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开打的这几年,俄军俘虏乌克兰女兵的事情其实并不新鲜,甚至连乌军孕妇都抓到过。
2023年底的时候,大家肯定都看过那个视频,面对俄军,乌军女兵一直在叫——不要开枪,我是孕妇。
而且,这段视频流出前不久,乌军还确实展示过专门为孕妇设计的军服。
其实,早在2022年刚开打那会儿,乌克兰就开始动员女性参军了。2023年起,限制有医务背景的女性出境。到了2025年初,乌军女性的比例已经从2022年的15%上升到了20%。
在很多次的俄乌换俘中,乌军中的女性占比也不低。
但乌军通常搞的都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一个整编作战单位都是女性的情况,还是比较罕见的...直到最近这次。
白罗斯理想社援引俄罗斯安全部门消息,近日,在顿涅茨克西部城市波克罗夫斯克地区,俄军和一队来此处增援的乌军发生了激烈交战。
在俄军的炮火和无人机的攻势下,乌军死亡10人,另有大量人员受伤,最终被俄军俘虏。
上去抓人的俄军这才发现,刚刚跟自己打得有来有回,战斗力还挺强悍的乌军,竟然是一群妇女!
这群乌军女兵,隶属于乌军精锐部队,全北约装备的第425独立突击团“斯卡拉”突击营。
在后续的审讯中,俄军发现,这些乌军女性突击队员,一部分是思想激进的乌克兰民主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们的遗孀,另有少部分是乌克兰国防部招募的女性囚犯。
早在2023年,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通过的动员法就规定,乌军可以从囚犯中招募士兵。并且,在招募时还特意强调,女性和男性服刑人员在和国防部签署服役合同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然而,这些乌军女兵中更多的,其实还是稀里糊涂参了军,然后又被忽悠着上了前线的普通良家妇女。
跟那些满大街抓来的男“壮丁”不同,乌军女兵全是招募来的志愿兵,主动签合同的那种。
但她们签合同的时候,大多都以为是去干后勤、通讯或者当医护人员,几乎没料到会被训练成前线战斗人员。
因为,合同上并未列举关于参加军事行动的详细条款,只有一个很泛泛的表述——“在所属编制单位行动框架内执行任务”。
至于具体的“行动”,那自然可以是任何的“行动”了。
既然跟国防部签了合同,那必须要服从分配。否则就得上军事法庭了,后果很严重。
当然,有关女性参加前线战斗,一些人可能会说,如今的很多技术兵种都不怎么靠体力,对性别没啥特殊要求。
而且,别说当下的信息化战争,早在80多年前的卫国战争时期,那也不涌现出了不少女狙击手,女飞行员吗?
你看当年的苏联英雄柳德米拉·帕夫柳琴科,她就是个乌克兰人。参军前正在基辅大学读大二。
但无论是怎么说,打仗,即便是信息化战争,依旧是个体力活。哪怕是电子对抗、无人机操作员这些岗位,除了技术性,对体力和耐力依旧是有很高要求的。
这方面,就看2022年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乌军女兵的表现呈两极分化状态:
一些训练有素的亚速营精锐女狙击手,一天只吃一颗糖,在几近虚脱的状态下,还能在地道里打一个半月,前线战斗力比男人还爆棚。
其余的乌军女兵则多是医护人员和没来得及撤离的文职,她们主要是躲在掩体里工作,并未直接参加前线战斗。
而且,正如开头提及的那样,乌军通常搞的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即便派到前线作战,也是男女士兵混编。
除了发挥女兵的人力外,这种搭配在心理学也有一定的依据,叫做雄性智人的“利她性”。
当女性作战人员出现在前线和男人并肩执行任务的时候,会给这些男兵带来一种非常强的心理暗示“女人都和他们站在一起”。
而这种心理暗示,则会迅速激起雄性潜意识中的“利她性”,促使同阵营的男兵产生“保护女性”的欲望,进而刺激男性士兵的肾上腺素的分泌,提升士气....
这方面,科涅夫元帅的回忆录中也曾提及过,“卫国战争时,当苏联女兵和苏联男兵一起冲锋的时候(哪怕只有少数),原本士气低落疲惫不堪的男兵们总会士气瞬间高涨”....
但无论怎么说,乌军中单独一个战斗编队全是女性的情况,还是比较罕见的。
毕竟,任何的战争都在极力避免让女人上前线。
这无关权力和义务的平等,而是一种性别角色的特殊性。
试想,倘若女性死伤过多,新出生人口必将会大幅度下滑。反之,如果主要用男人上战场,保留女性,虽然人口在短期内也会遭受重创,但依旧还有希望将人口给补回来。
某种程度上,女人就是一个国家未来的保障。
除非是青壮年男人快给打没了,才会需要女兵挑大梁。
而如今的乌克兰连“欧洲子宫”都给动员了,甚至还有全员女性的前线作战编队,这确实说明乌军的缺口已经相当的大了,真在往打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发展...
小国跟大国拼消耗,最先见底的肯定是小国。
俄罗斯1.43亿人口,乌克兰战前4300万,乌东四州被俄军占着的大片地盘,还有开战时跑路了30多万润人。这些人加一起有1000多万人。剩下的3000万人,再排除老人和儿童,要继续撑的话,不动员女性上前线,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呢?
对于相关质疑,乌克兰国防部回应说:“女性在职位和职业发展方面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并享受额外的社会保障”。
只是,如今的国家都已一片焦土了,还欠了美国一屁股债,这个“社会保障”,又能保障到什么程度呢…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和改编!
英语的母语在上海
没事,人打光就赶紧给以色列人挪地方[笑着哭]
几渡春溪踏月华 回复 03-20 10:01
没错,本来就是犹太人的一次生意。
momo
男人已经打光了,只有让女人上战场,这是悲哀!不是什么男女平等!!
用户10xxx75
给前线士兵发福利了。
用户94xxx97
派女人上前线,也就是毛子爱干这种没底线的事,二战时那么多参战国,唯一一个大量征招女兵上战场的国家就是毛子,当年德军两线作战,打的那么惨烈,兵力捉襟见肘,小胡子也没有征召女兵上战场,这就是底线,女人是一个民族的未来,把女人都拼光了,这个民族也就完了。
用户83xxx98 回复 03-21 14:22
德国才死了多少人,毛子死了3000多万,不派女人,派谁啊?
用户37xxx63
一个女人一生也就能生7/8个孩子,死一个女人就是7/8个下一代没有了,男人这点不一样,千万级人口的男人死几十万也不会影响下一代的数量。所以有的选还是不让女人去一线,才是对民族负责。
~泰~ 回复 03-24 11:39
问题是现在的女人不愿意生了,动不动是给别人生。留着当烧火棍啊
秋恋 回复 03-24 16:04
可以生20个,广西的女25岁4男的49岁开始生现在都15个了
用户13xxx50
都效忠乌鸡的,留下有啥用
用户14xxx79
可悲
俊歌诗星
无谓的牺牲[扁嘴],还是算了吧。要制止战争就必须遵守国际法,特别是军事强国[加油]
三锅头 回复 03-21 11:26
当年大清也是严格遵守国际法的
浅末年华
现在的战争早就不是冷兵器了,男女士兵比例就应该尽快实现1比1,这样是对女性的尊重,政府应该尊重女性寻求平等的诉求,不能忽视女性能顶半边天的现实,歧视妇女!
用户10xxx48
犹太人演员出生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玩的就是他消耗国家资产,消灭乌克兰人群,然后犹太人群就可以统治乌克兰了。
挥武者
换俘虏的照片都来了!毛子的 俘虏都开战初期的!
剧毒
乌鸡国输定了
空手撕藏獒
为保卫国家安全领土完整而献身的每个人都值得人们去学习和尊敬[点赞]
用户15xxx58
热武器时代不要扯什么男女区别,上了战场就是敌人,女人枪中射出的子弹同样致命。
贫僧可能不戒色
给孕妇设计了作战服,那些支持乌克兰的人滚出来给解释一下。
轻轻飞舞吧
大美丽国将保障每一位乌克兰战后女性并充分发挥她们的生命价值。
老君
诉苦的博同情,给西方群众看的,让西方更加坚定的支持。
精确制导
[呲牙笑]刚在抖音看到的,一群征兵的抓到一个少年,结果那孩子母亲疯子一样冲出来,一顿大摆拳,全给放倒了,然后领着孩子回家了
泛泛之辈82
让孕妇参军,看来乌克兰是真没想活到明天,以后不过了!
用户10xxx66 回复 03-21 12:14
从军后孕了光荣
用户10xxx91
只要是战争冲突,不管哪个国家,都一样有女兵的,小编搞得自己认知里没有女性打仗似的,这有什么好扯新闻的
令狐朔
那你猜她是参军前怀得孕,还是参军后怀得孕?[得瑟]
费尔南多 回复 03-21 11:21
目测是参军后怀的
百迟
太丑了,
choye
战场不分那女[得瑟]女人枪里射出的子弹照样打死人,既然上了战场就要有随时死亡的觉悟
喜欢吃烤鹅
俄罗斯失去双腿的残疾人也上战场,没关系,只要大帝不去战场就行了
幽灵
这出手吗?拍卖价多少?包邮吗?
异乡观客
活该愚蠢,无脑吃带血的颜色馒头,投靠主子做奴隶,冒着刺头做打手,选个戏子来当道,一群愚蠢的牲口选个狮子🦁做老大,先死的只要不是自己就行。下场迟早灭国亡种。
一天一万年
葫芦的这么多女并把他送到中国来[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三叶草
战斗至最后一人!真不是虚言啊!!!
三两草指挥官
如果我知道对手是娘子军,我肯定战斗力倍增
llflqw
都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小乌男兵怎么就不起劲哪?
周士亮
高级俘虏技艺。
区区在下
犹太人小泽不是说过嘛 战斗到最后一名乌克兰人[抠鼻]
顺风顺水
乌美女兵们,你们要感谢,你们自己选出来的司机总统。
诸葛运莱
全民皆兵,没想到乌克兰的韧性那么强,看来乌克兰很难被打夸
白云飘飘
要是以色列,管你什么女人,照样给我轰
用户10xxx35
任何俘虏不值同情
发哥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确有其人
守卫国土人人有责!
蒋果果
嫁到中国不好吗?
李春宏
抓个寂寞,去尼玛德!
林杨茗
司机的子女没上战场吗?
用户63xxx07
把她们全部送来我国以解决我国的光根问题!我们就多买点他们的商品,一举两得!
用户14xxx13
男人都快打没了,女子必上也是无奈呀
wsp
西方这时怎么不喊人权呢?
进山寻古医
炮灰
鼎鼎大名曲鲁新
为了自由冲
三尺青锋
一场本可以避免的冲突,最后还是乌克兰老百姓兜了底!戏子太坑人了!
在一起
泽连斯基死鸭子嘴硬宣传做的到位,现实战场可不是过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