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老公问我说,“宝宝多大能听懂我们俩说的话?”
我说,“在肚子里的时候,他就能听懂了吧,不然你老问他,我给他取这个名字他喜不喜欢,喜欢踢一脚,不喜欢不踢?”
这样的问题,应该每个新手爸妈都遇过,“这小家伙到底能不能听懂我在说什么?”
又或者,你以为宝宝还小,什么都不懂,于是肆无忌惮地在他面前谈论一些“敏感话题”?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今天这篇文章可要好好看看了!
因为,宝宝能听懂大人话的时间,可能比你想象中要早得多,也许在肚子里他就能听懂了!

你以为小宝宝只会吃、喝、拉、撒、睡?其实,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宝贝的小耳朵就已经开始“工作”了!
虽然他们还不会说话,但他们的大脑正在飞速发育,尤其是对声音和语言的敏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不信你可以观察宝宝晚上睡觉是不是会挠头晃脑、甚至用手抓自己头发,其实这是宝宝的大脑在发育!
研究表明,宝宝在6个月左右就能开始理解一些简单的词汇和语气。
在月子里的时候,我就和他说,“宝贝,说爱妈妈,结果他真听懂了,他拉长音说ai ai ai~”
如果你用严厉的语气说他时,宝宝可能会停下手中的动作,甚至露出委屈的表情,然后立马就大哭了。
宝宝除了能听懂大人说的话,其实也能看懂大人的表情,这个看表情得三个月后比较明显,别问我为什么知道。
据说,到了1岁左右,宝宝的理解能力会进一步提升。
他们不仅能听懂简单的指令,比如“把玩具给妈妈”,还能通过大人的表情和语气来判断情绪。
这时候,宝宝已经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小婴儿了,他们正在悄悄“偷听”并理解你的一言一行!

有人说,既然宝宝从6个月开始就能理解大人的语言和情绪,那么,1岁左右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
我们宝宝还有几天就到4月龄了,再过2个月也就6个月了,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在无形中就能影响到宝宝。
我得多恶补一些养育小孩的心理知识,尤其是养育男孩子的教育方式。
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不仅听得懂,还很爱模仿!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他们学习的“模板”。
所以,家长们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慎言”!以下这些场景,你一定要注意:
1⃣️大人要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
很多家长以为宝宝听不懂大人之间的争执内容,所以就无所谓。
其实这样想就错了!宝宝虽然不明白具体在吵什么,但他们能感受到紧张的氛围和负面的情绪。
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可能会让宝宝变得焦虑、缺乏安全感。
所以,我和王哥约定,如果彼此哪一天遇到情绪不稳定的时候,都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尤其是争吵这类行为。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彼此都要克制彼此的坏脾气、坏情绪,给小宝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2⃣️不要随意说“不要你”“不乖”之类的话
每次出去逛超市,都会遇到一些家长对孩子说,“你再这样闹、哭、不听话,等下就把你丢垃圾桶去,不要你了。”
宝宝对语言的理解是直接的,如果你经常说“不要你”“不乖”,他们内心真的可能会觉得自己被抛弃或不值得被爱。
这种负面暗示对宝宝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久而久之,会变得自卑、自闭。
3⃣️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用词和语气
宝宝是天生的“模仿大师”,如果你经常说一些不文明的词汇或用不耐烦的语气说话,他们很快就会“学以致用”。
我们老家的人带娃,就是经常用脏话骂孩子,没想到,这些脏话都被小孩子模仿了,甚至还超越了,一嘴的不文明用语脱口而出。
所以,养育孩子不是那么简单的,家长的用词和语气很重要,如果可以尽量用积极、温柔的语言与宝宝交流。

既然宝宝能听懂大人的话,那么如何与他们有效沟通,就成了家长们的必修课。以下是一些小技巧:
1⃣️多用简单、清晰的词汇
比如“吃饭”“睡觉”“抱抱”等,宝宝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但是2岁了就不要这样说了,用叠词说多了,不利于宝宝的理解能力提高。
2⃣️配合表情和动作
宝宝对视觉信息的敏感度很高,如果你在说话时配合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他们会更容易理解你的意思。
所以,在宝宝三个月开始,就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宝宝,给他安排讲布书里的绘本故事。
虽然他还不会说话,但是慢慢地你讲多了,对他的想象力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3⃣️多鼓励、少批评
当宝宝做对事情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他们犯错时,尽量用温和的方式引导,而不是直接批评。
4⃣️创造语言环境
多和宝宝说话、讲故事、唱歌,丰富的语言环境有助于宝宝的语言发育。

最后,附上宝宝语言发育的简单里程碑,供家长们参考:
0-6个月:对声音敏感,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6-12个月:能理解简单词汇,开始模仿发音。
1-2岁:能说出简单的词语和短句,理解能力大幅提升。
2-3岁:词汇量爆发,能进行简单的对话。
宝宝的成长是一个神奇的过程,他们的语言和理解能力每天都在进步。
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发育,更要用心呵护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从今天开始,在宝宝面前“慎言慎行”,用爱和耐心陪伴他们健康成长吧!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别忘了转发给更多家长!让我们一起为宝宝的未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