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大结局,我还是不喜欢这部剧,编剧能力非常差

宜楠看电视剧 2023-04-11 06:46:00

断断续续看完了《人生之路》这部剧,虽然已经知道偏离了路遥原著小说的核心,但等到看完大结局,更加觉得,这部剧的编剧以后还是别碰经典小说了,要么自己弄个原创意淫就好。

很明显能够感觉到编剧对于上海赤裸裸的狂热,那种谄媚几乎是跪在地上膜拜。浮夸的城市戏完全失去了那种厚重的年代感,反而透露着一种理想化的不真实。

路遥的小说想表达的是“人生的路虽然漫长,可紧要关头却只有那么几步”,电视剧《人生之路》要表达的则是“人生处处充满算计”,这从一开始价值就存在偏差,怎么去改编?更不用说续写了。

个人对陈晓没意见,他按照剧本塑造出了一个让人讨厌的高加林,一个清高自傲的高加林。

但我总觉得这个角色太过单薄,缺乏那种对苦难透彻的认识,以至于他的所有奋斗都显得干巴巴。这并不是陈晓的错,而是编剧的没能力。

如果想要把后半部分城市戏份写好,写的有生活基础,让剧中角色在城市生活更有说服力,那么,前期的农村戏就必须接地气,就必须深挖时代背景下农村的各种细节。

但编剧功力不够还不想按照原著改编,随心所欲构建着她以为的陕北农村。那种贫穷,那种苦难,那种时代发展中的农村悲欢离合,都像刻意呈现一样,脱离生活轨道。

很明显能够感觉到,编剧前半部分叙事的急匆匆,因为不了解农村,或者说压根不想去真实了解那时候的农村。于是,急于把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等角色送往城市,从而好撇清和农村的关系。

再者,编剧脑海里对于苦难的理解,还停留在用死人说话上面。

所以,当观众原以为马栓可以给巧珍幸福生活时,编剧把他写死了,目的就是凸显所谓人生的苦难,让巧珍在失去所有依靠后绝地反击。

可这样做真的是观众愿意看到的吗?把马栓写死就真的代表苦难吗?

后半部分基本上是以“被顶替的人生”作为主线展开。

高双星和高加林因为“高考顶替”走上了不同道路,结尾处两人又互换身份,高双星成为老师,高加林成为作家,以一种错位完成首尾呼应。

可这样“白莲花”的结尾真的不知道在强调什么?高双星没有得到最严厉的惩罚,反而和高加林握手言和。如果这是现实,确定能如此处理?无论法律还是道德,都很难说得过去。

我记得《幸福到万家》里也有高考被顶替的桥段,也是这种握手言和的处理。如果不能戳破现实的暗疮,不能起到警醒作用,那就不要编进电视剧里。

哪怕《人生之路》按照原小说那样,高双星只是顶替了高加林当老师的资格,然后再去展开双方的人生之路,是不是更好一些?

路遥小说里,农村和城市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肉体和灵魂的矛盾,远方是想要追求的目标,可却又被农村牵绊住脚,那种挣扎和纠结,我想很多那个时代的农村人深有体会。

基于中篇小说《人生》,路遥创造出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更加透彻地讲述了农村和农村人在时代发展中的变化。

路遥小说聚焦的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被农村束缚却向往城市的彷徨和茫然,如果你是高加林,你也不知道怎么选择。

所以,路遥只呈现过程,不去决定结果,因此小说结尾是开放式的。

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喜欢电视剧《人生之路》的原因,因为我不知道编剧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从头到尾我都能闻到一股子功利的味道,糟蹋了原著不说,还散发着对农村的厌恶以及对大城市,尤其是上海的偏执,这夹带私货的做法,属实恶心。

0 阅读:0
宜楠看电视剧

宜楠看电视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