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野这个人真是有意思,从小就会画画,后来又去演话剧,还当过地下工作者,改过名字,演过姜子牙,跟老婆在舞台上演了一辈子戏,到老了得了癌症也不治,就这么安安静静地走了。
他年轻时考上了中央美院,那时候谁能想到他后来会成为话剧演员,可能是因为会画画的人对艺术特别敏感,所以在舞台上也能把角色演得特别生动。
在北京人艺的时候,他总是能把握住角色的精髓,可能跟他画画的功底有关系,因为画画的人对人物形象特别敏感,知道怎么把一个角色的特点表现出来。
那时候话剧可是个稀罕物,大家都爱看,他在舞台上一站,就能让观众感受到那种特别的气质,好像天生就该在舞台上似的。
他演的秦仲义,从意气风发到后来的落魄,整个人物的变化特别真实,好像真的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沧桑似的。
在《封神榜》里演姜子牙,那个仙风道骨的样子,现在想想都觉得特别像,好像真的从神话里走出来的一样。
他不光自己演得好,还特别愿意教年轻人,把自己的经验都传授给他们,为了话剧事业的发展操心。
那个年代的演员都特别纯粹,为了艺术可以付出一切,不像现在有些人只顾着赚钱出名。
十八岁就加入了共产党,当地下交通员的时候,白天演话剧,晚上传递情报,这种生活听起来就像电影情节。
他打入国民党内部,还当上了少校,这种经历估计现在的年轻人都想象不到,那时候稍有不慎就会丢掉性命。
可能正是因为有这些经历,他演戏的时候特别能抓住人物的内心,知道在不同处境下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改名字这事儿,说明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有不得已的苦衷,从王润森变成蓝天野,背后肯定有说不完的故事。
他那时候帮助其他地下工作者,利用自己的演员身份掩护他们,这种事情现在想想都觉得惊心动魄。
这些经历让他特别懂得珍惜和平年代,所以后来在艺术上才会那么执着,想要通过表演传递一些重要的东西。
那个年代的人都经历过风风雨雨,所以特别能理解生命的意义,对艺术也有更深的感悟。
他和狄辛在北京人艺认识,两个人都是话剧演员,可能排练的时候就暗生情愫了。
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估计连吵架都像在排练话剧,两个演员的生活肯定特别有意思。
狄辛也是个了不起的演员,在话剧圈的名气一点不比蓝天野小,两个人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他们一起在舞台上演了大半辈子戏,私下里肯定经常互相帮对方对台词,研究角色。
这样的夫妻太少见了,两个人都那么热爱艺术,又能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狄辛去世的时候,蓝天野一定特别难过,毕竟一起生活了六十多年,舞台上舞台下都在一起。
后来他自己得了胰腺癌,选择不治疗,可能是想安安静静地走,也可能是想去陪狄辛。
他们这一辈子,好像就是一出精彩的话剧,有欢笑有泪水,最后平静地落幕。
得了癌症还能这么豁达,可能跟他经历过的那些大风大浪有关系,看得开生死。
九十多岁了还在关心话剧事业,这种对艺术的执着真是让人敬佩。
他拒绝手术化疗的决定,说明他对生命有自己的理解,不想在痛苦中挣扎。
这一生经历了这么多,从画画到演戏,从地下工作到舞台表演,可以说是活得特别充实。
他走的时候很安详,在睡梦中离开,这可能是最好的告别方式。
留下了这么多经典作品,特别是姜子牙的形象,让观众记住了一个时代。
他的一生就像一部史诗,见证了中国话剧的发展,也见证了那个特殊年代的变迁。
这样的艺术家越来越少了,他们是用生命在创造艺术,而不是把艺术当成赚钱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