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那个3岁识三千字、6岁夺央视冠军的神童王恒屹,如今怎样

云端追梦影 2024-12-21 11:49:43

文、编辑:安德烈的笔记

他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3岁就认识3000多汉字,4岁就能背诵500首唐诗。

到了6岁,他更是受邀登上央视,一举摘得诗词大赛总冠军,让撒贝宁、董卿等大咖赞不绝口。

凭此,他被众多网友看做是“神童”,还获得了“中华小词库”的称号。

如今8年时间过去了,他过得怎样?是否成为了第二个“伤仲永”呢?

【·?——【·王恒屹的神童经历·】——?·】

2013年,王恒屹在山东青岛出生,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在上海打拼,所以小恒屹主要是由奶奶带大的。

本以为他会跟其他有类似经历的孩子一样,每天吃喝玩乐,但谁也想不到,小恒屹居然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天赋。

3岁就能认识3000多个汉字,背诵100多首古诗;到了5岁,他已经能背诵490首古诗词,还认识了600多个英语单词。

王恒屹的才能很快引起了电视节目的关注,4岁时,他参加了《了不起的孩子》节目。

在镜头前,小小年纪的他展示了流畅的阅读和复述能力,不仅可以将文章一字不差的读完,还能在极短的时间里记住并将内容背诵下来。

不仅如此,主持人还播放了几秒钟的音乐来对他进行考核,他基本上都能在结束的第一时间就将名字说出来。

到了6岁,王恒屹再次登上荧屏,这次是在《挑战不可能》节目中亮相。

节目组给他出了个难题:在300首古诗里挑出10首打乱,让他在短时间里还原被打乱的古诗。

没想到,小家伙轻松搞定,甚至在几秒钟里就回答出来答案。

不仅如此,他还能对诗句的含义进行解释,这份理解力让在场所有人惊讶不已。

王恒屹的表现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他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的亮相。

在节目中,一个小学生竟然能与成年选手同台竞技,面对考题,他总是在第一时间就能脱口而出,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顺利过关,甚至仅凭十二个关键词就吟诵出了十二句诗词。

凭借这些惊人的表现,王恒屹获得了“神童”、“中华小诗库”等美誉。

但是,在赞叹声中,也有不少质疑和担忧的声音。

有人认为,王恒屹的表现背后可能是父母在利用孩子炒作。

还有人担心,这种看似惊人的能力过早牺牲了孩子的能力,可能会抑制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以至于到最后孩子甚至不能成才。

然而更多的人却是在疑问:王恒屹为什么就这么厉害呢?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王恒屹厉害的背后原因·】——?·】

要说王恒屹为什么会有这么出色的表现,他的奶奶功不可没。

老人家从小就给他读《三字经》和古诗词,没想到一教就上瘾了——这孩子的记忆力简直好得惊人,教一遍就能记住,这可把奶奶乐坏了。

奶奶觉得他是一个学习的好苗子,并给他制定了一系列的学习攻略。

在家里,她特意给小恒屹收拾出一个专门的学习区域,摆满了儿童读物。

这些书不是死板的教材,而是充满趣味的绘本和童书,让小家伙在玩中学习。

除此以外,她经常带着小恒屹去图书馆、公园和博物馆转悠,让孩子亲身感受这个世界的有趣。比如看到公园里的荷花,奶奶就会顺势教他“接天莲叶无穷碧”这样的诗句。

这种活学活用的方式,让诗词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她不让小恒屹沉迷手机平板,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教诗词。

比如教“床前明月光”的时候,会先讲李白写这首诗时的小故事,再带着孩子一起想象诗中的场景。

每天,奶奶都会固定花两个小时陪小恒屹学习。

她不会因为孩子学得快就加量,也不会因为学得慢就着急,就是这样不紧不慢地坚持着。

有意思的是,奶奶的教育方式看似传统,却意外地适合小恒屹。

她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教材或者昂贵的补习班,而是用最朴实的方式,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种在孙子心里。

当然,小恒屹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奶奶的功劳,也离不开他自己的天赋和兴趣。

这孩子对学习是真的感兴趣,不是被逼着学的。

每当他能背出一首新诗,或者理解了一个新的词语,脸上都会露出特别开心的笑容。

在奶奶的教育和自身的天赋下,王恒屹的成长简直就像开了挂一样,普通孩子两岁的时候还在学说“爸爸妈妈”,他已经能识别简单的诗词了。

到了三岁,3000多个汉字对他来说就跟玩具一样,100多首古诗在他嘴里就像是顺口溜,他还认识100多个国家的国旗。

说到国学经典,《三字经》对王恒屹来说就是小菜一碟,这孩子简直就是个活生生的“小国学家”。

2017年,王恒屹家人上传了他的教学视频,没想到一下子火了。

大家都被这个小不点的学识震惊了,纷纷感叹:“这孩子是不是偷偷喝了增加智力的药水?”

也正因为如此,王恒屹的能力被节目组看到,不断的上节目展现能力。

可小时候有才华并不代表以后一直能够保持住,毕竟伤仲永的例子并不少,现如今的王恒屹是否已经步入了仲永的后尘呢?

【·?——【·王恒屹现如今的生活·】——?·】

上了小学后的王恒屹,可不只是个会背古诗的“神童”那么简单,在课堂上,这小家伙的表现就像个小太阳,特别是在语文和历史课上,总能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惊喜。

说起他现在的古诗词储备量,简直让人咋舌——1400多首!

有意思的是,他不光是死记硬背,还特别爱钻研每首诗背后的故事。

现在的王恒屹也玩起了短视频,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不过别以为他整天就知道读书学习,这孩子的兴趣可广泛了。

写写书法,画画画,还喜欢运动,看到他在操场上跑得满头大汗的样子,谁能想到这就是那个能倒背如流的“小诗库”呢?

说到未来,王恒屹的想法特别接地气——他想当个历史老师,就像本本分分过完一生。

最让人欣慰的是他家人的态度,面对孩子的特殊才能,他们始终保持着平常心。

不会因为孩子上了电视就飘飘然,也不会给他太大压力。

在他们看来,王恒屹首先是个普通的小学生,然后才是那个会背诗的“神童”。

说到底,王恒屹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不少思考。

这孩子确实天赋异禀,但光有天赋可不够,要不是他对学习真的感兴趣,再加上家人的耐心引导,估计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不过,现在社会上动不动就喜欢给孩子贴“神童”的标签,这事儿其实挺让人担心的。

我们见过太多昔日“神童”长大后的故事了,有的承受不了压力,有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后反而平平无奇,这属实是太遗憾。

说实在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擅长背诗,有的善于运动,有的天生会画画。非要让所有孩子都成为“神童”,那不是把孩子往沟里推吗?

有些家长看到王恒屹的故事,就想着让自己的孩子也这样,结果搞得孩子痛苦不堪。

其实我们更应该想的是,怎么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兴趣,在适合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