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征收“54%”关税!俄罗斯发表言论,外媒:事情闹大了

昔日数码 2025-04-06 21:27:11

2025 年 4 月 3 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价值 3700 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叠加既有税率后综合关税高达 54%,这是特朗普政府自 2018 年贸易战以来最激进的一次关税行动。

此次加税清单覆盖电动汽车、半导体、太阳能组件等战略领域,试图通过 "重建美国制造" 来扭转其产业空心化困局。

然而,这一政策甫一出台,便引发全球供应链的剧烈震荡。

一、关税炸弹的全球冲击波

经济数据的荒诞悖论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输美商品价格指数在政策发布后立即跳涨 12%,沃尔玛、塔吉特等零售巨头紧急召开闭门会议,商讨如何将 70% 的涨价压力转嫁给消费者。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政策宣布次日暴跌至 47.3,创下 2023 年以来新低。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詹金斯尖锐指出:"美国企业正为每块中国产电路板多支付 38 美元关税,而本土替代产能至少要 18 个月才能形成。" 这种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政策,直接导致苹果公司推迟在德州建设第三座芯片厂的计划,83% 的科技企业表示将被迫削减研发投入。

盟友体系的集体崩塌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不仅冲击中国,更引发盟友体系的连锁反应。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对美钢铁、铝产品加征 25% 报复性关税,欧盟威胁采取反制措施,日本公开表示失望,墨西哥女总统辛鲍姆直言 "绝不屈服于霸权"。就连美国传统票仓的农业州也陷入恐慌,爱荷华州大豆期货价格暴跌 15%,玉米库存积压创十年新高。美国农业联合会数据显示,仅爱荷华州就将损失 23 万个就业岗位,这正是中方强调的 "打蛇打七寸" 战略智慧。

二、莫斯科的 24 小时闪电破局

当全球市场还在消化这场关税地震时,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于 4 月 4 日召开紧急记者会,以罕见的尖锐措辞抨击:"华盛顿正将 WTO 规则手册扔进碎纸机,这种经济恐怖主义终将反噬自身。" 她同时强调,中俄经贸合作的列车 "不仅不会减速,反而会加装战略引擎"。

能源与粮食的双重反制在美方宣布加税后 12 小时内,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已启动对华出口商品清单紧急修订,将小麦出口优先配额向中国倾斜 15%,同时批准西伯利亚粮食走廊扩建计划。该走廊设计换装能力为每年 800 万吨谷物、豆类和油料作物,通过建设 7 个枢纽流水线谷仓塔及远东海上终端,俄罗斯东部地区完全可以将粮食总产量提高到目前的 3 倍。更值得关注的是,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同日宣布,将远东管道对华供气价格锁定在长期协议价,拒绝跟随国际气价波动 —— 此举直接抵消了美国对华能源遏制的企图。

货币与技术的深度协同俄罗斯央行宣布将人民币在外汇储备中占比提升至 24.3%,同时启动卢布 -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压力测试。这种 "去美元化" 的战略布局,与中国在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关键领域技术攻关等方面的举措形成共振。在哈尔滨举行的中俄经贸论坛上,两国企业签署了价值 217 亿美元的 32 项合作协议,涵盖从北极液化天然气到贝加尔湖水资源开发的创新领域。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李成指出:"当美国试图用关税制造 ' 经济孤岛 ' 时,中俄正在欧亚大陆搭建 ' 去美元化 ' 的贸易走廊。"

外媒评价道:事情被闹大了!

三、中俄经济生态的战略突围

面对美国的关税绞杀,中俄悄然织就的经贸安全网开始显现威力。这种合作并非简单的抱团取暖,而是重构全球经济规则的战略突围。

产业链的深度绑定中俄在能源、科技等领域的深度协同,正在重塑欧亚大陆的经济地理格局。俄罗斯的稀土资源与中国的加工技术形成互补,中国对俄出口的半导体设备同比增长 42%,俄罗斯对华出口的原油、天然气则分别增长 28% 和 35%。在北极地区,中俄合作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年产能突破 1650 万吨,占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份额的 12%。这种 "资源 - 技术" 的深度绑定,使得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切断中俄供应链的企图彻底落空。

货币体系的平行竞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中俄合作中加速推进。截至 2025 年,人民币在俄罗斯出口结算中的份额已达 34.5%,金砖国家贸易中本币结算比例接近 40%。沙特对华石油交易启动本币互换,印尼宣布新首都建设优先使用人民币结算,美元霸权根基动摇。俄罗斯央行的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中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 67%,占两国贸易总额的 29%。这种 "去美元化" 的浪潮,正在动摇美国金融霸权的根基。

四、华盛顿的战略困局与误判

特朗普政府显然低估了中俄联动的化学反应。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米勒曾自信预测:"只要将关税税率拉高到 50% 以上,中国制造就会失去魔力。" 但现实是,中国对美出口额虽下降 18%,却在东盟、金砖国家市场实现了 23% 的同比增长。更具象征意义的是,比亚迪在加税令颁布 72 小时后,宣布获得俄罗斯 2000 辆电动巴士的超级订单 —— 这恰好是被美国关税重点打击的领域。

企业界的集体抗议美国企业界的焦虑正在转化为政治压力。在 4 月 5 日的白宫经济顾问会议上,亚马逊、微软等科技巨头联名警告:中国稀土出口管制配合俄罗斯的钯金限运,可能使美国半导体产业面临 350 亿美元的损失。农业州的抗议更为激烈,爱荷华州大豆协会主席怒斥:"我们失去的不仅是 30 亿美元订单,更是耕耘了二十年的中国市场。" 这种内部分裂削弱了美国的政策执行力,加速了霸权崩塌的进程。

法律与政治的双重危机美国国内政治分歧也在加剧。加州宣布绕过联邦与中墨加直接谈判,13 州议会联名起诉关税违宪,佛罗里达州企业甚至将特朗普告上法庭,指控其关税政策违宪。更耐人寻味的是,3 月下旬特朗普秘密派遣心腹 —— 蒙大拿州参议员戴恩斯抵京,以 "促进贸易关系" 为名请求对话。中方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此冷然回应:"诚意不是靠特使级别体现,而是看实际行动。" 这种从 "极限施压" 到 "暗送秋波" 的转变,印证了王毅外长的论断:"关税战没有赢家,美国终将自食苦果。"

五、新冷战铁幕下的秩序重构

这场关税风暴恰似 21 世纪版的 "斯姆特 - 霍利关税战" 重现,但历史不会简单重复。1930 年代美国挑起贸易战时,其工业产值占全球 40% 的绝对优势已不复存在。如今,中俄两国贡献了全球 33% 的制造业增加值、41% 的能源产量和 28% 的粮食产出,这种结构性力量对比的质变,使得单极霸权的关税武器日渐失灵。

全球觉醒的连锁反应美国的单边主义已引发全球性反噬:

产业链重构:西门子、高通等跨国企业加速向中国转移产能,欧洲对华投资额同比激增 42%。

去美元化浪潮:印尼宣布新首都建设优先使用人民币结算,沙特对华石油交易启动本币互换,美元霸权根基动摇。

国内分裂加剧:加州宣布绕过联邦与中墨加直接谈判,13 州议会联名起诉关税违宪。

多极格局的加速成型在日内瓦 WTO 总部,中俄联合提起的贸易诉讼已进入加速审理程序;在撒马尔罕峰会,上合组织成员国达成 "反对经济胁迫" 的共同声明;甚至在华尔街,高盛分析师开始建议客户增持 "中俄经济圈" 概念股。这些看似分散的动向,实则在勾勒新的世界经济图景 —— 当美国忙着修筑关税围墙时,欧亚大陆的开放型经济网络正以惊人速度生长。

写在最后:历史洪流中的霸权挽歌

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时,或许未曾料到这记重拳会击碎旧秩序的天花板。

54% 的关税税率非但没能遏制中国制造,反而加速了美元霸权的裂变;对俄遏制的步步紧逼,却将两个亚欧巨人推向了更深度的战略融合。

这场 21 世纪最激烈的贸易博弈揭示了一个真理:试图用 20 世纪的手段解决 21 世纪的问题,终将被时代洪流吞没。当华盛顿的政客们还在为关税数字沾沾自喜时,新的世界经贸秩序已在北京与莫斯科的战略对话中悄然孕育。

正如商务部发言人所说:"威胁不是同中国打交道的正确方式,平等尊重才是唯一出路。" 这场关税闹剧的终章早已注定:当 12 支反制利箭离弦之时,霸权黄昏的丧钟已然敲响。

41 阅读:14723
昔日数码

昔日数码

喜爱科技,关注数码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