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剧“砍集数”?长视频的焦虑无处遁形

眸娱 2025-01-17 16:14:34

长视频的“限集令”又要来了?近期关于优酷自2025年实行“限集令”的消息在互联网上疯传,多位自称业内人士的网友透露优酷将不再过会16集以上的项目,主要是针对自制剧和定制剧,版权剧目前并未受此限制。针对“砍集数”的传闻,优酷方并未公开回应新规,但经过骨朵影视多方求证,确实已经有不少业内人士包括制片方接到了平台方传递的减集数的信号,不过关于具体落地实施还尚未有细则公开。

“限集令”在剧集市场倒不是一件新鲜事。2020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就已经规定,电视剧网络剧的拍摄制作提倡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客观来说,这次“限集令”的颁发并未对剧集创作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方面是虽然早期有87集的《如懿传》、78集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类超长篇电视剧,但40集其实是剧集市场更常见且理想的状态,依旧属于长剧范畴;另一方面是平台剧方摸索出了分上下两部播出的模式来延长集数,《星汉灿烂·月升沧海》两部加起来共56集、《沉香如屑·沉香重华》两部共59集。不过后续广电总局发布新规要求同系列剧集与前一部开播间隔不得少于12个月,禁止了这种钻空子的模式。

相比于从80集压缩至40集的量变,40集压缩至16集无疑是一场从长剧迈向短剧的内容质变,整个影视制作环节中的剧本创作、拍摄周期、购销模式等各个流程都将进行革新。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相关从业者和长剧观众说不忐忑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要变?2024年末的微博视界大会上,优酷副总裁谢颖在演讲中公布了一组数据:长视频用户前五集的弃剧率在50%以上,剧集的完播率只有20-30%。数据证明,长视频用户的留存率越来越差,当下大多数观众已经很难完完整整追完一部40集长剧,倍速看、跳过看甚至是中途弃剧,成为了观众共同的选择,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长剧“注水”越来越严重。基于内容平台拉新的需求出发,在最短时间内留住用户,内容创作上往往会将最精彩的情节放在前五集,实现爆点前置,这就难以避免会出现剧情节奏混乱以及中后期剧情拖沓的问题, 近几年“烂尾”“加戏”已经成为了长剧的标签,“水内容”大大提升了观众的弃剧率。另一方面是短剧、短视频不断改变着大众的观剧习惯,快节奏、多爽点的短剧带给观众更即时、更具有冲击力的情绪体验,大家已经很难再适应长剧集较长的前期铺垫与世界观构建,更习惯于“直接开大”。内容侧和观众侧的内忧外患导致长剧越来越难留住用户,也造成了2024年剧集市场遇冷的困境。

根据云合数据,以集均2000万播放量为分界线,2023年长视频平台共有63部国产剧超过了这个数据,而2024年则只剩下54部,同比下滑了将近14%,长视频观众正在加速流失。但与长剧的遇冷相反的是,长视频平台对于短剧的探索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2024年,共有8部20集以下的短剧云合集均播放量破2000万,而2023年仅有4部,同比增长了50%,其中优酷独播的仅10集的《新生》、腾讯独播的18集的《猎冰》成功挤进了云合集均年榜前十,爱奇艺的8集迷你剧《我的阿勒泰》拿下了豆瓣2024评分最高华语剧集NO.2。

短剧为长视频平台带来的不止有热度和口碑,据优酷副总裁谢颖透露,白夜剧场10集的《新生》和21集的《边水往事》,成功跻身2024年站内集均收入前三名,甚至在优酷历史上收入排名也挤进了前六。短剧集在热度、口碑和商业化层面的全方位成功,或许正是促使平台做出“砍集数”决策的关键原因之一,谢颖在2024年末的微博视界大会上就传达过“限集令”的信号:当整体内容创作能力无法一蹴而就地提高时,先用“浓缩”卷起来,拧干水分,保留精华,提升节奏。其实不仅仅是优酷,爱奇艺也公开表明了未来深耕精品短剧的计划。在1月13日刚刚举办“精品微短剧产业交流会”上,爱奇艺与红果短剧宣布达成深度合作,将启动IP联合开发、联合出品、成品内容授权等合作,共创精品微短剧。事实上,2024年爱奇艺已经开始在短剧赛道发力,全年站内上新的短剧多达51部,一年的上新数量就超过了2010年创立至2023年以来13年间的短剧数量总和。

现阶段,三大长视频平台中,只有腾讯视频依旧在按部就班坚持做精品长剧,不过马化腾也在年会上透露,虽然腾讯自己不做低质量短剧,但会投资精品短剧。综合当下的市场环境来看,长视频的内容焦虑、拉新焦虑、会员焦虑,在短剧的冲击下无处遁形,剧集集数的变革已经是大势所趋。

会越变越好吗?客观来说,集数的变革,对于长剧的内容制作以及市场化确实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2020年广电总局下发“限集令”的原因就在于,剧集在创作过程中过度强调商业属性、经济效益而去人为拉长集数、对故事情节“注水”,导致了叙事节奏拖沓、拉低艺术水准、影响观看审美等一系列问题。限制集数确实是控制“注水”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集数的减少意味着内容体量的进一步压缩,或许会促进剧集在生产过程中删除一些无效情节、加快剧情节奏,使剧集内容连接达到更紧密的状态,这种类似于短剧的创作结构确实有助于剧集“拧干水份”,内容体量层面的短剧化也更契合当下观众的观剧习惯,市场效果可能会更好。目前市场上确实是存在一些成功的短剧集,比如12集的《隐秘的角落》、18集的《漫长的季节》、10集的《新生》,以各平台的悬疑剧为主,因为悬疑题材的表达本身就具有快节奏、强情节的特色,在创作中可以绕过情感和环境铺垫,是非常适合进行短剧化开发的题材。而另一类适合短剧集开发的是IP系列剧,比较成功的是腾讯视频打造的潘粤明版《鬼吹灯》系列,除了《龙岭迷窟》18集之外,另外三部均保持着16集的篇幅,同一套制作班底、演员阵容,稳定的作品输出,与美国季播剧的模式高度相似,且已经培养出了一批忠实受众。

问题在于,虽然平台在短剧集的制作上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题材都适合压缩集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为代表的古装家庭剧,这类社会面貌复杂、出场人物众多、时间空间跨度较大的剧集,本身就需要大量篇幅进行铺陈,才能够达到戏剧艺术效果,如果“一刀切”缩减集数并不利于多种类题材作品的发展。总结来说,短剧集其实更适合呈现阶段性的故事,比如悬疑罪案剧针对某一个案件展开延伸表达,但现阶段在剧集市场占据主流的都市剧、家庭剧、职场剧是以展现人物成长为故事主线,确实需要一定的篇幅进行情感铺垫,很难“压缩”处理,将这类题材进行短剧集开发,对编剧的要求就更高了。

在长剧转型的过程中,编剧的工作模式、内容创作逻辑、剧集制作周期乃至观众的观剧习惯都会发生较大的转变,甚至短期内都很难探索出一个成功的短剧集模式。理想状态下,或许可以探索出一种类似于美国季播剧的模式,按季制作剧集,根据市场反馈来决定后续的开发计划。比如美国最成功的医疗题材系列剧《实习医生格蕾》第一季仅有九集,在获得相当好的市场反馈后,第二季就增加至27集,目前已经制作到第21季,相当长寿。但这毕竟是一种理想状态,需要整个影视制作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互相配合,编剧如何自始至终保持高水准?演员如何调整状态协调工作时间?导演如何保证拍摄制作水平?腾讯视频打造的潘粤明版《鬼吹灯》系列第一部《龙岭迷窟》豆瓣评分高达8.1分,最新的《南海归墟》下降至仅有6分,短剧集的制作并不是简单的缩减集数。不能否认,长剧的革新确实会面临着阵痛,内容层面、经济层面的损失是无法避免的,但当下国产长剧的问题也实实在在存在。叙事表达不够精炼有效,对一些无意义的内容进行大篇幅的扩展,导致整部剧的节奏出现问题,观众也越来越不适应,国产剧市场愈发低迷,转型确实是大势所趋,长视频的震荡期已经到来。

0 阅读:0
眸娱

眸娱

眸娱-不止于娱,聚焦文娱新产业,洞察资本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