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肉鸡规模化养殖管理日程

格自三农杂燎 2025-01-25 20:58:48
一、进鸡前准备阶段(进鸡前1 - 2周) (一)鸡舍清理 在进鸡前两周,组织工作人员穿戴好工作服、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对鸡舍内部进行全面清扫,使用扫帚、铲子等工具将粪便、垫料、羽毛等杂物彻底清除。将清理出的杂物装入密封袋,运输至距离鸡舍500米以外的指定无害化处理场所,采用焚烧或深埋的方式进行处理,防止病菌传播。清理完成后,用清水冲洗鸡舍地面和墙壁,去除残留的污垢和异味。 (二)设备清洁 拆卸饮水器、料槽、通风设备、照明设备等,先用刷子和清洁剂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残留饲料,再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仔细检查通风设备的扇叶是否有变形、电机运转是否正常、积尘是否过多,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部件;检查照明设备的灯泡是否损坏、灯罩是否有破损,如有问题及时更换。清洁完成后,对设备进行试运行,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消毒工作 使用2 - 3%的氢氧化钠溶液对鸡舍地面、墙壁、天花板等进行全面喷洒消毒,确保每个角落都被覆盖,保持2 - 3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待鸡舍完全干燥后,按每立方米空间使用福尔马林42毫升、高锰酸钾21克的比例进行熏蒸消毒。将高锰酸钾放入陶瓷或玻璃容器中,再缓慢倒入福尔马林,迅速关闭鸡舍门窗,密封24 - 48小时。熏蒸结束后,打开通风设备持续运行24小时,加速残留刺激性气体排出。 (四)环境清理 清理鸡舍周边半径50米范围内的杂草、杂物,使用锄头、镰刀等工具将杂草铲除,将杂物收集起来进行妥善处理。填平鸡舍周围的积水坑,防止蚊虫滋生。在鸡舍周围设置高度为1.5米的防鼠网,孔径不大于1厘米;在鸡舍顶部设置防鸟网,网眼大小以鸟类无法进入为宜。每周检查一次防鼠网和防鸟网,如有破损及时修补。 (五)物资准备 根据养殖规模,准备足够1 - 2周使用的优质饲料,选择正规厂家生产、营养均衡的产品。准备好常用药品,如恩诺沙星、阿莫西林、电解多维等,以及各类疫苗,如马立克氏病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并确保药品和疫苗在有效期内。准备适量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聚维酮碘等。同时,配备温度计、湿度计、喷雾器等养殖设备和工具。将饲料、药品、疫苗等物资分类存放,避免相互污染。 二、育雏期(1 - 2周) (一)第1周 每日工作:进鸡前12小时,将鸡舍温度升至34 - 35℃,湿度保持在65 - 70%。雏鸡入舍后,先提供含有5%葡萄糖和电解多维的温水,水温控制在25 - 30℃,让雏鸡自由饮用2 - 3小时后,开始投喂优质的开口料。每隔2 - 3小时观察一次雏鸡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和粪便情况,若发现雏鸡扎堆在热源附近,说明温度过低,应适当调高温度;若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呼吸,说明温度过高,应适当降低温度。每天定时查看通风设备运行情况,确保通风量适中,避免冷风直吹雏鸡;光照保持24小时,采用弱光照明,避免强光刺激雏鸡。 周一:早上检查鸡舍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情况,确保各项环境指标符合要求。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饮水器和料槽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确保无消毒剂残留。检查通风口是否堵塞,根据鸡舍内空气质量和温度、湿度状况,微调通风口大小。 周三:随机抽取10%的雏鸡进行称重,记录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对比,评估雏鸡的生长发育情况。若体重偏差较大,分析原因,如饲料质量、饲养密度、疾病等,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同时观察雏鸡在光照下的活动状态,判断光照强度是否合适。 周五:选择在雏鸡采食后2小时,对鸡舍进行带鸡消毒。使用过氧乙酸或聚维酮碘,按照说明书的浓度进行喷雾消毒,喷雾高度控制在距离鸡群50 - 60厘米,确保喷雾均匀,避免直接喷到雏鸡身上。消毒前后适当增加通风量,加速消毒剂气味消散。 免疫接种:1日龄时,在雏鸡颈部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预防马立克氏病。注射前,检查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注射,确保疫苗剂量准确、部位正确。接种后,密切观察雏鸡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疾病防治: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恩诺沙星,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留意雏鸡是否出现脐炎、白痢等疾病的症状,一旦发现,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二)第2周 每日工作:每天降低鸡舍温度0.5 - 1℃,将温度逐渐调整至30 - 32℃,湿度保持在60 - 65%。保证雏鸡有充足的清洁饮水和饲料,根据雏鸡的采食情况调整喂料量,避免饲料浪费。每天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杂物,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随着雏鸡生长,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延长通风时间,保证鸡舍空气质量良好。 周二:观察雏鸡的羽毛生长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营养缺乏问题。若羽毛生长不良,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推荐剂量添加,避免过量添加对雏鸡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检查通风设备的运行声音是否正常,有无异常振动。 周四:检查鸡舍的供电和供水系统,确保正常运行。防止因停电、停水等原因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同时检查照明设备是否损坏,及时更换故障灯泡。定期对供电和供水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可靠性。 周六:对鸡舍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更换垫料。先将旧垫料清理干净,用清水冲洗鸡舍地面,然后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喷洒消毒。消毒后通风2 - 3小时,确保鸡舍内气味散尽。 免疫接种:7 - 10日龄时,采用滴鼻、点眼的方式接种新城疫 - 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预防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滴鼻、点眼时要确保疫苗滴入雏鸡的鼻孔和眼内,每只雏鸡滴鼻或点眼各1滴。 疾病防治:继续观察鸡群的健康状况,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预防疾病的发生。若发现有鸡群感染疾病,及时采取隔离、治疗和消毒等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隔离病鸡时,要将病鸡放置在远离健康鸡群的隔离舍内,避免交叉感染。 三、生长期(3 - 5周) (一)第3周 每日工作:继续降低鸡舍温度,每周降低2 - 3℃,将温度调整至27 - 29℃,湿度保持在55 - 60%。更换为生长中期料,保证饲料营养均衡,满足土鸡生长发育的需求。每天观察鸡群的采食、饮水和精神状态,及时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杂物,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保证鸡舍内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不超标;光照时间逐渐缩短至16 - 18小时。更换饲料时,采用7天过渡法,逐渐增加新饲料的比例,防止突然更换饲料对鸡群造成应激。 周一:对鸡群进行分群饲养,根据鸡的体重和生长情况,将大小相近的鸡放在一起饲养,便于管理和投喂饲料。同时调整通风设备的运行参数,以适应分群后的鸡舍环境。分群时尽量减少对鸡群的应激,避免鸡只相互打斗。 周三:对鸡群进行称重,记录平均体重,评估土鸡的生长情况。根据体重情况,调整饲料的投喂量和营养配方。根据鸡群的活动情况,微调光照强度和时间。 周五:对鸡舍进行带鸡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季铵盐类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方法进行喷雾消毒,杀灭空气中的病菌和病毒。消毒后加强通风,避免消毒剂对鸡群产生不良影响。 免疫接种:14 - 16日龄时,通过饮水的方式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疫苗,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饮水免疫前要停水2 - 3小时,确保鸡群能够在短时间内饮完含有疫苗的水。停水期间,密切观察鸡群的状态,防止鸡群因缺水而受到应激。 疾病防治:定期对鸡群进行健康检查,观察鸡的粪便、呼吸道和羽毛等情况,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益生菌,增强鸡群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第4周 每日工作:将鸡舍温度降至24 - 26℃,湿度保持在50 - 55%。保证土鸡有充足的清洁饮水和饲料,根据土鸡的采食情况调整喂料量,避免饲料浪费。每天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杂物,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根据天气变化和鸡群的反应,灵活调整通风量和光照时间、强度。 周二:观察鸡群的行为和精神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若发现有鸡只出现扎堆、嗜睡、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隔离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检查通风和光照系统是否正常运行,确保鸡舍环境稳定。隔离病鸡时,要做好标记,便于后续的观察和治疗。 周四:检查鸡舍的通风和光照系统,确保正常运行。根据天气变化,适当调整通风量和光照时间,保持鸡舍内的环境适宜。如遇高温天气,增加通风量,降低鸡舍温度;遇阴雨天气,适当延长光照时间。调整通风和光照时,要注意避免对鸡群造成应激。 周六:对鸡舍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更换垫料,保持鸡舍的干燥和清洁。消毒后通风至鸡舍内气味清新。消毒时,要注意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确保消毒效果的同时避免对鸡群造成伤害。 免疫接种:21 - 23日龄时,再次使用滴鼻、点眼或饮水的方式接种新城疫 - 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强化免疫效果。接种疫苗前,要检查鸡群的健康状况,若鸡群有疾病发生,要推迟接种时间。 疾病防治:加强对鸡群的疾病监测,定期采集鸡的血液、粪便等样本进行检测,及时发现疾病的感染情况。若发现有鸡群感染疾病,要及时采取隔离、治疗和消毒等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采集样本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样本受到污染。 (三)第5周 每日工作:将鸡舍温度降至21 - 23℃,湿度保持在45 - 50%。继续使用生长中期料,保证饲料营养均衡,满足土鸡生长发育的需要。每天观察鸡群的采食、饮水和精神状态,及时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杂物,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合理安排通风时间,保证鸡舍空气新鲜;光照时间稳定在16小时左右。观察鸡群时,要注意观察鸡群的采食速度和饮水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周一:对鸡群进行驱虫,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如阿苯达唑,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投喂,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同时检查通风设备的过滤装置,如有堵塞及时清理更换。使用驱虫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剂量和疗程使用,避免药物过量对鸡群造成伤害。 周三:对鸡群进行称重,记录平均体重,评估土鸡的生长情况。根据体重情况,调整饲料的投喂量和营养配方。根据鸡群的生长状况,微调光照强度,促进土鸡生长。调整饲料投喂量时,要根据鸡群的实际采食情况进行调整,避免饲料浪费或不足。 周五:对鸡舍进行带鸡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方法进行喷雾消毒,杀灭空气中的病菌和病毒。消毒后增加通风量,快速排出有害气体。喷雾消毒时,要注意喷雾的高度和角度,确保消毒剂能够均匀分布在鸡舍内。 免疫接种:28 - 30日龄时,通过饮水的方式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疫苗二免,巩固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力。进行二免前,要对鸡群的抗体水平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二免。 疾病防治:密切关注鸡群的健康状况,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预防疾病的发生。若发现有鸡群感染疾病,要及时采取隔离、治疗和消毒等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隔离病鸡时,要对病鸡接触过的物品和环境进行彻底消毒,避免疾病传播。 四、育肥期(6 - 出栏) (一)第6周 每日工作:将鸡舍温度保持在20 - 22℃,湿度保持在40 - 45%。更换为育肥料,增加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含量,促进土鸡的快速生长和育肥。每天观察鸡群的采食、饮水和精神状态,及时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杂物,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保持稳定的通风量和光照时间,为土鸡生长提供良好环境。更换饲料时,要注意观察鸡群的采食情况和粪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调整饲料配方。 周一:对鸡群进行分群饲养,根据鸡的体重和生长情况,将大小相近的鸡放在一起饲养,便于管理和投喂饲料。根据分群后的鸡舍布局,调整通风口的角度和光照分布。分群时,要注意保持鸡群的密度适宜,避免鸡群过于拥挤。 周三:对鸡群进行称重,记录平均体重,评估土鸡的生长情况。根据体重情况,调整饲料的投喂量和营养配方。根据鸡群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微调光照强度和通风量。调整通风量和光照强度时,要注意观察鸡群的反应,确保调整后的环境有利于土鸡的生长。 周五:对鸡舍进行带鸡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方法进行喷雾消毒,杀灭空气中的病菌和病毒。消毒后保持通风,确保鸡舍空气质量良好。消毒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避免吸入消毒剂对身体造成伤害。 免疫接种: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和抗体监测结果,适时进行疫苗的补充接种,确保鸡群的免疫力。进行疫苗补充接种前,要对鸡群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确保鸡群能够耐受疫苗接种。 疾病防治:定期对鸡群进行健康检查,观察鸡的粪便、呼吸道和羽毛等情况,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药物,增强鸡群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添加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效果。 (二)第7周及以后 每日工作:保持鸡舍温度和湿度的稳定,根据土鸡的生长情况,合理调整饲料的投喂量和营养配方。每天观察鸡群的采食、饮水和精神状态,及时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杂物,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持续关注通风和光照系统的运行,确保环境稳定。调整饲料配方时,要根据土鸡的生长阶段和体重变化进行调整,确保饲料的营养能够满足土鸡的需求。 周一:检查鸡群的生长情况,淘汰生长缓慢、体弱多病的鸡只,提高鸡群的整体质量。同时检查通风和光照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设备正常工作。淘汰病鸡时,要对病鸡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疾病传播。 周三:对鸡群进行称重,记录平均体重,评估土鸡的生长速度。根据生长情况,调整饲料的营养配方和投喂量,确保土鸡能够快速生长。根据鸡群的生长状态,微调通风和光照参数。调整通风和光照参数时,要注意逐渐调整,避免对鸡群造成应激。 周五:对鸡舍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更换垫料,保持鸡舍的干燥和清洁。消毒后充分通风,保证鸡舍环境适宜。更换垫料时,要注意选择质量好、吸水性强的垫料,为土鸡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免疫接种:根据抗体监测结果,适时进行疫苗的补充接种,确保鸡群的免疫力。进行疫苗补充接种时,要注意疫苗的保存和使用方法,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疾病防治:加强对鸡群的疾病监测,定期采集鸡的血液、粪便等样本进行检测,及时发现疾病的感染情况。若发现有鸡群感染疾病,要及时采取隔离、治疗和消毒等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隔离病鸡时,要对病鸡的活动区域进行彻底消毒,切断疾病传播途径。 (三)出栏准备 出栏前药物停用:在土鸡达到出栏体重和日龄前7 - 10天,停止使用所有药物和添加剂,确保土鸡的质量安全。同时,对鸡群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确保无疾病感染。 运输准备:提前3 - 5天
0 阅读:0
格自三农杂燎

格自三农杂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