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摆摊卖收藏品,没有一张是邮票,都是印刷品,球星卡强在哪

泡椒雪梨 2024-08-10 10:27:57

摆摊交易收藏品是八九十年代最常见的街头文化,在网络交易发展之前,收藏品市场的主会场正是一个个小小的地摊。

近期某地商场的年轻人也摆起了地摊,所交流的藏品却不是常见的古玩邮票,而是在国外流行了多年的“球星卡”,现场成交量非常可观。

同时在某地邮局外,一些老人也摆起了地摊,只是这些摊位上大多摆放着邮票钱币,同样是收藏品地摊,却有着全然不同的氛围。

对于老一辈集邮者来说,球星卡就是资本炒作的产物,是上不了台面的印刷品, 可从本质上看,邮票和球星卡却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

比如二者都是卡片类印刷品,在收藏界都有着非常多的受众群体。较为明显的区别在于,爱好者的年龄差距很大,球星卡的爱好者大多是青少年,还在玩邮票的则多是垂暮老者。

如此多的相似之处,为什么受众群体会有如此大的区别,邮票又为什么吸引不了年轻人?

其实与大家的印象不同,球星卡并非新出现的事物,1840年第一枚邮票“黑便士”出现后,1880年第一张球星卡也随之诞生,前后只相差了40年。

这种附赠于香烟盒中的小卡片,依靠球类运动的大火,逐渐成为联系体育爱好者与球星之间的媒介,加上版权和稀有度的双向加持,球星卡在国外逐渐拥有了不输于任何收藏品领域的地位。

当然,这种年轻人喜欢的卡片,很大程度源于年轻人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正因此,各类球星的不断迭代让球星卡拥有了取之不尽的题材和不断涌入的新兴爱好者。

反观邮票,自从信件的使用量大幅减少后,邮票的基本属性已经逐步丧失,依靠画面吸引爱好者的邮票,早已消失在年轻人的生活中,看不到画面又怎样吸引全新的爱好者?

何况在画面和题材上,邮票早已没有了原来的味道,一张电脑合成图加上面值就算设计,主题完全不能覆盖年轻人的喜好,让邮票和年轻人在同一时代的路上渐行渐远。

球星卡的第一属性是收藏,邮票的第一属性却是邮资凭证,属性虽然不同,二者却有着相似的营销模式。

球星卡有普卡、特卡、限量卡、新秀卡、签名卡等稀有卡片,邮票有小版张、全张折、特殊版、连体小型张等稀有品种。稀有卡在盲盒里有机会开出,稀有邮票却只能高溢价从邮政处购买。

都是在搞饥饿营销,邮票却忘了自己是邮资凭证这个身份,新发行的邮票六七百万套还需要限购四套,二级市场却大量五折出售,邮政窗口不放开使用消耗,假邮票遍布网购平台,这种收藏氛围下,邮票自然被购买者不断厌弃。

反观球星卡,虽然都是印刷品,但盲盒给了购买者可能的希望,卡片的收藏溢价全部交给二级市场自然选择,不像稀有邮票,在发行之初就把溢价加到了售价上。

邮票缩量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像“冰墩墩”这样能够后期出圈的邮票是极少数的存在,倒是发行前大造声势“必涨”的邮票,从最初的开始售卖就在收割,之后便是一路下跌,多年来无一例外。

同样是印刷品,球星卡却给了年轻人希望,球星未来的发展是不确定的,盲盒开出的卡片也是不确定的,新人的加入更是让球星卡有了保价的基础,邮票却在发行之初就把未来的溢价给收走了,成了怎么买都是在接盘的弃儿,失了老集邮者的心,也没能交到新朋友。

有爱好才会有收藏,有收藏才会有市场,这个市场不可能脱离经济价值,再高雅的活动也需要金钱来支撑。

炒作不可取,那又何必发行时就溢价销售?稀有邮票也是邮票,到邮局使用也只值面值,溢价是市场的事,邮局要是溢价销售邮票,那邮票就真的只能算作是商品了。

2 阅读:824
评论列表
  • 2024-08-11 15:53

    [笑着哭]我只需要一招,就能让集邮活动起死回生朝气蓬勃[呲牙笑],邮局必须肯回收才行,呵呵卖出来他开心得不得了,人家还给他么却是不要的,这样子谁还要啊?吃饱饭没事做啊买这些花纸头

    辽东小赫哥 回复:
    当初邮票都是面值几折流向市场的,一旦出现挤兑…
  • 2024-08-14 07:46

    都是垃圾

  • 2024-08-12 22:09

    邮局都不要的邮票,谁会吃饱了撑的去买

  • 2024-08-14 11:36

    邮票不是印刷品?

泡椒雪梨

简介:一个总是拿邮票说事的少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