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岛幼八:73岁侵华日本遗孤,把中国当祖国,提起日本就满脸嫌弃

花间无四时 2024-11-21 13:43:46

“我真的想不通,为什么我会是个日本人?”

2015年,一位日本老人独自蹲在一座墓碑前,手上把一本崭新的书丢进火盆里,不时揉着眼睛的泪意。

他颤抖着开口,可是发出却是字正腔圆的中国话,甚至乎还带着浓厚的东北口音。

“妈妈,我想你啊。为什么我偏偏是一个日本人……”

这位73岁的日本老人叫做中岛幼八,或者说,他更喜欢别人喊自己“来福”。

中岛幼八一生跟中国有着不解的情缘,因为日本扩张的野心,他来到中国,面对流离失所的困境;又同样因为战争,他收获了一份满满的爱意。

即使是在无数年后,回到日本,中岛幼八依然念念不忘中国妈妈给他带来的温暖。

那么中岛幼八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因为战争被中国母亲收养

1945年,3岁的中岛幼八被母亲抱在怀里,柔弱的母亲一手牵着一个小女孩,肚子还高高隆起。

她凄凉的哭泣引起了路人的注意,原来中岛幼八的母亲是一位日本人。

中岛女士之所以会在中国街头痛哭,还得从日本的一项国策说起。

日本这个地域狭小的岛国,一直不满足于国土内贫瘠的资源,因此日本人对外讨伐,将目光瞄准了地大物博的中国。

在对中国发起了战争后,日本人打着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幌子,鼓动本国人民大规模迁移到我国东三省地区,企图以这种方式一点点渗透中国,将中国变为自己的囊中物。

中岛女士一家的处境便是这个时代的产物,1943年中岛女士和丈夫响应日本政府的号召,在“开拓团”的带领下来到中国。

中岛幼八的父亲在日本是普通工人,原以为来到中国能过上好日子。没曾想,才两年,便被征去当兵,之后就失去了踪迹。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他们为了尽快撤离中国,便放弃了大批在中国居无定所的普通日本子民,尤其是手无缚鸡之力、“没有价值”的妇女和孩子。

就这样,中岛女士独自一人拉扯着两个孩子,无依无靠。

此时的中岛幼八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肚子已经肿成了一个高高的凸起,脆弱得好像下一秒就会病倒不起。

但是中岛女士没有办法,怀着孕的她只能呜咽地哭着。寄希望于有一户好人家能收养她的孩子。

终于,一位善良的中国老百姓看不下去,他抱起了中岛幼八,摇摇头说,“不管咋样,也是条生命,我会帮你给孩子找个好归属的。”

他心中也恨日本人,但中国人骨子里的善良,让他没办法眼睁睁看着一条无辜的生命就这样流逝。

老农将孩子搂在怀里,一边穿过弯弯绕绕的巷子,嘴上呼喊着:“谁家缺一个孩子,这有现成的!”

所有人看着奄奄一息的中岛幼八,都叹息着摇摇头:这孩子怕是养不活了。

唯有一个慈眉善目的妇人,站在孩子面前端详了两眼,一抽一抽,气息不稳的中岛幼八激起了女人心底的母性。她大着嗓门道:“这孩子,我养了。”

于是,这两个不同国度、饱经沧桑的女人因为一条小生命而产生了交集。

这个善良的妇人就是孙振琴。

用爱哺育日本娃

孙振琴也不过是普通人家的妇女,没有很优越的条件,也没有什么学识。她有着的只是一份纯朴的,超越国界的爱。

把中岛幼八接到家中后,孙振琴给他起了一个大名“陈庆和”。

“陈”是养父的姓,至于“庆和”却隐含着一家人对和平到来的欢欣鼓舞,并且某种意义上说,是和平将中岛幼八带到这个家来的。

孙振琴还给中岛幼八起了个小名——来福。希望今后,孩子身上源源不断地只有福气,与一切厄运绝缘。

可见孙振琴对于养子心中的爱。

3岁的中岛幼八刚刚脱离食不果腹的环境,身体还很虚弱,虽然孙振琴尽量给他喂有营养的食物,可是他腹部的水肿还是很严重,经常在夜间因为难受而哭啼。

孙振琴看了心疼不已,可是当时条件困难,她拿不出钱来经常带中岛幼八去看诊。

于是她想到一个办法,每当孩子腹痛得嗷嗷大哭时,她就先用热气哈手,再把手摩擦到生出热量。然后轻柔地绕着中岛幼八的肚脐打转。直到中岛幼八的哭声渐缓。

后来不管中岛幼八是否难受,只要有时间,孙振琴都会给他揉一揉。也不知道是因为饮食稳定了,还是感受到中国妈妈的爱意。孙振琴的手法还真的把中岛幼八给“揉”好了。

虽然中岛幼八那时候才几岁大,可他依然记得孙妈妈那双粗糙又带着热度的手,一次次地把他从疼痛中解救出来。

之后中岛幼八一天天长大,在中国的日子,可以说是他这一生中最畅意的时光。

他经常跟朋友一起打雪仗,堆雪人。所有人都没有因为他的日本身份而把中岛幼八视作异类,相反每个人都积极欢迎中岛幼八融入村子这个大家庭。

所以中岛幼八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日本人,也不觉得他跟中国人有什么区别。

相反,听说过不少侵华故事的中岛幼八,常常对日军恨得牙痒痒,常常抹着眼泪怒骂:日本人真是太坏了!

每次这个时候,孙振琴都会无奈的摸着他的脑袋。

虽说当年日子贫苦,可中岛幼八却记得住每一个幸福的瞬间。

有一年,家里宰了一大肥头猪庆祝新年。

中岛幼八大快朵颐了一顿,这是他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了。甘香的肉味一直留在他的味蕾里,时不时回味。

中岛幼八的养父同样疼爱着这个孩子,只可惜在1950年,养父被疯狗咬了一口,染病不治身亡。

临终之前,他叮嘱了孙振琴两件事,一件是找个好人家改嫁,不要为了给他守寡白白吃苦。第二件,照顾好来福,改嫁的这个男人也必须对来福好。

养父去世后,孙振琴不得不坚强起来,她带着中岛幼八嫁到了一户李姓人家。

李爸爸答应了接纳中岛幼八这个日本孩子,孙振琴才答应跟他结婚。

此后中岛幼八又改名换姓,叫做李成林。

毕生为中日交流努力

中岛幼八已经与中国父母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但是他的生母中岛女士也从未放弃过这个儿子。

中岛女士在生活缓过来之后,想过把幼八带回来,一家团聚。她好不容易打听到孙振琴家的新地址,希望能把幼八带回家。可是孙振琴却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中岛女士不甘心,趁中岛幼八独自在村子里玩耍的时候,一把把孩子抱起来,没命地跑。

中岛幼八吓坏了,大声哭泣。孙振琴发现了不对劲,连忙去把孩子夺回来。

双方争执不下,找到了政府断理。

政府人员也犯了难,就让幼八自己选择。结果他毫不犹豫地站在了中国妈妈身边,眼神怯怯地看着亲生母亲。

中岛女士只好黯然离场。

幼八从小就在中国长大,和中国人友好地相处,在他看来,中国一切都好,反而是日本太坏了。杀人越货,无恶不作。他又怎么可能跟日本人走呢?

之后,孙振琴为了给幼八更好的生活,带着他认了一位姓赵的工人为父亲。

当时工人是铁饭碗,孙振琴觉得跟着这位赵树生,幼八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出人头地。她自己则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赵家,在农村思念着过上好生活的幼八。

赵树生对于幼八很照顾,让他入学,提供一切基本的物质需要。

在课堂上,有一位老师知道了幼八与两位母亲的故事,他并没有责怪幼八弃生母不顾,也没有夸奖他“弃暗投明”。而是认真地分析其中的道理。

“你的母亲虽然是日本人,但也只是个普通人,很多选择都是身不由己。并不是什么大凶大恶的人,你应该理解她。”

幼八此前讨厌一切的日本人,甚至连生母也不例外,老师的话令他重新开始思考与母亲的关系。

老师又说:“身为日本人,又是中国人抚养长大的,你可以成为一个桥梁,帮助两国重新认识对方,这不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吗?”

老师的话令幼八醍醐灌顶,之后,他与日本母亲取得联系,决心回到日本看一眼。

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几十年,中国成了一个永恒但遥不可及的梦。

在日本的生活,幼八处处不习惯,周围人爱吃生鱼片,他却要煮熟了才能下咽,勤亲戚朋友总是觉得他很奇怪。

很多次,幼八都想回到中国去,但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没能如愿。

直到1966年,他才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得知他回来,孙振琴激动得喊哑了嗓子。

母子两个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不过,很快他又不得不回国了。

但这并不是中岛幼八梦想的终点,他希望记录下自己的故事,他与中国的,与养母的故事。让人看到在残酷的战争下,普通人所展现的温情的一面。

这一切,都应该被记录。

中岛幼八想。

于是他着手编纂自传《何有此生》。

2015年,中岛幼八再次与孙振琴妈妈相见,只是他眼前再没有妈妈的音容笑貌,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

“妈妈,我回来了。”

中岛幼八哭着把书烧给了妈妈,这本写满了他想说的话的书,终于寄给了天堂里的妈妈。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7个父母6个名字,他用15年返日却用60年归华》

央广网《日本二战遗孤中岛幼八著述回忆录讲述中国恩情》

0 阅读:4

花间无四时

简介:天有四时,春秋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