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0月22日,外交部释放出一条好消息,关于中印边境问题,双方达成了解决方案协议,中方给予积极评价。
而印度外长苏杰生在21日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与中国在边境巡逻问题上达成了协议,恢复到2020年的位置。
也就是说,这次中印达成的协议将会让双方恢复到中印边境摩擦之前的状况。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过去4年里,双方都会在边境驻扎军队,冬季来临就撤离,开春就接着来。如果本次协议未落实,开春之后双方大部队会继续驻扎。但如果协议落实后,那明年开春大部队将不会来。
所以说,今天中印达成协议,意味着双方都会控制在边境地区的军队数量。
除此之外,双方还会对实控线进行探讨。
在以往只要有驻军、有哨所甚至是有过巡逻痕迹,都可以认为是实际控制。
但今天,边境地区必须要划定实控线,而且需要驻军和哨所关卡来解决。
关于巡逻的规则,以前都是你巡你的,我巡我的,只是在时间上错开。
但今天,双方估计会在实控线附近共同训练,各自派出巡逻队,在实控线有一定的距离外巡逻。
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中印双方这4年多谈的都是“边界撤军问题”,并不是涉及主权和领土归属。
因为关于中印边界问题难度非常之大,我们不可能恶搞放弃阿克赛钦,印度也不愿意放弃藏南地区。
所以双方一直部署兵力在边境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只能从最根本的“撤军问题”上解决,减少双方的摩擦。毕竟基于当下的国际大环境,对于中印双方来说,这都是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关于中印边境问题达成协议,外媒也给出了不一样的评价。
德国媒体《德干先驱报》指出:为了10月份的金砖国家峰会的顺利举行,11月份的G20峰会,中印达成协议也是意料之中。因为印度方面希望可以与中国保持沟通谈话,进一步扩大经贸合作的可能。
德媒这一番评价的背后并非空穴来风。
因为曾在9月11日,《彭博社》就报道过:中国建议电动车制造商确保先进的电动车技术留在国内,对于印度市场,关键零部件应该在中国生产,只出口成套设备在当地组装。
而日本媒体《日本经济新闻》评价的更为直接,它说:“莫迪为了迎合印度国民感情而推出的抵制中国行动失败了。”
在日本媒体看来,印度政府过去几年时间所呼吁的“抵制中国产品”,以此来推动印度本土生产,促进印度制造业,推动印度原材料以及工业设备国产化率,同时可以向围堵中国的美国邀功。
但现实却让印度很意外。
因为印度这几年的国产制造业不仅没有起色,反而越发依赖中国。
甚至有印度高官直言:印度的私营企业根本就不听从印度政府的指挥。
事实上,这几年印度在化学原料、汽车零配件、电子设备、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都离不开中国市场。
所以日本媒体才会嘲讽:莫迪当局不得不承认,想要让印度快速发展,必须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日媒这一番话或许有点过分了,但大体来看确实没错。
因为曾在7月份,印度外长苏杰生在东盟会议上也说了:希望中印关系可以持续稳定,双方应该以使命感和压迫感来处理问题。
苏杰生直接提到了“使命感和压迫感”,不难发现印度意识到与中国的关系没搞好,会直接影响到印度的经济发展,完全不符合印度发展利益。
正如印度商贸大咖古普塔所说的:“中国严谨的工作文化,可以对印度工业产生积极影响,印度企业可以从中国的制造和技术进步中获益良多。”
这几年莫迪一直在说印度要崛起,要追赶中国,要超越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口号,到头来才发现,印度这几年所谓的“努力追赶”,根本就离不开中国。
特别是中印边境摩擦那几年,印度经济可以说是停滞不前。
再加上如今的国际大环境动荡不安,中印双方作为人口大国,必须要达成边境协议,落实好解决方案,才是对印度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当然了,关于印度这个国家,我们必须要时刻保持警惕,同时也不能小觑了印度。
因为在我们身边野心很大的国家无非两个,一个日本,一个印度。
日本无需解释,从古至今都对我们的领土垂涎三尺。
那印度也是如此,庞大的人口和市场,再加上不断飙升的“大国雄心”,让印度一度幻想着自己已经超越了中国。
因此,基于当下的国际大环境,或许我们不喜欢印度,但必须要拉拢一切可以对付美帝国主义的力量。
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只要中印双方交好可以让美国坐不安,睡不着,那我们给印度个台阶下又如何?
还是那句话,印度战略性改善两个关系,是为了改善印度经济发展。
那我们欣然接受印度相向而行的同时,也保持了自身的战略定力以及对印度野心的清醒认识。
两国关系可以有所缓和,但绝对不是“冰释前嫌”,因为这是基于印度对于自身发展,对于其庞大野心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