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昌平区发布了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释放科技创新资源潜力,加速科技服务市场主体集聚,构建具有昌平创新特色和优势的科技服务业体系。预计到2026年,昌平区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主体将达到约300家,年营业收入将超过500亿元,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将达到约12%。
《行动计划》按照“3434”行动思路,围绕服务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发展“三大导向”,聚焦研发设计、工程技术、检验检测和科技推广“四大领域”,集聚头部机构、专业化服务机构、高校成果转化机构“三类主体”,构建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服务“四类群落”,提出了16项具体措施。
昌平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是持续激活央企“头雁效应”、助力民营头部企业做大做强、吸引高水平专业化服务机构、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型企业队伍等,打造医药健康产业全链条服务群落、先进能源技术产业化服务群落、先进制造业“全周期”服务群落等重点群落。培育布局未来技术源头创新服务、拓展科技成果转化“试验田”、构建新型孵化服务体系等前沿赛道,同时加强人才吸纳与培养、强化科技金融赋能、推进国际化交流合作、加大空间资源保障力度等。
到2026年,昌平区将集聚一批技术先进、运作规范、开放共享的科技服务业公共平台,高质量科技服务生态基本成型,推动全区技术交易额突破450亿元,国家级科研平台数量超过55个,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全面增强,创新创业生态步入全市和全国前列。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孙云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