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时候就被教育要努力,要拼搏,要取得好成绩。可问题来了,为什么要拼命努力为了赢得名利地位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强还是为了让父母感到骄傲不,陈梦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动力来自对事物纯粹的热爱。
从6岁起,陈梦就开始在乒乓球馆练球。那时的她个子很小,球拍比她胳膊还长,可她从未放弃过。爸爸妈妈担心她腰伤复发,曾想让她放弃,但她坚持要打下去。原来乒乓球早已深深扎根于她的内心,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长们离开后,有些孩子开始偷懒,唯独她依然自觉地练习,展现出对这项运动纯真的热爱。
在陈梦成长的过程中,乒乓球就像家人一样陪伴左右。它让她快乐,也给她带来挫折和痛苦,但她从不曾想过要和它分开。即使遭受伤病的折磨,她也咬牙坚持;即使一度陷入漫长的低谷,她仍没有放弃希望。对乒乓球的痴迷,驱使她一次次战胜自我、超越极限。
进入国家队后,陈梦的生活完全围绕着乒乓球展开。训练日复一日,比赛接连不断,这已经成为她生命的全部内容。可她并不觉得枯燥乏味,相反,每当握起球拍,她的眼中就会重现童年的光彩。赢球带来的快乐总是让她热血沸腾、充满动力。
在国家队的日子并不轻松。教练们训话严厉,要求极为严格,丝毫马虎都不能容忍。陈梦从小就受到了残酷的磨炼,被要求时刻保持专注和投入,不允许有一点分心和懈怠。一开始她还很爱笑,可渐渐被训斥,慢慢学会了不笑。
长期的高强度训练带来了身体的不适应。腰伤、手臂疼痛时有发作,有时她必须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坚持训练。即便在痛苦中,她也从未想过要放弃。每天3小时的康复已成为她生活的常态,而这只是为了第二天能继续训练而做的准备。
队内周期性的循环赛更像是一场内部的竞争。成绩排名决定了谁能进入更好的团队,谁将被遗弃。陈梦深知,每一场比赛的输赢都直接关乎着她追逐梦想的机会。因此她把赢球视为理所当然,输球则意味着梦想的终结。这种执着的心态伴随了她数十年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