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终将灭亡?英国科学家计算出人类灭绝时间,我们该如何应对?

远远时尚穿搭 2025-04-05 11:16:48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无论生物怎样强大,都会有灭亡的一天。曾经以为人类有多伟大,谁知也难逃这因果法则。英国科学家用电脑模拟计算出,人类终会灭亡!

这一次人类灭亡不在“人心”,而在“地心”!大陆板块不断移动,未来会形成一个新的“超级大陆”,人类将在何方再谱新篇?

一、地球“移民潮”开启?大陆板块要“走”起来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移民地球是科学幻想小说里的情节,现实中人类早已在做这件事。不过这次不是去火星,而是“移民”大陆!

科学家通过模拟发现,地球上的大陆板块正在以几厘米的速度不断移动。这个过程看似漫长,实际上很迅速。未来会在现有七大板块基础上 形成新的“超级大陆”,并将地球分成不同的气候带。

二、灭绝并非“一朝一夕”,人类会在何时灭绝?

人类会在何时灭绝?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从恐龙到人类,再到人类之后的物种灭绝,都是漫长的演化过程。

恐龙灭绝在6.6亿年前,科学家认为是小行星的撞击。人类的灭绝 将在2.5亿年后,科学家称这次灭绝为“大灭绝”,会因环境变化,导致全球变暖,温度过高和氧气含量降低导致人类难以生存。

三、地球住不下人类,难道连“外星人”也难逃劫难

这些大灭绝事件开始时都并不起眼,像是蝴蝶振翅后,逐渐引发蝴蝶效应。人类也要学会未雨绸缪,应对未来的“灭绝”挑战。

那注定人类的命运十有八九在“超大陆”出现后就会灭绝吗?并不会。 “超大陆”会有更高的温度和更低的氧气含量,但也有 “超级大陆型”植物替代品和超大陆型新动物种群去适应新环境。人类也同样可以。

<第一章>不为明日而忧,做好环境变迁“准备”

准备一:“生态庇护所”,让人类有“家”可归

未来会灭绝不如现在做好准备,不为明日而忧,反而会有“家”可归。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行动起来, 建立一座名为“生态庇护所”的生态避难所。

它位于西北太平洋海域深处, 经过适当的土壤处理,使用苔藓、木耳等植物填充,适当种植水果和木本植物,结合清洁能源利用和水处理系统,完全可以在“新大陆”上存活!

准备二:“人类基因库”,收录人类基因密码

“生态庇护所”并不是人类面对灭绝的终极解决方案,毕竟人类的“未来”还要靠“地球人”去描绘。 “人类基因库”就是人类“未来”的基因密码,也是“人类第二次进化”的起点。

这种“人类基因库”可以用低温或其他方式妥善保存, 尽管人类或许会因恶劣的环境高速进化,人们依然有机会从基因库中取出适合新环境的种群基因,再繁衍成新物种。

准备三:提前进化超大陆型新品种生物,保证食物供应

不过,有些人或许会好奇——人类会“灭绝”,难道地球上的树木、动植物也会全部随之灭绝吗?答案是否定的。

地球是一个自我调节能力强大的生态系统,动植物会根据新环境进化出新的物种。 这也是人类必须要做的:提前进化超大陆型新品种植物和动物,为未来做好准备。

<第二章>人类在“超大陆”存活要靠此关键:科技

关键点一、植物改良技术,进化出适应超大陆的植物

在新环境下,人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 在“生态庇护所”中种植有耐高温、耐高压、耐低氧的植物即可,但这些植物需“人工”选育。

对此, 科学家将用转基因、分子育种等现代植物育种技术进行新品种的选育。不过需注意, 人类种植在“生态庇护所”中的新植物不能随意在地球上种植,以免影响原生态环境。

关键点二、动物改良技术,进化出适应超大陆的新物种

而人类在“超大陆”的发展也要靠“动物改良技术”,人类要从原有的动植物中进行筛选, 进化出适应新环境的新品种。

例如变成耐高温的变色龙,体内储存足够的水分,便可在沙漠中生存;或进化成具有高效光合作用的“超级生物”, 或仿生合成其他耐高温生物的基因,耐高温、耐干旱、耐缺氧皆非难事!

关键点三、生态技术,消灭超大陆产生的有害物质

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面临“超大陆”的挑战,那也无需担心氧气含量过低、温度过高等问题。 “生态技术”将是人类应对未来的另一大“武器”,也是关键点之一。

“生态技术”与人类当前的技术有本质区别。 生态技术会更多地模仿和应用自然规律,在技术的同时也更注重生态建设。其在处理空气污染、植树造林等方面有卓越表现, 可建设生态工厂、生态城市等。

<第三章>人类要有“家”可归,“生态庇护所”要建起来

今天的“生态庇护所”还只是科学家们的设想, 还需借助人工选择、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技术对植物进行基因改造;同时借助人工培育、人工杂交等方法人工选择出优质种群。

在此期间,人类需做好长期“流浪”的准备,或长期生活在地下等新生存空间。“生态庇护所”虽难以避免人类的“流浪”,但可为人类提供一个“家”可归。

“选项一”、地下城市,成为新生存空间的“黑马”

面对未知的人类生存环境,人类还可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如地下城市等。 “生态庇护所”中的植物可视情况在地下城市建设中进行适当的种植。

不过, 深埋地下的城市也会面临光照不足的问题,可在墙壁或顶部设置光伏发电板等 ,借助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进行人工光照。也可在城市中心建设一些大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供电。

“选项二”、星际移民,探索火星外更适合居住的星体

建造“生态庇护所”、地下城、探索火星……人类在存亡关头,开启了多项尝试。火星移民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星际移民方案。

火星与地球同为类地行星,若火星未来也不可居住,大可探索其他星体。 “冥王星”、“欧罗巴”、“凯罗斯”、“艾俄洛斯”等。这些星体与地球有着相似的生态环境,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做法一、科学研究要走进人们的视野,鼓励科技创新

做好应对“大灭绝”的准备,并非人类的“最终目的”。人类要在未来站稳脚跟,还需在各方面“进化”, 最重要的便是做好“科学研究”普及。

曾几何时,人们一听到“科研”就遥不可及,一听“知识产权”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科学研究走出了书本,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用更易懂的方式普及知识, 鼓励大家参与科技创新。

做法二、加强生态保护意识,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环境的变化往往是人类“大灭绝”的主因。人类做好自身的“防护”,也要做好地球的“辩护”。 加强“生态保护”意识上,杜绝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日常生活中 做好垃圾分类、爱护植物动物、尽量选择绿色出行、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等。若每个人都做出一点小改变,便能产生蝴蝶效应,为地球贡献大改变!

做法三、探索新生态体系,建设“生态庇护所”

人类要为“超大陆”做准备,在环保意识上做好自己后,后续更需要新生态体系的探索。 科学家要开发更高效的碳捕集技术,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缓解全球变暖。

同时, “生态庇护所”要建设起来,为未来生存做准备。 “生态工厂”、“生态城市”等生态技术要及时启用起来,不仅应对未来,还能为人类当下做贡献哟~

不是人类的“昔日辉煌”的收藏品,也不是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而是地球上“生态文明”的缩影…… “人类博物馆”在建设中。大树、蝴蝶,一切生命皆有其精彩。

人类是宏观宇宙、地球生态圈最神奇的存在,面对可能的灭绝,咱们该做的是 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而非恐惧、放弃希望!

“人类博物馆”告诉我们, 人类文明是一场接力赛,若有人类“灭绝”,那就是一次新的接力赛。我们仍会因自身的精彩,去探索新大陆,遇见新朋友……

未来的路怎么走,科学家早已按下了“快进键”,不管未来会怎样,不管人类会在哪个“超大陆”,都不必太担忧,做好准备,接棒人类文明的下一程。

1 阅读:195

评论列表

凡尘微雨

凡尘微雨

2
2025-04-05 19:29

所谓的生存与发展,无非是蚁食蓝星,终有尽时。

远远时尚穿搭

远远时尚穿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