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据报道,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贾樟柯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加入体验式历史文化学习,让学生在参观游览中学习知识、了解历史。“这对于提升国民素质,特别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学习和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家庭对于传统学科教育外的研学需求迅速增加。把“双减”课后服务和旅游结合起来,既可以满足中小学生加强素质教育的需求,也能促进研学游发展,从而实现多赢。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博物馆尚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馆校合作经验较少,博物馆展览模式还是以成年人的习惯和意识为主,很少进行分龄设计。博物馆面向青少年、中小学生推出的教育活动形式也相对单一、有待提升。
今年1月,一名12岁男孩在参加校外冬令营活动时,触碰到博物馆展品,导致价值20万元的展品被摔碎。这说明不少青少年对参观博物馆的注意事项缺乏了解。加强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开展提高中小学生素质的活动非常有必要。
2020年10月印发的《教育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提出,各地博物馆要坚持“展教并重”,策划适合中小学生的专题展览和教育活动。博物馆和学校合作研究学习方式和内容,一方面可以满足学校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博物馆的展品及场地,开展学校不方便提供的实践课和讨论课,深化博物馆与中小学校、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项目合作,使博物馆教育活动与中小学校文化、历史、科学、自然、思想道德等课程有机结合。
在这方面,国内一些博物馆已经有了不少探索。比如,颐和园博物馆与北京城市学院合作,为海淀区人大附小和中关村一小等学校设计校内双语课程《博物馆探秘之旅——颐和园博物馆》,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6座城市宣布打造博物馆之城,希望这些城市先行探索馆校合作,推动博物馆与教育系统更好联动,加强各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全国各地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来源:山西日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