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湾国家密集向美国施压,要求其阻止以色列对伊朗石油设施的攻击。原因很明确,海湾国家担心冲突升级后,他们的石油设施可能成为报复目标。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等国家明确表示,不允许以色列使用其领空对伊朗发动攻击。以色列的报复计划本已引起广泛关注,而这些国家的强硬态度显示出它们对区域局势的极度紧张。石油不仅是它们的经济命脉,更是这些国家政治安全的基石。
面对以色列的威胁,伊朗早已放话:如果以色列发动攻击,伊朗将展开大规模报复。伊朗列出了一张明确的反击清单,涵盖以色列的核设施、军事基地和石油基础设施。伊朗并不回避自己的脆弱,尤其是在防御方面。如果以色列使用精准制导武器发动打击,伊朗难以完全拦截,但伊朗强调自己也具备足够的反击能力。换句话说,即便伊朗的石油设施可能受到攻击,它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报复以色列,让其无法幸免。
从第一次中东战争到1979年的戴维营协议,阿拉伯国家逐渐从与以色列的直接对抗转向了和平进程。几次中东战争的失败让阿拉伯国家意识到,在与以色列的对抗中难以取胜。以色列如今面对的主要敌人已经不再是国家,而是像伊朗这样的区域强国及其代理武装。随着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增加,海湾国家虽然忧心忡忡,却更倾向于通过外交手段维持平衡,避免自身卷入其中。
海湾国家长期以来与美国保持着紧密的军事和经济关系。美军在这些国家设有基地,双方的合作无疑增强了海湾国家的安全感。然而,当以色列与伊朗冲突升级时,海湾国家却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它们需要美国的支持来保障自身的安全;另一方面,它们也担心,美国对以色列的默许可能引发伊朗的激烈反应,将自己拖入不必要的冲突。海湾国家的外交政策因此变得更加微妙而复杂。
自以色列建国以来,中东的政治格局不断变化。从最初的生存危机,到如今成为区域军事强国,以色列的地位已今非昔比。而在这一过程中,阿拉伯国家的角色逐渐转变,从直接对抗到冷眼旁观,海湾国家的态度反映出其内部深刻的战略考量。然而,随着区域冲突的不断演变,海湾国家的这种保持距离的姿态能否长期持续,仍充满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