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最期待的,不是家里多富有,而是父母多说这些话

杏妈说育儿 2024-10-30 20:58:43

撰文:小李

曾在朋友家看到这样一幕:朋友家的孩子正在房间里专心玩游戏,朋友一开始并未干涉,陪着另一个孩子在客厅玩耍。但过了一段时间后,见孩子还在玩游戏,便走过去说:“就知道玩游戏,不能去看看书吗?”孩子随口应道:“知道啦,等会儿就去。”可依旧没有停下手中的游戏。

朋友见状,再次提醒:“玩了多久了都?赶紧去学习!”这时孩子明显有些不耐烦了:“我就玩一会儿,别老是催我。”朋友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开始指责:“整天就知道玩,学习都不管了,游戏能让你有出息吗?”孩子也生气地顶嘴道:“我放松一下怎么了,你就知道逼我学习!”随后孩子把游戏手柄一扔,回到房间,“砰”地关上了门。看到这一幕,不禁让人深思,孩子在与父母的互动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反应,与父母的沟通方式密切相关。当我们对孩子提出要求或批评时,他们的大脑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如顶嘴(攻击)、心不在焉(逃避)或为自己辩护(防卫)。这往往是因为我们的表达方式可能让他们感受到了指责或不满,从而难以真正接受我们的意图。

孩子更期待父母用一种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理解和尊重的方式来沟通。比如,当我们想要孩子改变某种行为时,不是简单地命令或批评,而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话语来引导他们思考和行动。

“我注意到……”

当看到孩子在玩游戏时间过长时,不要说“你总是玩游戏”这种笼统且带有批评意味的话,而是换成“我注意到你已经玩了一个多小时的游戏了。”这样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没有主观评判,孩子更容易接受,也不会急于反驳。

“我感到……”

接着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我感到有些担心,怕你因为玩游戏而耽误了其他重要的事情,比如作业还没完成。”让孩子了解我们的情绪来源,而不是直接指责他们的行为是错误的。这种方式能让孩子更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我们,同时也促使他们思考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我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

然后解释我们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和我们的需求,“我担心是因为如果你现在不及时完成作业,可能会影响你对知识的掌握,而且我希望你能合理安排时间,先完成学习任务,再尽情地玩。我也希望你能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这对你的未来发展很重要。”让孩子明白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他们好,并且让他们清楚我们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而不是让他们觉得我们只是在无端地干涉他们的生活。

“你能(做这件事)吗?”

向孩子发出邀请或请求,“你能从现在开始,先把作业完成,然后再玩半个小时游戏吗?”这样的方式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参与决策,而不是被强制要求。孩子对于自己参与决定的事情,往往会更有积极性去执行,并且会更有责任感去完成。

【以上内容供参考学习,请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在育儿的路上,我们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顾孩子,可以关注我,和我一起探讨育儿路上那些事吧。】

1 阅读:97

杏妈说育儿

简介:和我一起聊育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