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日前美财政部报告10月份中国再度抛售美债,截止至10月份,中国已经抛售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美债了。
仅仅不足24小时,美联储就被美国银行政策研究所告上法庭,声称其所举行的一项“测试”已经违反法律。
这看起来分别发生于美国内外的两件事,却都直指一件事,那就是美联储已经面临“墙倒众人推”的境地了。
那么为何这两件事都与美联储有关?而这些事对美联储的危害又是什么?
今年虽然是美联储成立110周年,但美联储作为一个“私有中央银行”,也开始在美国逐渐走下“神坛”。
为什么会称美联储为“私有中央银行”呢?作为执行美国“中央银行”权力的机构,美联储本身拥有规定货币信贷政策与管制银行的职责。
但有趣的是美联储却不归属于美国政府,不仅独立于国会和总统府甚至就连本身运作都不需要国家拨款。
简言之美联储就是一家和政府关系“密切”的私有银行,但是美国政府却根本脱离不开美联储。
以发行美元为例,事实上鲜少有人知道美国政府根本没有美元的“发行权”,如果想要发行美元就必须先用国债抵押,才能让美联储“发行”。
这是2022年4月20日在美国华盛顿拍摄的美联储大楼。
美国政府就会因此而“受制”于美联储吗?其实也不尽然,毕竟美国国会还有一个专门监督美联储的机构,也就是隶属于联邦储备体系理事会的监察长办公室。
只不过这一机构在真实“监督效果”上确实表现的令人“一言难尽”,所以美联储也就可以在很多事情上,保持所谓的“不公开”与“神秘感”。
但是近来,美联储这一“特性”却饱受非议,其中症结点主要集中在“年度压力测试”这一事项上面。
那什么又是“年度压力测试”呢?
据上所述美联储本身对美国银行有管制职责,所以自然也会对银行能否健康发展做出相应评估,年度压力测试就是一种“健康体检”行为。
简言之就是以“过往数据”通过计算,来对这些银行是否能够在“经济冲击”保持韧性做出预判,从而确保银行真正面临风险时“可以存活”。
从理论上来看这本该是一件好事,但问题在于美联储不单单满足于“风险评估与提醒”,还会对银行做出“硬性”要求,即强制银行保留“缓冲资金”还限制股份回购和分红规模。
这就引发了美国大量银行的不满。
以今年2月美联储忽然“动手”为例,当时美联储之所以要进行“压力测试”的背景就是美国多家地区性银行在去年陷入“倒闭潮”。
所以美联储针对超过30家资产低于1000亿美元的银行,开始以失业率大幅上升,股市大幅下跌等“极限条件”为“考题”进行推演。
(来源:美联储)
直到6月份,美联储终于公布了这一测试结果,宣称虽然包括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等大行和其他银行均通过了“测试”。
但是美联储依旧声称结果不算太理想,所以必须对这些银行“强制保留”对不良贷款的缓冲资金。
而这也最终引发了“反弹”。12月24日,集合了众多银行的美国“银行政策研究所”通过“一纸诉状”将美联储告到法院。
理由就是美联储的年度压力测试“不够透明”,而且还会导致银行为了保证缓冲资金充裕,从而无法进行正常贷款,这将进一步阻碍美国经济增长!
当然根据舆论消息表示,虽然美国银行已经起诉了美联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认可“压力测试”,他们不认可的仅是由“美联储”举办的“不透明”的压力测试。
(美国银行政策所的理事会集齐华尔街有头有脸的大人物,来源:官网)
这时候我们再看一下所谓的“银行政策研究所”到底是什么构成的?就能明白在此次事件中蕴含的“深意”了。
美国银行政策研究所虽然只是一个“组织”,但其成员来头可不小,不仅集合了一众大型银行甚至连美国银行家协会和美国商会也是其“成员”。
最重要的是,“银行政策研究所”的主席正是摩根大通的CEO戴蒙,此人也被称之为“华尔街一哥”。
简言之,借由“压力测试”所展开的诉讼,其实更像是一场“华尔街”对“美联储”的围堵,目的就在于争夺美国金融“领导者”的位置。
之所以“华尔街”敢于选择这个时间点“动手”,实际上也很有深意,因为如今“美联储”正在面临双重危险。
其一,随着马斯克即将领导“政府效率部”对美国大刀阔斧改革,他已经将目光盯上了“美联储”。
上个月马斯克就转发了一条宣称“美联储应该受到行政管理”的推文,并且他还直接发文表示过美联储“人手严重过剩”。
但真实情况是,美联储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宣布了10年来的首次裁员,并且去年一年也仅仅招聘了2.4万名员工,远低于同类机构。
如今马斯克的做法大有一种希望趁着美联储态势不好,从而帮助政府“收编”这个私人机构的意味,“华尔街”自然也愿意随之跟进。
其二,则是在国际形势波动的情况下,美联储正面临着越来越困难的“崩溃危机”,其中由以美债为重。
说起美债很多人都认为中、日、英三国是持有美债“大户”,但殊不知美联储才是真正的美国联邦债务最大持有者。
如前所述,美国政府“以债抵押换取印钞资质”,这就导致美联储已经拥有4.4万亿美元的美债。
如今随着美债风险越来越大,美联储手中的美债也越来越有暴雷的风险,所以对于美联储来说,提高其他国家美债持有比例就是降低自身风险的最好方法。
所以日前在美联储举行的今年最后一次议息会议上,鲍威尔明确表示近来美国就业、通胀和零售数据都显示出了“经济韧性”。
翻译过来就是美债不会“崩溃”还很有价值,所以看到美国经济前景的国家们,都赶紧来增持美债吧!
只可惜鲍威尔的“叫卖”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就在美联储被告的24小时前,最新的美债数据已经新鲜出炉了。
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来看,10月份外国持有美债数量再次大幅下降千亿美元,中英日加等主要持有国均选择减持。
其中尤其以中国最为坚定,数据看来中国已经连续4个月对美债进行减持,本次抛售119亿后,以持有规模7601亿美元创下15年新低。
如果以今年前10个月合计来看,中国已经减持了约合人民币4000多亿元的债务。而此刻距离2013年峰值时,事实上中国“清仓”了超过40%的美债了。
不得不说,这也将给美联储带来更进一步的危机,再加上美联储在其国内也在遭受“围剿”,或许其跌落“神坛”的日子已经不会太久远了。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丁进:美联储是什么性质的机构?》
新华社《「特稿」美国大银行叫板美联储压力测试》
经济参考报《美联储压力测试:大银行“过关” 但比去年更加脆弱》
每日经济新闻《美联储公告“认怂”,美国银行业将其告上法庭!马斯克也“开炮”:美联储“人手严重过剩”》
每日经济新闻《马斯克“炮轰”美联储:人太多!美联储还被美国银行这一组织告上法庭!发生了什么?》
经济观察报《重阳问答︱如何解读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决定》
新浪财经《美债突破36万亿美元,中国却抛售714亿美元,到底谁在接盘?》
经济日报《美国债务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用户10xxx32
萝莉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