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第一相功冠群臣声施后世萧何如何汲汲自保的一生

咔咔聊历史 2022-10-23 23:26:59

萧何,出生年不详,汉惠帝二年(前193年),病死家中,谥号“文终”。萧相国,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消灭项羽、平定楚地、刘邦称帝,大宴群臣时说: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其后,刘邦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诸侯分封完毕,接着是排位次。群臣指定,按战功平阳侯曹参排第一,但刘邦心中萧何应为首功,刘邦正犹疑时,关内侯鄂君上奏:萧何在给前线支援时,不缺军资,不断粮草之功是创立汉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而曹参等人只是一时的战功,因此萧何的万世之功应该排第一,曹参第二。”  鄂君的话,正中刘邦下怀,于是顺水推舟,把萧何排为第一,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 ,并封了萧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并加封萧何二千户。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食邑万户。 之后,曹参、萧何两人因争功之事,而逐渐疏远。

其实在笔者看来,萧何一生从秦国小吏到位列汉相,本不是他本意。其一司马迁在《萧相国世家》中说,萧何“以文无害为沛狱掾”,即主管县内吏员的长官,司马迁在《曹相国世家》中又省略了“主吏掾”的最后一个字,直接称呼萧何为主吏,又进一步称萧何是县中的“豪吏”,这似乎说明萧何在秦时沛县,已是位高权重的政府官员。其二萧何以“文无害”而著称,能在严苛的秦朝官僚体系中任职十多年,所写文书还能让人找不到瑕疵,这说明萧何必然是一个严肃谨慎,做事踏实本份,不求无功只求无过的人。其三萧何有两次上位机会,在秦任主吏掾期间,一位从咸阳到沛郡督察工作的御史想要提拔萧何到咸阳去做事,被他拒绝;另一次刘邦集团在沛县起义时,地位和声望排第一的萧何被众人首推为主事人,萧何则把刘邦推了出来。其四萧何在沛县主吏掾的职位,相当于今天的县人事部主任,这样一个职位,说明萧何必定是善文而不好武之人,后来在刘邦集团反秦灭项过程中,萧何也从未上过战场。以上四点足以证明萧何汲汲一生,并不为追名逐利,所有碌碌营营只为在乱世之中,保全自己和家人性命,求得一份衣食无忧的生活。收获得名与利,只是因为他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一心为公的工作态度,所应得到的报酬而已。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大汉第一侯萧何,在乱世之中如何汲汲自保的一生。

1.结交豪强

萧何,战国末期楚国沛县人,幼年生活于战末乱世,成长于秦国。自幼勤奋好学、聪慧机敏,进过学堂,算的上一个优秀学子,但因为家境贫穷,始终无法进入官场。到了秦朝,地方政府扩编官员体制,萧何以身家清白、学业优秀,才有机会以主吏掾之职作为立身之本。萧何担任主吏掾期间,办事妥当、文书无瑕疵,治理沛县的户籍、人口、赋税井井有条,而获得县令的重用。萧何说话办事有礼有度,为人热心随和,又善于识人,故而结交了一帮少年豪杰,其中就有泗水亭长刘邦,屠夫樊哙,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还有吹鼓手周勃等。在沛县,萧何位高权重,置身阳光下,刘邦则半黑半白,职位又低,萧何以沛县白道头号人物的身份,结交沛县黑道大哥刘邦,未尝不是为了乱世之中求得一丝安全。

2.远离咸阳

萧何任主吏掾期间,县令指定他去接待朝廷御史,在陪同御史工作的过程中,萧何表现非常优异,获得了朝庭御史的赏识,打算举荐他到咸阳去工作。但是面对升迁,萧何却再三推辞,坚持不肯进入咸阳当官。其实面对当前局势,萧何看的很清楚,秦朝暴政,民间积怨已久,此时天下人心汹汹,像个一点即爆的火药桶,这时去咸阳风险太大。既使去了,在昏庸残暴的皇帝秦二世和心狠手辣的丞相赵高身边,一着不慎就会丢失性命累及家族。乱世之中自保是第一要务。

3.举荐刘邦

沛县起义,沛县的人都推荐萧何担任首领,他的声望和地位都首屈一指。萧何看着身后一群扛着大刀的绿林草莽,不禁打了个寒颤。如果起义万一失败,带头的要诛灭整个家族,而自己没必要冒这个险,如果支持刘邦做沛县的首领,成功了,自己也能混个拥立之功,失败了,从犯至多死刑,不会牵连家人。思虑再三,萧何推荐了刘邦。

4.为表忠心

刘邦反秦灭项时,萧何为刘邦坐镇后方从未让他失望过。甚至刘邦的军队一次次的被项羽打散,萧何都能迅速从后方动员征兵,给刘邦补充战力,粮秣马匹更是从没让刘邦操过心。可刘邦仍然不放心,派使者一趟趟的去后方盯着萧何。后方太重要了,刘邦一次次的失败,还能一次次的恢复过来,就是大后方稳定,萧何有任何小动作,刘邦就会栽大跟头。为了表忠心,萧何把全族能参军的都送到前线,也有当人质的意思。刘邦很感动,封赏的时候还说,其他人都是家族里出两三个青壮年从军帮助我成就霸业,萧何可是全族都上啊。

5.诱杀韩信

汉朝建立后,韩信被逼谋反,故意召来萧何商议对策,实则故意试探萧何是否参与谋反。如果萧何没有参与,这就是给萧何一个洗脱嫌疑的机会;如果参与谋反,召入皇宫控制起来,韩信就好处理,因为萧何在长安的能量远远大于韩信。萧何是聪明人,他明白洗脱自己嫌疑最好的办法,就是抓捕韩信、处决韩信。因此,他亲自出谋划策,亲自出面诱捕韩信,最后将韩信一举消灭。私心为自保

6.捐赠家产

在长安萧何协同吕后杀了韩信,刘邦听到后,反应是“且喜且怜之”。他一直想干但又抹不开面子去干的事,吕后和萧何帮他干了。可他立即派了五百士兵围住萧何的丞相府,宣称保护丞相,虽然长安一片太平。萧何知道刘邦这是忌讳功臣内斗,自己犯了刘邦的忌,这五百人随时都可能闯进来杀掉自己。萧何捐出自己的家产支持在前线作战的刘邦。刘邦才没有发难。

7.自污解危

萧何遇到最严重的一次“信任危机”,发生在刘邦的晚年。当时,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领军出征,让萧何看家。为了让刘邦放心,萧何主动出钱充军费,没想到,这仍然不能让刘邦放心。这一次,在幕僚的提醒下,萧何选择了以自污的方式化解危机。据司马迁记载,当时,萧何在都城大肆买地,闹得长安百姓怨声载道。刘邦回城时,得知此事,表面上非常气愤,实则对萧何放下心来。毕竟,一个不受爱戴的萧丞相,才没有威胁。

8.恭谨一生

即使这样处处小心,刘邦临死前仍然找了个不大不小的理由,把萧何投进监狱,没几天又放了出来。这个动作很有意思,敲打一下,别以为你功劳大就能翘尾巴,即使你是我的老领导,现在天下姓刘,你要记得。萧何一直都记得。刘邦去世后两年,萧何也去世。结束了他小心翼翼的,汲汲自保的一生。

0 阅读:67

咔咔聊历史

简介:好看的历史内容,好听的历史故事,历史趣事我说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