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优米MaMa~
马上就要高考了,每年此时即将步入考场的考生,就成了重点保护对象。
然而今年有一位特殊的考生,却因为要参加高考而被网友讨伐,这位考生就是第16次参加高考的“高考钉子户”唐尚珺。
如今已36岁的唐尚珺,又一次选择了参加高考。在同龄人都忙着工作、养娃时,唐尚珺却还在执着地高考。
复读多年的唐尚珺在纪录片《高十》中,说自己梦想的大学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去年考了594分的他,还是没能考上自己梦想中的大学,才有了今年的继续高考。
有不少人被唐尚珺坚持不懈、努力朝梦想靠近的精神所打动。他们赞扬唐尚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而这种坚持不懈,恰好是当代年轻人所缺少的。
然而今年一位博主爆料:唐尚珺的复读之旅早已没有当初那么纯洁。
这位博主说:在众人都同情唐尚珺的15年苦读时,他已经累计获取了55万奖学金,不仅凭借这些奖学金能够独立生活,更是慷慨地给父母留下了18万的养老钱。
据说唐尚珺2016年时就考入了中国政法大学,但在上学的节骨眼上,父亲病倒了,家中急需医疗费用。复读多年的唐尚珺深感对家庭的愧疚,于是毅然决然放弃了学业,以10万奖学金为筹码,重新返回校园。后来他将这些钱全部用在了父亲的治疗上。
这些爆料不知是否为捕风捉影,但很显然它的出现让唐尚珺的行为开始被人质疑。
一片骂声评论区有人直白地表示:这人太坏了,占着茅坑不拉shi。高考志愿学校录取了,不去上学,占用了录取名额,耽误别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机会!
网友的气愤也能理解,毕竟唐尚珺前15次高考并不是每一次都没有被录取。相反,他其实是有进入大学的机会的,只是因为录取学校尚未达到他的期盼,才选择了放弃。
谁又能保证,他放弃的那个名额,不是别的孩子苦苦追求而不得的呢?
还有人在评论区问:这人对社会有什么贡献?
网友表示,读书、学知识的目的,是用所学知识回馈社会。那些进厂打螺丝的孩子,虽然工资不高,但他也为社会创造了价值,而反观唐尚珺这十五年,又为社会做了啥?
更有人直截了当的建议:应该禁止他再考,他这样是炒作形式,对于炒作运行者,杜绝。如果以后有人学他这样,那我们的教育基地将会成一个虚拟空壳。
的确,高考只是知识学习的一种检测手段。学习知识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若错将检测手段当作一种价值,本身就是一种扭曲。
更何况,他若真如网友爆料那样,以此为生,就多少有些败好感了。
当然,也有人为他浪费15年,而只得到了55万感到不值。
有网友算了笔账,假如他15年赚55万,这件事是真的。那他每年的收入约为3.6万,合计一个月3000左右。
但如果他目光放长远,坚持在政法大学读完书,很可能都不用3、4年,就能赚这么多钱。
也难怪评论区有不少网友嘲讽:单纯从赚钱的数额来看,他真的没有眼光,更没有长远打算。
高考钉子户你怎么看?撇开网友对唐尚珺的看法,其实当听到他要第16次参加高考时,我内心还是有点波动的,毕竟他和我属于同龄人。
我们这批人年轻时对名校还是有一点执念的,但工作的时间越久,你就会发现名校的光环确实会对出入职场的人有一定的影响。但越到最后你越会发现,决定职场高度的并不是那张名校毕业证。
人的情商、能力、社交、甚至爱好等等,都会成为你前进路上的敲门砖。
有名校加持固然重要,但对我们的人生而言,名校光环还真的没有到非它不可的程度。
身边有不少年入百万大佬,他们毕业于很普通的学校,有些甚至都没上本科,但他们人到中年时已经甩开同龄人一大截,不少都实现了经济自由。他们的能力绝对不仅仅是一张文凭就能局限的。
前同事老马与唐尚珺同龄,他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上了一所专科院校。毕业后来北京找工作,发过传单、做过服务员,在端盘子时他和客人聊天发现,做程序员这工作不错。于是,自己贷款去了培训学校。
在那里拼命学了半年,完全从零基础小白开始,听不懂老师教的内容,就不厌其烦的将它背下来,再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敲出来。
别人出去玩,他在敲代码;别人看电视剧,他在敲代码;别人去约会,他还在敲代码,就这样半年后,他再去找工作,月薪就直接上万了。
后来他更是在工作中经常钻研新技术,并将其分享在网上,很快成了这方面的专家,被某大型互联网公司挖走了。
现在的老马早已成了年薪百万的大佬,所以你看,高考成绩并不是我们人生唯一的选择。
或许就像网友调侃的那样:高考15年了,还考不了高分,是否应该反思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条路?
我们并不是全盘否定唐尚珺这十多年的付出,只是想建议他,或许放弃执念,去读一所差不多的大学,人生还会有不一样的风景。你觉得呢?
当然也想对今年高考的孩子说:放松心态去考试,人生不只有高考这一场战役要打。未来你会发现,高考只是一次经历,即便失败也没什么可怕的。
今日话题:对于第16次参加高考的唐尚珺,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