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票房破82亿,理工男撕开科班导演遮羞布
《哪吒2》票房都破82亿了,反观这些年的大制作电影,高受众的电影,不难发现理工男撕开了科班导演的遮羞布,艺术不需要文化那套行不通了。
“你说,现在的爆款电影怎么全部被‘外行’承包了?”,
昨天和好友聊到《哪吒2》爆火的事。
他沉默一会儿,冷笑一声:“外行?你懂个啥,这帮你眼中的外行,才是真内行”。
说着甩出当年的一个报道,郭帆发的朋友圈,一张写满物理公司的草稿纸,配文“算了一宿太空电梯的轨道参数,终于不用靠艺术直觉糊弄了”。
好友在极力说服我,饺子川大药学院的,郭帆,海南大学学法的,冯骥,华中科大搞生物的,这帮人当年就是妥妥的卷王,是小镇做题家的缩影,他们在电影圈掀桌子,秘密武器就三个字“科学化”。
你想想郭帆团队用物理公式硬核建模,连NASA的工程师都要点赞。
饺子做《哪吒》时 搞出个项目管理表,精确到秒的动画分镜,
冯骥做《黑神话》直接上工业软件,动作捕捉比科班导演的“土法炼钢”高了多少个台阶,
而那帮科班导演,拍军戏,连业余军迷都糊弄不过去,还有一些天天用艺术感觉忽悠投资人,观众不买单,就说观众不懂电影。
观众确实不需要懂电影,观众看得就是一个真实感,你不能随便找出一个吐槽点,就来一句你们看不懂我的意识流长镜头,是你们审美不行,你们不识货。
理工男拍电影那是真正的当大工程在搞,郭帆团队拍《流浪地球》分镜头画了8000张,道具做了一万件,螺丝钉的扭矩都要写进技术手册,饺子的话说“我们理工男,只信数据不信玄学”。
再去网上看一看,网友们更过分,直接拿当年的高考成绩损人,调侃高考分数和票房成正比,有人拔出当年某教授的经典语录“演员不需要文化课,情绪到位就行”,“艺术是不可以教育的,艺术靠的是直觉,而不是文化教养”。
这话当年把观众糊弄的一愣一愣的,关键是还不敢反驳,没见过好电影,全是那样的片,反驳也没有有力的证据。
听说有圈内人绷不住骂街,称这帮理工男不讲武德,拍电影不用感觉,用EXCEL?
时代过去了,学霸们十年磨一剑的死磕内容时,再用艺术、文化产品那一套不太行喽,早就不是情怀买单的时代了。
就连爱情片,年轻人看完之后也要给你算出个人性逻辑,那种打也打不走的爱情戏买单的观众太少。
所以啊,别再说“外行颠覆内行”——人家早把“内行”的活干得更专业了。当饺子们用科学思维撕开电影圈的裂口时,我们终于看清:所谓“艺术”,从来不是逃避专业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