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挂了!绵竹交通崛起记!看得人热血沸腾!

笔尖下的故事 2024-07-26 02:48:52

道路从泥泞不堪,到硬化的整洁路面;

运输从畜力、人力到机械

再到当下的“半智能”、智能化设备……

多年来,绵竹市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

在经济建设中牢牢抓住

交通先行这个关键点和牛鼻子,

创新工作模式,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让交通成为时代进步的排头兵、先遣队。

连“点”成“线”

为“多拉快跑”提供必要条件

据《绵竹县交通志》记载,解放初期的绵竹,屋舍低矮,人们食不果腹,所谓道路,只是没有种粮的田地,一到下雨天,行人踩上去就会因路面湿滑而趔趔趄趄。绵竹人民打起精神,以党和国家的政策为支撑,集思广益,修建起更好的道路,让“多拉快跑”跑出经济效益。

上世纪五十年代

在原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绵竹开展了大规模的道路修建工作,六十年代的运输工具“三化”发展,七十年代的道路改建和运输工具机械化提升。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后,随着政策的放宽,1988年原绵竹县成功修建了四川第一条二级收费公路——绵汉公路,自此“多拉快跑”便成为可能。

“要想富,先修路”。

在全国打响脱贫攻坚战时,绵竹市掀起了交通大会战,并在两年内成功创建四川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2100余公里,构建了以德天铁路和即将完工投用的成兰铁路为支撑,以G545德阿路和4条省道(S1、S107、S216、S419)干道公路为骨架,以27条县道、108条乡道和906条村道为血脉,形成了互联互通、内畅外达的路网体系。

2022年12月27日

G545德阿路的贯通,西北与东南畅通无阻,搭上九环线旅游“高铁”,经济循环得以提档加速。创新“交通+”模式,使“交旅”融合更加紧密,东北与西南连接成片。成都都市环线高速(三绕)绵竹支线的建成通车,使绵竹快速融入成德眉资“1小时都市生活圈”,绵竹交通发展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区位优势愈加凸显,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画“面”点“睛”

为“交通强市”倾注交通力量

当前,绵竹市正紧扣交旅融合主旋律,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慢游”交通网络,汇聚通达、游憩、健身、教育等功能的主题线路,支持特色文化旅游景区等旅游公路建设。通过加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更加注重游客的旅游体验。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高品质的追求不断攀升,绵竹龙门之颠1号公路应运而生。

这条路不只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一条产业之路、致富之路,可以带动周边林下中药材、食用菌发展。同时,依托山水自然资源,开发更多文旅新业态,沿线可以注入康养民宿、峡谷漂流、户外运动、露营平台等多种旅游元素,开发更多新项目、新业态,建设成不止于旅游目的地,更是就业新高地、财富实现地、和美示范地。

绵竹市交通事业发展

将以龙门之巅1号公路为新的起点

增强内生动力

创新思维,务求民生实效

向着人民需求

时代需求的方向继续跳起摸高

0 阅读:0

笔尖下的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