生的安全管理,设立专门针对家暴问题的防范和干预机制。董芷帆的父母接受了和解,但他们知道,500万美元无法换回他们的女儿,纪念碑也无法抹去他们的伤痛。然而,真正值得反思的,是那些本该承担责任的人。校方的冷漠、王浩宇的暴行,每一个环节的失职和恶行,构成了这场悲剧。或许,500万美元的和解金并不是一种忏悔,而是一场沉默交易。用金钱掩盖失职的伤疤,用纪念碑封存公众的愤怒。愿她在天堂安息,愿正义不再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