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水平最高的8首五律,水平不逊色于盛唐五律佳作

风轻云逸 2024-12-13 19:23:15

对格律诗发展史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初唐是格律诗最重要的完善期,经过初唐众多诗人的努力,格律诗最终在盛唐成型,并达到了史上的第一顶峰。

初唐虽然是格律诗成熟期,但也有很多精彩的格律诗问世,例如本文介绍的这8首五律。

初唐水平最高的五律都有哪些?下面这8首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8首诗中佳作,看看你能猜到其中几首。

第1首 初唐王绩的《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是一首很精彩的田园诗五律,是王绩的代表作,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满是作者渴望归隐田园之情。

全诗用语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是初唐最早的一首五律,独具特色,别具一格。

第2首 初唐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的朋友晋陵的陆县丞写了一首《早春游望》,杜审言读后写了这首和诗。

此诗写诗人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作者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惊新”之意。中间两联是名句,写出江南新春景色,抒发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感。尾联直抒胸臆,道出作者伤春的本意。

此诗结构细密,字字锤炼,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栩栩如生,历历在目。

第3首 初唐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是初唐最精彩的元宵节之诗,是作者苏味道在皇帝组织的元宵夜赛诗会上的夺魁之作。

此诗写尽唐朝东都洛阳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让千年后的我们不必亲临其境,就能感受到当时元宵节火树银花、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热闹非凡的景象。

第4首 唐朝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五律是送别诗中的千古绝唱,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常被人挂在口头的千古名句,这是年轻早逝的王勃带给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此诗语言清新,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全无送别诗中的离愁别绪,基调明快爽朗,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第5首 初唐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是“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代表作,是一首写军旅生活的精彩五律。

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们的爱国热情,他们辞京后出战,气势磅礴,通过激烈的战争和壮阔的边塞之景,抒发作者“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感慨,满是作者渴望弃笔从戎、保边卫国的豪情壮志。

全诗对仗工整,结构紧凑,笔力雄劲,壮怀激烈,是初唐不可多得的五律佳作。

第6首 初唐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是一首很精彩的托物言志诗,是骆宾王的代表作之一,此诗中“蝉”与“己”完美融为一体,难以区分。

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则天,遭到诬陷,以贪赃罪名下狱,他在狱中以蝉比兴,借蝉寓己,通过咏诵蝉在艰难环境中的高洁品行,表达自己无辜、希望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诗物我合二为一,感情充沛,用典自然,语意双关,是咏蝉诗不可多得的佳作。

第7首 初唐沈佺期的《杂诗三首》其三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这是一首闺怨诗,也是一首很精彩的反战诗。

此诗借闺中少妇渴望夫君征战成功,一举克敌,使家人早日团聚,抒发渴望人民安居乐业的感情。

此诗构思新颖精巧,由情生意,由意足情,言短意长,含蕴不尽,回味无穷。

第8首 初唐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宋之问是武则天的宠臣,唐睿宗执政后,宋之问成了谪罪之人,被发配岭南,途经大庾岭北驿时,他触景生情,胸中充满了忧伤和痛苦,加之怀土思乡,故写此诗抒怀。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

全诗低回婉转,感情真挚动人,虽写“愁”,但全篇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初唐最精彩的8首诗分享完了,这些诗确实水平很高,不逊色于盛唐经典五律,很值得推荐给朋友们欣赏,值得细细品读和回味。

朋友们,初唐精彩的五律,除了文中这些,还有哪些?欢迎分享高见。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