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乡到伊犁刘锦棠收复伊犁之战,粉碎白彦虎与沙俄勾结势力

有史杂谈 2024-12-11 10:51:53

刘锦棠(1844-1894),字毅斋,湖南湘乡人,清朝收复新疆时任前敌总指挥,也是清末新疆建省的首位“省长”。

光绪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878年1月2日),以刘锦棠为首的西征军成功收复了被阿古柏占领达十多年的新疆南北两路。

而此时的伊犁地区却依然在沙俄的占领之下。

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趁阿古柏侵占新疆天山南北两路之际,武装侵占了伊犁地区,并虚伪地声称无意久占,待中国平定回乱后即交还。

但是当刘锦棠为首的西征军收复新疆南北两路后,沙俄不仅不按诺言交还伊犁,还收留并资助阿古柏残余势力及卖国贼白彦虎等人骚扰我边疆地区,企图以此为借口长期占领伊犁。

据此清俄双方开始了一场拉锯战,而刘锦棠也决定要用战争,在谈判桌外取回那些失去的东西。

那个祸乱西北的白彦虎与阿古柏也要扫入垃圾堆里。

《伊犁条约》签订的背后

光绪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878年7月20日),清政府派吏部右侍郎、署盛京将军崇厚到俄国交涉收回伊犁。

但是光绪五年八月十七日(1879年10月2日),崇厚未经清政府同意,竟在里瓦吉亚与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吉亚条约》。

条约规定,尽管俄国同意交还伊犁九城,但割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特克斯河流域及穆素尔山口,还要求中国支付500万卢布的“代守费”和“俄民损失费”,并准许俄国在嘉峪关、哈密等地设领事馆,给予俄商免税贸易特权。

消息传来,举国震怒,清廷被迫判崇厚“斩监候”,改派曾纪泽前往俄国谈判。

光绪七年正月二十三日(1881年2月12日),曾纪泽与沙俄签订中俄《改订条约》(即中俄《伊犁条约》),沙俄同意交还特克斯河谷和穆素尔山口,但仍割占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并将赔款增加到900万卢布。

但《改订条约》的签订宣告了沙俄在我国伊犁地区殖民统治的结束。

光绪七年十二月十九日(1882年2月12日),俄方正式与我方办理了交还伊犁的手续,伊犁正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曾纪泽因成功签订《伊犁条约》而获得了国内外的赞誉。

英国外交官评论道:“中国迫使俄国做出了它从未做过的事,把吞下去的领土又吐出来了。”

尽管曾纪泽在谈判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与刘锦棠的努力密不可分。

将白彦虎驱逐出去

伊犁地区的收复是中俄博弈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这不仅是对边疆的保卫,也是对清政府尊严的捍卫。

在新疆南路收复过程中,阿古柏余孽伯克胡里和陕西回民败类白彦虎趁机窜入俄国境内。

俄国为了长期霸占伊犁,公然违背国际法准则及与中国签订的条约,隐匿这些人,企图利用他们对中国边境地区进行军事骚扰。

光绪四年夏,刘锦棠招募了有身家的布鲁特人两哨,打扮成商人派往俄国,以经商为名搜集情报,以便中国方面及时掌握敌人的动向,准备随时反抗俄国的武装侵略和伯克胡里、白彦虎残匪的武装骚扰。

光绪四年八月二十六日(1878年9月22日),叛徒白彦虎从俄国官员手中领得通行证,派手下头目金山、马良会、孙依虎由俄境侵犯喀什尔边境地区。

刘锦棠立即派遣罗长祜率总兵夏辛酉等人进行围追堵截,并在壳罕地方将来犯之敌歼灭,阵斩200余人,并无遗漏,上述头目被擒正法。

这一战役显示了刘锦棠对敌情的准确把握和指挥的高超技巧。

光绪四年十二月,阿布都勒哈玛及其子买卖提斯拉木窜入俄境阿来地方,投降了俄罗斯。

俄官令其居边境,阿布都勒哈玛遂勾结早已投降俄国的浩罕酋爱克木汗条勒、阿希木汗条勒、哎买提和卓,准备侵犯中国边境,声言为阿古柏报仇。

光绪五年正月初一(1879年1月22日),敌已窜至博斯塘特勒克地方。

刘锦棠仔细考察地图,与布鲁特部众一起对敌情进行了详细分析,决定伏兵于山谷间,趁敌来攻时歼灭之。

初九日,刘锦棠率军向博斯塘特勒克进发,在顽强拼杀下,阵斩贼首阿希木汗条勒、哎买提和卓、买卖提斯拉木三人,阵斩胖色提17人,浩罕兵700多人及投敌的布鲁特人1400多人,夺获枪炮、军械、马匹、驼只无数。

漏网之爱克木汗条勒、阿布都勒哈玛又逃入俄国。

光绪五年夏,俄国土尔克斯坦总督考夫曼亲自接见了阿古柏的儿子伯克胡里,煽动他说:“倘以伊犁之议两国构兵,为汝复国正在此时。汝先告谕喀什尔人民,令其驱逐华人。”

伯克胡里派爱克木汗条勒与阿布都勒哈玛再次侵犯中国边境。

刘锦棠得到情报后,令守卡军队做好反击侵略的准备。

七月十九日(9月5日),阿布都勒哈玛率3000多人包围了色勒库尔城(位于今塔县)。

色勒库尔伯克将计就计,派健卒20人诈降,谈判时趁敌不备,将阿布都勒哈玛及部下击毙。

随后,刘锦棠率军2000余人由喀什噶尔向色勒库尔进发,至八月初三(9月24日),追至黑子拉提达坂,敌大败,爱克木汗条勒率百余骑翻山而入俄国,刘锦棠部队止步。

此役共亲敌二千数百名,生擒悍贼63名,阵斩胖色提11名,玉子巴什60多名。

每一次伯克胡里和白彦虎残部的骚扰,均被刘锦棠所率领的大军击溃。

这彻底粉碎了俄国利用伯克胡里和白彦虎残部骚扰中国边境,借口边境有警,长期霸占伊犁的阴谋。

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军队及在国际上的地位。

俄国驻华大使布策等对湘军的威名心存畏惧,不敢倾巢东犯。

俄人在与崇厚谈判时,甚至造谣刘锦棠已故,以期动摇中国的军事部署。

这充分说明了俄国对刘锦棠及其所率中国军队的畏惧。

刘锦棠的军事行动不仅成功地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还显示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和智慧。

他的功绩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也在国际外交上赢得了尊重,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通过对敌情的准确分析、合理的战略部署以及果断的行动,刘锦棠成功地击退了侵略者,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历史增添了辉煌的一页。

白彦虎病逝沙俄,刘锦棠收复伊犁

刘锦棠在收复伊犁的过程中,坚持以武力为后盾,有力地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并挫败了沙俄的侵略企图。

光绪五年(1879年)夏,俄国进一步挑衅,土尔克斯坦总督考夫曼煽动阿古柏的儿子伯克胡里等人再次侵犯我国边境。

刘锦棠得到情报后,迅速组织反击,在博斯塘特勒克一带成功歼灭了敌军。

通过伏兵于山谷间,刘锦棠的部队利用地形优势,成功击溃了敌人。

然而,就在刘锦棠率领大军取得重大胜利之际,清政府官员崇厚未经朝廷许可,与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吉亚条约》。

这一条约引发了全国的愤怒,左宗棠和刘锦棠坚决反对这一条约,认为必须通过武力收复伊犁。

左宗棠指出,崇厚签订的条约是不战而丧地,决不能接受。

为了落实武装收复伊犁的计划,刘锦棠立即派人在中俄边界勘测,并绘制了一幅中俄边界图,草拟了进兵伊犁的计划。

左宗棠与刘锦棠决定由金顺军和金运昌的卓胜军对付伊犁俄兵的进攻,刘锦棠与张曜各率本部分别从乌什和阿克苏进兵伊犁。

刘锦棠还提出了从喀什噶尔进兵的建议,以避开葱岭的恶劣气候条件,这一建议更符合实际,得到了左宗棠的同意。

为了加强前线军队的组织与协调,光绪六年(1880年)五月,左宗棠抵达哈密,刘锦棠部队的兵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俄国不断越界挑衅,刘锦棠两次提出强烈抗议,迫使俄军退却。

但是清廷在李鸿章等妥协派的影响下,转向寻求妥协。

七月初,清廷谕旨左宗棠回京,刘锦棠则被任命为帮办新疆军务,全面负责新疆的防务及以武力为后盾收复伊犁的重任。

刘锦棠到哈密后,与左宗棠对中俄两国的武器、资金、兵力及国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中国完全可以与俄国一战。

刘锦棠坚持认为必须通过武力收复伊犁,否则别无他策。左宗棠离开哈密后,刘锦棠重新调整了布防,确保边防各军严密戒备,随时准备反抗俄国的武装侵略。

刘锦棠的坚决备战,使俄国感到在伊犁开战无法占便宜。

俄国在与清廷的谈判中,频繁虚声恫吓,但由于刘锦棠的积极备战,使得曾纪泽在谈判桌上更有底气。

曾纪泽在谈判中针锋相对地回应俄国的威胁,指出中国人民愿意为捍卫领土而战,最终迫使俄国在光绪七年(1882年)签订《伊犁条约》,归还中国领土,而那个白彦虎也病逝沙俄境内,其后人成为今天的东干人。

刘锦棠的战略部署、坚决反抗俄国侵略的决心,以及与左宗棠的密切配合,不仅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还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这一胜利,不仅粉碎了沙俄长期霸占伊犁的阴谋,也彰显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力量。

中华有刘公,左公等人,当为华夏之幸。

0 阅读:24
有史杂谈

有史杂谈

繁花的落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