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体中,肺结节的发现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仍然是一个充满疑惑和恐慌,很多人担心会不会变成肺癌呢?这篇文章将为你深入解析肺结节,让你面对肺结节不再焦虑,从容面对,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肺结节的神秘面纱吧!

近年来,肺结节的发现率明显增加,这不仅与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有关,也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息息相关。随着高分辨率CT等先进医疗设备的普及,细小结节更易被检测到。此外,环境污染、吸烟和职场暴露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肺部病变的增多。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肺内局部异常病灶,通常在胸部CT或X光片检查时被发现。直径大于3厘米的病灶则称为肺肿块。
肺结节是肺部的一种异常影像表现,通常呈现为边界清晰、球形或类球形的阴影。大小可以从小于5毫米到3厘米不等。肺结节可以是良性或者恶性,甚至可能毫无临床意义。
肺结节是怎样形成的,里面到底是什么?肺结节的成因多种多样,可大致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1. 良性原因
感染性病变: 如肺结核、真菌感染或细菌性感染。炎症性病变: 如肉芽肿性病变、类肉瘤病。非感染性病变: 如肺错构瘤、淋巴结增生、纤维增生。2. 恶性原因
原发性肺癌: 包括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肿瘤: 来自其他脏器的癌细胞转移至肺部。哪些肺结节恶心可能性大?
这个问题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下面我就超详细给大家解读,希望耐心看完一定收获满满。
其实超过90%以上的肺结节是良性的!
一、影像学特征结节大小:越大恶心可能性越大!
因此,8毫米的结节变得非常敏感。根据最新的2017年Fleischner协会指南,8毫米并不是肺结节的手术指征。是否需要对一个结节进行手术,需要综合评估多种因素。
如果结节直径超过8毫米,并且具有边界不清、分叶状、边缘毛刺、内部有空泡和血管穿行等特征,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在复查过程中,如果发现结节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多,
最好通过相关诊断性穿刺或考虑手术切除。因为这类结节有可能会发展成肺癌。
即使结节被确诊为恶性,也不必过于担心,早期手术治疗的10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CT分类:也不规则恶心可能性大!根据结节的影像学特点,肺结节可分为以下几类:

边缘不规则: 锯齿状、毛刺状或棘状边缘提示恶性。
分叶状: 结节表面有明显分叶,恶性可能性高。
毛玻璃样改变: 部分实性结节比完全实性的结节恶性风险更高。
钙化结节: 常见于良性病变。中心致密钙化常见于良性病变,但散在不规则钙化可能提示恶性。空洞性结节: 结节中心存在气体或液体腔。结节中心呈空洞状变化,特别是厚壁空洞,提示恶性。
体积倍增时间(Volume Doubling Time, VDT)是评估结节恶性风险的重要指标。VDT少于400天通常提示恶性风险较高。
具体来说,实性结节的倍增时间为149天,半实性结节为457天,而磨玻璃结节的倍增时间则可长达813天。如果结节在3-6个月内迅速增大,恶性的可能性较大。
即便结节确诊为恶性,也不必过于焦虑。及早进行适当的治疗,特别是早期手术治疗,往往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
二、病史及危险因素
长期吸烟者尤其重度吸烟者(吸烟≥400支/年)或戒烟时间<15年,发生恶性肺结节的风险显著增加。需要注意长期被动吸烟也是高危人群
职业暴露长期接触石棉、致癌化学品(如砷、镍、铬)等职业暴露历史增加恶性结节风险。
既往病史具有癌症史(尤其是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等病史者,出现恶性肺结节的风险较高。
家族史具有肺癌家族史者,遗传易感性增加,恶性肺结节发生率高。
吃药可以消掉肺结节吗?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前面提到过,肺结节的成因多种多样,因此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如果肺结节是由炎症引起的,CT显示肺部炎性阴影的肺小结节,如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应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可能会有效,结节在治疗后可能缩小或消失。
可以考虑抗炎1-2周后复查CT评估结节是否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陈旧性病变的结节通常在胸部CT上表现为钙化、密度较高。这类结节一般不需要抗炎治疗(具体最要由专业医师评估)。

然而,对于由其他原因引起的结节,例如由于原发性肺癌、转移性肿瘤或良性肿瘤(如错构瘤),药物治疗通常无效,可能需要手术、放疗或者化疗。
此外,某些炎症性结节(如肉芽肿)也可能需要特定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因此,明确结节的性质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如何预防肺癌?
整理不易,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评论、转发给需要的人,

希望通过详细的了解让你——面对肺内结节不容忽视,但也不必惊慌,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肺癌的发生风险,保持健康生活。
览胜
恶性写成: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