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科普角之图配文三则,中子弹、发射药、反坦克导弹

以彤谈国际 2023-10-26 08:57:00

  中子弹打坦克,为什么“只杀伤车内人员而不毁其车”?  中子弹也叫做“强辐射弹”,它实际上也是产生核聚变的一种小型化的氢弹。中子弹和氢弹的不同点之一在于,中子弹爆炸后,产生的具有摧毁周围物体的冲击波比氢弹要小,放出的污染物质也较少,其“聚变”的能量,约有百分之八十是以高速中子流的形式释放出来,所以由此得名“中子弹”。

  这种高速的中子,在局部地区可形成密集的“中子雨”,它和透视用的X射线一样,具有很强的穿透人体、坦克装甲等物体的能力。由于中子进入人体后,能破坏人的细胞和神经,严重时能立即使人死亡。因此,当中子弹在坦克群上空爆炸后,其产生的冲击波不足以使坦克车体受到破坏,而强有力的中子流,则能穿透很厚的坦克装甲,杀伤里面的乘员,这也就是中子弹杀伤作用的特点。  为什么有时发射药表面要部分包覆?  发射药包覆层是发射药柱表面裹着的一层不燃或缓燃物质。发射药柱表面被包覆的部分有侧面包覆、端面包覆,还有侧表面和一端面包覆及侧面和端面都包覆、只剩内孔燃烧的……对于包覆层一般也有一层与二层之分,以一层的最为常见。

  那么,为什么有时要把发射药表面部分地包覆起来呢?大家知道,发射药是把枪弹、炮弹、火箭弹、导弹抛送到目的地的主要能源。一般对于枪弹、炮弹,为满足战术技术指标,可调节枪药、炮药的药型几何尺寸和其化学成分等;而对于火箭弹、导弹来说,为满足其战术技术指标,单靠调节发射药的药型几何尺寸及其化学成分是不够的,还要将发射药初始的燃烧面积加以控制,方法之一就是把发射药表面部分地包覆起来,在点燃发射药时,使包覆部位不能点燃、没有包覆的部位点燃起来,以更好地、有效地保证发射药按所要求的规律燃烧。  反坦克导弹上为什么装曳光管或红外灯?  第一代反坦克导弹是靠人直接从地面上发出操纵指令进行遥控的。射手用肉眼(或借助于望远镜)跟踪目标,同时观察导弹的飞行。导弹方向飞偏时,射手就扳动操纵手柄发出指令,纠正导弹飞行方向。我们知道,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粗细一般跟普通暖水瓶差不多,在它以每秒100米(360千米/小时)左右的速度飞行时,人眼很难从复杂的大地背景下抓住它,特别是导弹飞出2千米以外时,你就是用十几倍的望远镜也不容易始终对它跟踪。导弹上的曳光管能发出很亮的光,使射手可以毫不费劲地把导弹从复杂的大地背景中辨认出来,以便操纵导弹命中目标。

  第二代反坦克导弹上则装有“红外灯”(也叫红外辐射器、红外示踪器等),可以发出辐射很强的红外线。有了它,地面上的探测仪器(如红外测角仪)就能把导弹从复杂的大地背景中辨认出来,并把导弹相对于瞄准线的飞行偏差探测出来。地面上的控制仪器根据测出的偏差自动形成操纵指令,操纵导弹命中目标。有的红外灯还一闪一闪地发射一定频率的脉冲红外光,地面上的探测仪器专门接收这种红外光。敌人施放的红外干扰,只要脉冲频率不一样,就起不了什么作用。

  导弹上的曳光管和红外灯都安装在导弹的尾部,向后发光,不用担心会被导弹所攻击的目标发现。

投稿邮箱:bqzs@cos.org.cn

0 阅读:0
以彤谈国际

以彤谈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