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宗谱序(续)
刘长权

家族,是岁月长河中一艘承载着历史、文化与情感的巨轮,而家谱则是这艘巨轮的航海日志,记录着家族的起起落落、兴衰荣辱。刘氏家族,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其渊源深远,故事悠长。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刘氏一族,历史悠久,枝繁叶茂,英才辈出,显赫于世。今日我辈承先祖之遗志,感家族之深恩,撰写此序,以述刘氏之源流,明家族之世序,传家族之精神!
一、青藜堂刘氏起源
青藜堂是我刘姓的一个重要堂号,其起源与西汉著名文学家、经学家刘向密切相关。以下是青藜堂刘氏起源的详细解析:
1、刘向与青藜堂的传说
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经学家。他在天禄阁校书时,曾发生一个神奇的传说:某夜,刘向在烛尽灯灭后仍坚持读书,一位黄衣老人手持青藜杖叩门而入,将藜杖顶端吹燃,照亮了暗室。老人自称是“太乙之精”,并赠予刘向《洪范五行》之文。此后,刘向成为一代宗师,刘氏后人为了纪念这一传说,以“藜照堂”或“青藜堂”作为堂号,激励族人勤奋读书。
2、青藜堂的文化意义
青藜堂不仅是一个堂号,更象征着刘氏家族对学问的追求和传承。刘向的勤奋与成就成为刘氏后人的榜样,堂号中的“青藜”也寓意着光明与智慧。刘氏宗谱中常将“忠厚承宗祖,读书迪后坤”录入,进一步强调了家族对教育的重视。
3、青藜堂的广泛使用
青藜堂及其相关堂号(如藜照堂、燃藜堂、传经堂等)不仅在彭城郡刘氏中使用,也在中国南北各地的刘氏宗派中广泛流传。这些堂号已成为刘姓的标志之一,体现了刘氏家族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4、刘向的家族背景
刘向是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属于西汉皇室后裔。他的家族背景与学术成就为青藜堂的起源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基础。刘向的著作如《别录》、《新序》、《说苑》等,进一步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5、青藜堂的现代意义
如今,青藜堂不仅是刘氏家族的象征,也成为激励后人勤奋学习、传承文化的重要符号。许多刘氏宗谱中仍保留着青藜堂的记载,体现了这一堂号在家族历史中的深远影响。
二、刘氏起源与早期发展稽考
刘氏,系出唐尧,历经夏商周,后汉高祖斩蛇起义,破灭群雄。延至五世,刘向子政公出焉。 刘向乃楚元王刘交(高祖异母少弟)四世孙,原郡徐州,为汉朝宗室大臣,任中垒校尉,兼经学家、文学家、古琴家,堪称中国目录学鼻祖。其曾祖父刘富封红侯,于萧县红庙建城;祖父刘辟强为光禄大夫;父亲刘德封阳城侯,居萧县。刘向长子刘伋官至郡太守,中子刘赐官任九卿丞,少子刘歆为西汉末年著名学者与政治家。
三、家族迁徙历程
1. 汉代至唐宋后因王莽篡汉,祸及宗族,其后人分居在铜山、萧县、丛亭里、绥舆里、安上里、和丰县、沛县、相县等地。据民国十三年谱及刘窑、坡里谱记载,我族继汉末至唐宋世居陶山驿。其间,萧县绥舆里同族宗亲刘裕——楚元王刘交第二十二世孙于公元420年建立南朝刘宋政权,共传四世,历经十帝,延绵近六十载。
2. 宋至元末居萧县刘窑、坡里集、刘楼、高岳、孟城桥一带,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因洪灾徙至相山,其余支系分居冒山、明山、桃山等地;加之北辰集,至此萧县刘氏分支五门。
3. 明朝及之后 历经沧桑,数经兵变,明朝嘉靖年间约公元1550年左右又迁萧县官路口、刘楼、刘窑等地(相山黄里东北刘山头南口尧祖弯一世祖刘文墓碑以及洪河东刘楼墓碑考记)。而后族人励精图治,乐于商贾,勤于耕读,以忠孝为本,仁义为怀;钱庄、酒庄、粮行、染坊等遍及萧淮大地乃至全国。传家宝“花石滚”见证了刘窑及官路口刘氏家族东西两房400余年的发展史。 至清末,子孙繁昌,人丁兴旺,乃渐次分支别派,又散居周边各村庄。
四、近现代刘氏家族发展
建国后百废待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刘氏族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秉承祖训,继往开来,投身建设于祖国的四面八方。藜阁传家久,彭城世泽长;二千余年的传承不息,繁衍成今日我们刘姓中较为优秀的宗室分支——藜阁刘氏(青藜堂)。
五、刘氏家族的著名人物
刘氏家族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刘氏历史人物:
秦汉时期
刘邦:即汉高祖,西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他推翻秦朝,建立汉朝,开创四百余年的汉家基业,对汉族的发展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彻: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他开创西汉王朝军事最鼎盛时期,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沟通西域,吞并朝鲜,史称汉武盛世。
刘交:汉高祖刘邦的同母弟,西汉诸侯王,好读书,多才多艺。
东汉时期
刘秀:即光武帝,东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他开创“光武中兴”的盛世,恢复汉室江山,并大力整顿吏治,使得东汉初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三国时期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在赤壁之战中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南北朝时期
刘裕: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他先后灭亡南燕、后秦等国,有“气吞万里如虎”之美誉。
唐朝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被誉为“诗豪”。他在哲学上提出“天人交相胜”的学说,文学上作品丰富。
元明清时期
刘基:即刘伯温,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
刘统勋:清朝政治家,官至宰相,为政四十余载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
刘墉: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他奉公守法、清正廉洁,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近现代名人
刘开渠(1904年(一说1903年4月)——1993年6月25日),男,江苏徐州府萧县(今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刘窑村)人,雕塑家。早年毕业于北平美术学校,毕业后任杭州艺术院图书馆馆长。后赴法国,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归国后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其艺术风格融中西雕塑手法于一炉,手法写实,造型简练、准确、生动。
创作了《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等一批反映抗战题材的艺术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领导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工作,并创作其中的《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及《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等浮雕。
先后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杭州市副市长、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还担任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主任等。著有《刘开渠美术论文集》,出版有《刘开渠雕塑集》《刘开渠雕塑选集》等。
以其名字命名的刘开渠奖、刘开渠根艺奖,分别代表着中国雕塑界和中国根艺美术界的最高奖项。他的名言是:“人生是可以雕塑的”。
刘世龙(1930年11月22日-2017年9月27日),出生于安徽省淮北市石台镇,中国内地演员。
1954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沙家店粮站》,从而开启了他的演员生涯。1956年,主演剧情电影《妈妈要我出嫁》。1961年,在戏曲电影《刘三姐》中饰演阿牛。1964年,在战争电影《英雄儿女》中饰演王成。1973年,出演剧情电影《战洪图》。1977年,参演悬疑电影《熊迹》。1980年,出演剧情电影《春眠不觉晓》。1985年,出演剧情电影《飘逝的花头巾》。1990年,由其参演的剧情电影《荒唐历险》上映。2005年,刘世龙获得第10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特别荣誉奖。2017年9月16日,刘世龙获得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2017年9月27日23时20分,刘世龙因病在长春逝世,享年87岁。
六、青黎堂刘氏宗排
青黎堂作为刘姓的一个重要堂号,其辈分体系体现了家族的传承与秩序。以下是青黎堂刘氏的几个不同辈分表:
1、安徽省萧县南三十里刘窑、坡里、刘楼、河头、刘新庄、罗里、高岳、西盛庄、北刘楼,刘寺村宗排:(18—42世)肇(超)开(宣)世(步)烈(云)长(希),湘楚隆封荫,藩屏焕典章,军容肃壮武,官禄养纯良。
2、关路口(18—33世)
继保先德法道钦承,秉训思正知本善从。
3、渠沟(18—25世)
正大裕仁继续广昌,
4、草庙(18—21世)
麟(一、成、百)朝贯德

宗排还有很多族人另起,这里不一一列举。
以此为记,愿我刘氏宗谱永续,子弟荣光!
