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近四分之三表面被海洋覆盖,从外太空看是颗淡蓝色星球,然而日本科学家最近提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表明,地球海洋曾经呈现绿色。
由于其他化学过程与光合作用演化,地球古代海洋颜色看起来可能不太一样。
地球大气层与海洋缺乏氧气的太古元(Archean)时代,也是地球进化出首批利用阳光产生能量的生物之际,这些生物在没有氧气的前提下进行光合作用并引发生态重要转变,由于光合作用副产品是氧气,当氧气与海水中的铁结合至饱和,氧气便以气体形式存于大气。
最终,早期光合作用促成大氧化事件,复杂生命开始出现,同时地球也从无氧状态转变为包含大量氧气的星球。
这些过程可以被条状铁层(Banded Iron Formation,BIF)记录下来。
条状铁层包含铁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类矿物、燧石,并以条状互层方式露出,形成时间大都老于20亿年,也就是沉积于太古元、元古宙(Proterozoic)时代,那时地球生命仅限海洋简单细胞生物,陆地由灰色、棕色、黑色岩石与沉积物构成贫瘠景观。
根据最近日本研究人员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的新研究,地球古代海洋整体可能呈现绿色,而非如今所见蓝色。
研究人员表示,日本硫磺岛(Iwo Jima)周围水域呈绿色与一种氧化铁:铁(III) 相关,其中蓝绿菌于附近海域茁壮生长。这些生物最早出现于太古宙中期,代表当时海洋铁含量很高,而早期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足够使海洋存在高浓度氧化铁,因此海水应该也呈现绿色。
这项研究重要含义在于,未来若我们找到一些淡绿色行星,说不定它们就是孕育其他早期光合作用生物的良好地点。
至于地球海洋未来再次变色吗?我们可以大胆想象。硫含量高便可能出现紫色海洋,理论上也可能出现红色海洋,但无论如何,随着太阳演化最后阶段膨胀为红巨星,地球海洋终将被完全蒸发。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