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诗意三清路》出版
——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品味诗意人生
(文/杨七芝)
2024 年 7 月 28 日,上苍垂怜,凉风拂来,江南的酷热瞬间消散,仿若清凉使者携一瓣幽香自燕京飘至,赋予我翰墨留香、古韵悠长的新书面世。这是我此生最为难忘且永恒的一日,我特意身着整洁的衣裙迎接我的著作。当快递小哥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将书搬上四楼画室时,我满怀感激地送上水果、画册和搬运费。皮肤黝黑的小哥,那一抹微笑和最后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谢你对我这么好,难怪,看你如此文气,像个艺术家。”我说:“师傅,谢谢你的辛勤付出,只要你开心就好!但凡在世间,当我们享受幸福之时,也莫要忘记给劳动者留存一份喜悦,只因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慰藉。”面对包装精致、规范的书箱,我满心感恩;面对即将开启的书箱,我略显矜持;当我拆开书箱,拿到第一本书的瞬间,我心潮澎湃……《诗意三清路》啊!这是我的著作,一本精美典雅、古香古色的书籍瞬间跃入眼帘,令我视若珍宝。此书由青年作家网精心策划编辑,由文学家、书法家叶建华老师题写书名,由文学家、诗人张恭春老师作序,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天蓝色的封底,封面封底皆为我绘制的三清山国画。首次翻阅自己耗费半世心血撰写的诗作,凝视一张张自己过往的绚烂彩照,一股股暖流涌上心间,刹那间热泪盈眶……感恩之情溢于言表!编委老师们历经多次从 27.2 万字的编辑、审稿、校对中日夜操劳,倾心付出,何其艰辛。古风诗、现代诗、歌词、散文诗等,要从一千二百余首诗中精心筛选出三百首,这不仅是繁重而艰巨的脑力劳动,编委老师们还需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这本书——我捧在手中,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精神力量,犹如中华民族出版艺术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此刻,让我回溯出书前后的那段历程。去年 2023 年,乃千年一遇的癸卯金兔年,两春夹一冬,黄土化为金,我期盼好运能为我带来吉祥如意。记得早春二月,我与青年作家网总编汪鑫老师冒昧谈及,自己今年还想出两本书,一本是文集,一本是诗集,只是底气不足。话音刚落,他便鼓励我道:“只要你手中有足够的资料,我定会帮你尽快出版。2021 年我们为你出版的《风雨三清路》专著不是颇为成功吗?”我说:“的确,特殊时期,你们不辞辛劳地为我出版了如此佳作,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我犹豫片刻又道:“如今要出的这两本书,资料虽有,但整理起来毫无头绪,尤其是那些散落在人生长河中、支离破碎的诗作,更是无从下手,困难重重……真正出版过书的作者,方能体会这历经岁月磨砺的酸甜苦辣。但想到有汪总编作为我的坚强后盾,我应能轻松不少。”随后,我诚恳地询问他:“这两本书取何名较好?烦请您帮我出谋划策。”汪总编年轻有为、才华横溢,是位著书立说的文学大家。我着实难以置信,他何来如此聪慧的才智?仅一转眼的工夫,他在信息中回复道:“您与先生一生致力于开发、宣传、创作三清山和玉山,为开发这仙山福地贡献巨大,美名流传于世,您应当为后人留下些许足迹。故而我觉得您这两本专著,取名为《文韵三清路》和《诗意三清路》,与您之前出版的《风雨三清路》构成您毕生三清路的三部曲,岂不是妙哉?”我当即欣喜赞同,真乃慧眼独具,正合我意,汪老师不愧是总编出版人,我钦佩他超凡脱俗的思维与见解。《文韵三清路》这本书我并不担忧,因平素就擅长撰写散文与纪实文,积累了诸多篇章。当时只需将散文“放歌 1—10”篇完成便了却心事。未曾想,我四月份改好 40 多篇散文,汪总很快便能送至出版社审核,着实令人感激与宽慰。《诗意三清路》这本书着实令我感慨万千,要跨越 50 年的时光长河去寻觅踪迹,宛如大海捞针,何其艰难!仿若在黑暗中探寻一丝曙光,前途未卜。为此,我前后苦思冥想许久,甚至夜不能寐。究竟是依照章节内容组合为好,还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更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绝不允许我犹豫不决。我决定选择一条最为快捷的途径去完成,最终毅然决然地选取了第二条路。“山重水复疑无路”,前路荆棘密布,我只能搜肠刮肚、草拟初稿,踽踽独行。从何起笔,从何处入手?我的父亲乃是古典文学家,他专攻严谨的格律诗,在上海声名远扬。自幼父亲便让我背诵古诗和格律法则。我见父亲从早到晚如念经般创作格律诗,甚是苦恼,甚至身患肺炎仍诗兴不减、执着不休。我生性自由散漫,喜爱轻松愉悦,并不赞同父亲以写诗折磨自己。令人忧心的是,他夜半时分还会起身开灯改诗吟唱,常常将我从梦中惊醒,我又在他的吟诵中再度入眠。我深知父亲一生饱经风霜,内心苦痛万分,除了外出游玩归来撰写蝇头小楷游记、小酌温酒,唯有借诗消愁,可却是愁上加愁,郁郁寡欢!他原在上海单位担任会计科主任和工会主席,最终因病退职。就因写诗,在那个特殊年代,他被打成“臭老九”,不断写检讨、减工资,家境变得极为困窘。因此,我决意放弃学习格律诗,这令父亲甚是伤心,言称自己后继无人。
真正促使我写诗作文的,是那段异常艰苦的岁月。1973 年,我自北大荒病休,来到三清山的北麓德兴县,在江西省银山铅锌矿二姐工作的医院处养病。我身无分文,全靠二姐供养我和三岁的外甥女共同生活,内心深感愧疚。由于身体欠佳和工作调动的困扰,我再度面临下乡务农的境遇,心灰意冷。于是,我开始在山区游览,撰写些杂文和小诗,以宣泄内心的苦痛,抒发不屈的理想。比如:《开辟者的自豪》现代诗/1973.4.2映山红啊,你又开满了群山,重岭啊,犹显得如此壮丽绚烂。大自然鞭策着人们欢快,优美的风景消除了压抑的纷烦。这密密的丛林啊,哪一条路能直达峰峦?我想瞭望啊,遥望那更辽阔的河山。默沿着众道寻找,唉,山山有道何从登攀。猝然间一股坚信的意念迸发,从头越,我气概昂然。笑迎着茫茫的林海,认清了顶峰,铁脚踏遍。从没有路的荆棘中攀登,此刻我感到开辟者的无比豪迈。(完)当年囊中羞涩,没钱购置本子,便用印刷品纸的反面装订起来进行写作。虽说文化底蕴略显稚嫩,却也真实可贵。这般经历磨炼了我查阅新华小字典和博览群书的习惯。我早年便已阅览过《红岩》《刘胡兰》《雷锋》《欧阳海》《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复活》《牛虻》《简爱》《茶花女》等名著,喜欢于大自然和人文之中寄情于景,锤炼意志。感恩那时自己的坚毅写作,留存了些许诗稿。我常常将苏联的保尔·柯察金视作学习的榜样和动力。因此,我决定这本诗集就从此处开始整理。“一上高城万里愁……山雨欲来风满楼”,而立之年,怎料我好景不长。随着年岁增长,初恋结婚后定居于银山矿。原以为同为北大荒的上海知青成家立业,不会有变故。始料未及,短短四年,那伪君子便原形毕露,见异思迁,踏上不归之路。我遇人不淑,身心俱疲,万念俱灰,生不如死。吐露哀伤,唯有以诗慰藉心灵,更令人潸然泪下。患难之际,方才真正理解父亲当年苦闷时为何夜以继日地与诗作伴,这无疑是一种灵魂的解脱与归宿。1981 年,我返回上海养病,在苦苦探寻中,跟随父亲和老师们学习诗书画,每日背诵唐诗宋词,有了一定的基础和造诣。1983 年元宵,我陪同上海老师前往三清山寻求创作灵感,结识了正在开发三清山的元老刘鹏飞先生,他既是文学家,又是摄影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刘老师的深度指引下,我钟情于三清山,沉醉于文学诗词。“君本蓬莱青云客,缘何贬谪人间来?”刘老师的诗风,与李太白一般豪放大气,不受拘束,且以自然意境为主导的古风诗,“艺海慈航通彼岸,金风相送到瑶台”,读着他初次赠予我的四句偈言诗,我泪如泉涌!我愈发喜爱他的风格与古韵。因每一幅画都需配诗,故而必须努力钻研。我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在杭州办理出版书籍时,面对西湖八景和灵隐寺等胜景,刘老师兴致盎然,创作了诸多壮美的诗赋,我却才思枯竭、束手无策。此时,我才深感不学无术的可怕,懊悔不迭。当场绞尽脑汁勉强赋诗一首,竟还得到刘老师的夸赞。如下:《西湖泛舟》古风/1983.3.27君看西湖一叶舟,凌风逐浪荡悠悠。翠雨濛濛山水淡,艋主灵灵花木羞。柳浪闻莺歌一曲,三潭印月绕三周。芳龄尤觉魂销尽,百啭湖山望难休。三生烟火换他七彩琉璃,多年来我与刘老师因三清结缘,成为仙山眷侣,不断受到媒体的追踪报道,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我俩诗情画意相伴一生。2005 年我拿起手机,2012 年我使用电脑,从此开启了与社会的联系以及与国内外文坛的交流。主要涉足书画、文学、音乐、摄影等领域,以古为鉴,取长补短。于大自然和人文景观中汲取光辉亮点,在易经和哲学的感悟中循序渐进。本书从 1973 年至 2023 年,我整理了自己五十年跌宕起伏的坎坷岁月,亲力亲为甄选了随心而作的各类诗作,约 1286 首,约 16 余万字。回想自己错综复杂的创作之路,在千难万险中百折不回,挺直腰杆坚韧不拔地投入其中。因为许多重大事件和阶段存在断层,无从查找,唯有依靠自己竭力回忆,从日记本里探寻思路进行创作。绝大多数的诗,尤其是古风诗,先前未押好韵,需要耐心寻找韵词修改。内容还需承前启后、雅俗共赏,以便读者理解。所以前 40 年的诗,基本是在繁琐杂乱中耐心整理而成,虽不完美,却也竭尽全力。后十年由于步入现代化科技信息时代,收集相对便捷,但仍不全面,许多经典遗漏令人无可奈何。应当想通,世间本无十全十美之事,留点余地反倒更佳,可作为日后的出版资料,以慰藉自己一年来奋力拼搏的辛劳。这一年着实不易,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苦行僧一般,几乎废寝忘食地伏案工作、忍气吞声地减少社交,无可奈何地放弃了诸多活动。万分感激汪鑫总编时常热心鼓励我:“要抓紧时间写书,这是至关重要的硬功夫,胜过一切,人生最大的意义在于百年之后仍能将文化艺术传承于世。”因此,我克己奉公、披星戴月,立志呕心沥血,如同战士接受最高指令般奋力拼搏。抓紧一切时间,务必写好、出版好书。“友谊使人温暖时,冬月犹如春日。”2023 年 11 月 23 日,我正式提交了这本诗稿,如释重负,深深呼吸,轻松躺卧。在这冬日如春的温暖阳光下,在淡定释怀、重温自己攻坚克难的岁月中,回首总结自己收获的瞬间,我竟无言以对,唯有热血沸腾,豪情满怀。庆幸自己平素不经意间留存的诗文,是如此珍贵且来之不易!尤其是自 2005 年正式向博学多才的刘鹏飞先生学习文辞诗作之后,从心理和病体上摆脱了诸多忧郁和苦痛,从命运中寻得了自己奋发向前的彼岸。在大量自然和人文的相依相偎中,领悟了令人敬仰的光辉。我这一生深深地眷恋着“江南第一仙峰”雄奇险秀的三清山,钟情于博士县玉山这一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20 多年来,我的七部书籍与三本画册均在三清山与玉山创作完成并出版,其中包括国家有关部门邀请入选的 60 余部大典。天人合一,山水为证,这一生的每一刻我都热衷于寻找创作灵感,乐于与同仁们分享快乐,健康豁达。这一生虽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宁静致远、淡泊名利,但始终离不开中华民族五千年伟大的古今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神韵。“所谓幸福,在于认清一个人的限度而安于这个限度。”千年一脉,古韵新风,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探寻诗意古蕴,留存一瓣心香,感染一生的风华。面对这美好神奇、幸福洋溢的日子,我无尽感恩大自然壮美地赋予我万千灵感。《文韵三清路》散文集在陕西旅游出版社,已完成出版审核工作,也即将与大家见面。我真心感恩:中国华侨出版社已为我出版了两本书,感恩陕西新华出版集团陕西旅游出版社。我虔诚感恩:这两本书中为我辛苦撰写前言、序言、后记、题字的著名文学家叶辛老师,著名小说家孟翔勇老师,著名诗人张恭春老师,著名诗人叶建华老师以及文学家汪鑫总编老师和编委老师们的正确指导与辛勤付出。我衷心感恩青年作家网总编汪鑫老师亲自主笔为新书写新闻稿《诗意绽放:杨七芝<诗意三清路>璀璨问世》,对我予以鼓励和褒奖,并向人民日报网络等各界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和弘扬。如:“《诗意三清路》宛如一首悠扬的长歌,吟唱着三清山的壮丽与神秘。在诗集中,读者仿佛能触摸到大自然的心跳,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力量。杨七芝以其如椽大笔,倾诉着对三清山的炽热深情,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一方百姓的深沉眷恋,其家国情怀跃然纸上。”“《诗意三清路》的出版,无疑是杨七芝文学创作生涯的一座丰碑,也是三清山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以诗意的笔触,为读者开启了一扇通向三清山灵魂深处的窗户,让人们在诗意的海洋中沉醉,在文学的天空中翱翔。相信这部作品将吸引无数读者,踏上这充满诗意与梦幻的三清之旅。”令人读罢潸然泪下……最后,请诸位允许我以一首诗表达内心的致谢!《最美遇见》古风/七芝2024.7.31坐等余晖飘万里,千条金龙绕天际。良师益友仙境来,有幸最美遇见你。一弯新月树梢头,送走晚霞照柳洲。与君相伴荟萃景,文山诗海笔下悠。杨七芝敬写于 2024 年 7 月 31 日 三清山书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